- 相关推荐
关于东三省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一、前言/概述
1、我公司自2017年开始开发东北市场,曾派人员达10人之多,并连续三年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参加展会,进行了展销、学习、考察。至2017年底才初见成效,并且仍没有和农垦集团、大农场、农机合作社合作,可以看出市场开拓进展缓慢。派了一干人马过去,但市场就是死活开发不起来?以致团队沉沙折戟,部门信心就会大受挫折?市场成为了一个“死亡谷”。
2、已经成功开发了的客户,但却管不住,管不好,对经销商销售放任自流,货款收不回,销售不积极,甚至不知道如何管理,从哪里着手管理,以致“成也经销商,败也经销商”, 市场管理成了大难题。
3、销售人员忙忙碌碌,但却不知道客户真正的内在需求,以致市场工作与客户需要南辕北辙,销售人员应该如何真正地去做顾问式销售呢,业务素质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二、外部因素
2017年3月初,我公司参加了黑龙江农机展销会,会后领导及业务员系统又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市场调研,通过这次展会及会后市场调研,使我真切的感受到东北三省不愧为全国农机化水平发展的强省,除地貌上的优势和农机化综合水平较高外,农机机械在当地政府和农户中的地位也高,农业机械在农业耕、种、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机机型向大马力发展,结构更加合理,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也在加大力度快步推进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建设。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农机化事业迎来了近二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当地政府对全省农业和农机化发展也极为重视,将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措施,并且把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场县共建列为省政府农业10项重点工作来抓,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并带动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农机化的扶持力度,为农机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全省农机化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农机推广、销售的前景十分广阔。为了真正能够进入到当地农机销售市场上来,再一次重点关注东北市场,可见领导开拓新市场的决心。
三、市场开拓方案的初步设想
1、先做强再做大!先做区域市场强势品牌,立足一个点,将这一个“点”做好,成为该“点”的第一品牌,再以点带面向上下左右市场扩张。
2、重点选取市场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做一个活一个。
3、以县为核心(承上地级市,启下乡镇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4、终端市场精确营销:以客户为导向,以经销商为核心,业务员为执行者,把业务员真正派出去跑市场,了解销售渠道。初期两人一组,老业务员带领新业务员共同开拓。
5、适当投资、宣传,利用东北各种农机展销会、内部期刊,QQ群,网络媒体等,
关于东三省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篇2]
2017年5月29日—6月11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大军同志带领局有关处室和部分区县农机局负责人,赴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在江苏期间:考察组先后赴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参观考察了久保田、洋马、井关、富来威及东洋公司5个高性能插秧机、收割机现代农机制造企业,并就有关问题与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组全面了解了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对水稻机械插秧、跨区作业服务等情况进行了重点考察学习,并分别与江苏省农机局,南通、高邮、扬州等地农机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还考察了江阴华西村新农村建设。
在山东期间:考察组与山东省农机部门就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科技创新、农机产业化发展和农机监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交流;重点考察了青岛、威海、烟台、龙口、蓬莱5市的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教育培训、安全监理、产业化发展情况,就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习交流,并参观考察了龙口市南山集团及新农村建设情况。
二、两省农机化发展情况
(一)江苏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强省,也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一是农机保有量大:2017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3100万千瓦,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达到44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42万台;联合收割机
6.78万台,其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4万台;高性能插秧机达到1.39万台,今年推广量达6000多台。二是农机化水平高:2017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其中机耕水平达82%,机种水平达40.9%,机收水平达71.9%,机械植保水平达84%。其中三麦机播水平达90%、机收水平93%,水稻机收水平达86%、机械化种植水平17%。三是经营效果显著:2017年,全省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达6000余个,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140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达23亿元,预计今年可达30亿元以上。
《关于东三省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山东不但是农机化强省,也是农机化发展最快的省市之一。一是装备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在“十五”期间,全省农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农机装备总值、装备动力、拖拉机保有量每年平均增长20%、15%、21%以上,联合收割机每年以2倍的速度递增; 2017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9199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490亿元。拖拉机拥有量206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8.2万台,农用飞机10余架,各类机引配套农具326万台。二是作业水平高,涉及领域广:2017年,全省机耕水平达到75.9%,机播水平50%,机收水平34.4%;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均达到了9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也大幅提高,机收水平达到10%,部分市县达到了80%;全省深耕、深松、覆膜播种等旱作节水机械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已达13.5万台,果蔬、设施农业、薯类及花生收获机械达6.1万台。三是产业化水平高,经营效益好:山东农机服务产业化在全国走在前列,全省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重要内容,通过政策扶持、搞好公共服务、加强标准建设、实行规范管理,农机销售、维修、作业市场日益完善,新型农机合作组织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数量达到502万个,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40亿元,增加值213亿元。
三、两省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通过对江苏、山东农机发展的考察学习,我们有许多认识和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在发展阶段的把握上:两省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在发展重点的把握上:两省把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改变农业生产“三弯腰”劳动状况,作为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江苏70—80年代解决耕翻问题后,90年代以三麦机械化为重点,“十五”期间全省力攻水稻生产机械化;山东在上世纪95年以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基本解决了土地耕翻问题,95年以后力推小麦机收和精播,到2000年全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具相当水平。从2001年开始全省确定利用5年左右时间,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花生、薯类收获机械化。
(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是中国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共同特征。两省以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抓手,以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为重点,并通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后勤保障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使经营者、使用者和生产者有效益,形成了农机发展的良性机制。江苏以组织跨区机收、跨区机插作业队为主要形式,以开辟跨区作业市场,用较好的投资回报率调动了农民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山东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服务组织发展,通过打造农机作业明星服务队、农机培训、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农民满意农机产品等系列“品牌”活动,塑造了农机服务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注重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市场基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作支撑,农业机械化就是“无米之炊”,两省始终把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作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在引进国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造,不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还使江苏成为了现代农机制造的强省;山东立足自主创新,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花生与薯类收获机械化、牧草以及旱作农业等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促使玉米机收、旱作农业技术等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四)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基本的体制机制,但在市场化初期、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和扶持,两省通过行政推动、财政补贴等系列措施,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的进程。在市场的培育上:江苏省在培育跨区作业市场的初期,对购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农户不但实行高额补贴,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还实行油料补贴。在产业的培育上:山东省培育了以村级为主体的“龙口模式”,以乡镇为中坚的“安丘模式”和以县乡为龙头的“桓台模式”。三大模式构筑了山东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大的产业链。在政府的引导上,山东十分注重县级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合理利用大中型农机更新资金、购机补贴,增强县级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能力和服务能力。
《关于东三省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重庆与两省的差距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农机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推动力度上,优于其他省市。但在基础条件上,我们深深感到差距较大。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小,装备结构不合理。2017年底,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为776万千瓦,仅为江苏的25%、山东的8.4%,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远低于两省。特别是用于耕种收的农田作业机械动力,我市仅占农机总动力的5%,而江苏山东则高达50 %以上。没有装备作基础,作业水平自然就低。
二是农机作业组织少,社会化服务能力弱。2017年,我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数量为44.8万个,而山东为502万个;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我们还微乎其微,而江苏仅跨区作业组织就达6000多个。缺少市场主体的支撑,社会化服务能力就难以提高。
三是产品开发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小农机生产目前虽然在全国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多数产品趋同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规模小、服务水平低,随着国际技术、装备的不断进入,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加快技术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四是发展的信心不足,氛围不够浓烈。由于农机化的普及程度不同、行业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不同、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不同,以及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基础条件不同,各地农机化发展的氛围和推动力度不同,有的地方甚至差距很大。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示范,不能忽视。
五是农田基础条件差,农机使用效率不高。我市地形地貌复杂,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灌溉条件差、道路不通畅,与江苏山东存在明显的差异,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极大限制。要积极协调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发挥农机提灌资金的作用,加强对农田的整治,逐步实现粮食主产区和农机化重点作业区域能排能灌、确保道路畅通势在必行。
五、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通过考察学习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快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做到“四坚持,三加强”。
一是要坚持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我市确立围绕耕种收,解决“三弯腰”的指导思想是符合重庆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庆农机必将有振兴的那一天。
当前,全局工作都要重点围绕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个时代主题,全力扩大水稻机械育插秧面积、努力拓展机收作业领域、稳步提高耕作机械化水平。
二是要坚持以狠抓农机推广的思想不动摇。没有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就无从谈起,因此,抓推广提高装备水平是当务之急。目前要重点围绕耕种收加大推广力度,迅速改变装备结构不合理状况。
三是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结合的思想不动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是我们实践的结果,在机耕、机收上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机插秧上要继续坚持,并加大力度。还要积极培育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和作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同时也要积极培育跨区作业市场,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坚持以狠抓质量跟踪的思想不动摇。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跟踪,是提高重庆农机制造水平的有效措施,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促进技术进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做大做强农机工业。
五是要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农机维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持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后续力量,目前我市农机维修的市场主体、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都不健全,必须力求尽快突破。
六是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的力度。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管理人员,还是农机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机械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更是如此,要下决心、花力气,抓出成效。
七是要加强农机目标考核的力度。市政府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是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措施,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机制,真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努力方向。
【东三省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新加坡养老发展的考察报告12-04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08-03
糖业发展实地考察报告的范文12-02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优秀范文12-04
竹木产业发展状况考察报告范文12-07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范文12-05
特种野猪产业化发展的考察报告09-23
赴台湾社会组织发展的考察报告12-04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考察报告范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