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

时间:2023-02-18 22:29:04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

2011年6月24日至28日,我随我省小城镇建设考察团赴广州省进行学习考察,先后赴广州增城市派谭镇,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镇,中山市小榄镇、三乡镇,东莞市虎门镇、石龙镇参观考察,围绕小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考察重点,兴致勃勃地观摩现场,聚精会神地听取经验介绍,虚心请教有关做法,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这次考察,我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放活了思路,对小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将考察所思所想报告如下: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

一、广州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形势令人振奋

考察组所到之处,处处体现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处处呈现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景象,所见、所闻、所感令考察组成员赞叹不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特点:

经济实力强。广州省小城镇的经济实力给考察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山的小榄镇、三乡镇都是工业强镇,仅小榄镇就拥有销售超亿元企业71家,工业销售收入418.5亿元。增城市的派潭镇限制工业发展,走生态旅游路线,农业总产值7.29亿元。东莞的虎门镇是2017年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一名,经济实力自然不言而喻。虎门镇户籍人口只有12.8万人,2017年全镇生产总值达285.2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9元。超强的经济实力奠定了小城镇建设的财力基础。

规划编制优。广州省小城镇普遍重视规划对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引领和规范作用,均编制了一流的水准总体规划。中山的小榄镇由清华大学修编的《小榄镇2002-2020年总体规划》和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协助制定的《中山市小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实现了城镇一体化管理,规划、总规、控规都实现了全覆盖。规划的起点高、水准高、预见性强,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切切实实的起到了导向与规范的作用,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

基础设施全。所考察的小城镇,都非常重视小城镇作为农村区域中心的载体功能和辐射功能建设,下大力气完善基础设施。广州省小城镇均建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完善的自来水、煤气,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地提升了小城镇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东莞市的虎门镇大力开展以路网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协调平衡发展,投资十几亿元新建和升级改造了连升南路、连升中路、虎门大道西、镇远大桥等10多条道路和桥梁,总长度近40公里,交通环境大为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美。 多数镇区遍布公园、绿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备,生态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小榄镇投入5.5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工程,将治污、治水、改造路桥与小榄历史文化、水乡风情及民间艺术结合起来。三乡镇2017年上马的八大重点工程,其中与水环境有关的就占3项,目前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白石麻子涌污水处理工程等已顺利竣工。

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卫生镇。广州省小城镇的经验表明,生态文明已经超越了工业文明,成为当地小城镇党委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

社会事业发展快。广州省小城镇发展战略普遍实现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更加关注民生,倾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三乡镇不断完善全镇教育配套设施,光后中心小学、博爱中学等学校均是省一级学校,白石环小学、载德小学均达到中山市级小学标准。小榄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资3.6亿元落成小榄人民医院。目前全镇医疗机构55个,卫生从业人员2609人,镇属两家医院都是二级甲等医院。

二、广州省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启示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的直接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有的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的运用,有的虽然我们不具备直接借鉴的基础条件,但是也能够帮助我们启发思路、开阔视野。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1、小城镇建设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产业支撑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没有产业支撑、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广州省小城镇建设的突飞猛进。同时,基础设施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强,又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营造了环境,增强了产业集聚能力,促成了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2、小城镇建设要把握民生内涵。一方面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路网,增强载体功能,不断提高小城

镇吸纳人口、增加就业和聚集产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文教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教育医疗配套设施,有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小城镇建设要有长远的规划。要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要舍得在规划编制上花钱,聘请一流专家科学制作,合理安排镇域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小城镇总体布局,科学引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4、小城镇建设要应地制宜。鲜明的特色是小城镇发展的优势。所参观的小城镇,既有产业集聚型,又有生态旅游型。同样是产业聚集型,所侧重的产业也各有不同,有的重家电产业,有的聚焦于电子产业。鲜明的特色既是小城镇的名片,又成为了小城镇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 [篇2]

东省的小城镇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区人口1.06万人,分别比全省乡镇平均水平高10%和135.5%;平均国民生产总值3.78亿元,财政收入557万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和148%。这些小城镇大体为工业主导型、商品流通型、外向经济带动型、工矿服务型、综合发展型等5种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在小城镇大发展的同时,村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如我们所看的付山村、李家村、东塘等村就很有特色,水平很高。

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1.领导重视。在组织领导上,各级都成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具体工作有人抓,保证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到位和组织到位。在工作指导上,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5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试行意见6,各地、县也都据此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并狠抓落实,保证了政策扶持到位,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如潍坊市,仅1994年就下发了7个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文件,召开了两次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市人大、市政协也都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而把小城镇建设推向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到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237个乡、镇中有6个县、市和33个小城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先进县0和/村镇建设新型乡镇0,景芝、石埠等镇还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先进镇称号。在工作措施上,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考核一届政府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年底进行考核,重奖重罚,从而增强了各级领导抓好小城镇建设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规划先行。近年来,山东省各级都把制订好规划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制订和完善规划的过程中,他们坚持既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又注重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既考虑小城镇的总体区域布局,又考虑小城镇自身应有功能的分区布局;既量力而行,又适度超前,以规划作为推进乡村城镇化的导向。目前,全省各地、县、试点镇都按照/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适度超前、突出特色0的原则,调整编制了小城镇新一轮跨世纪发展规划。新的规划分为多个层次。即:县、市远景规划、县、市域范围的城镇体系规划、乡、镇域规划和镇驻地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村庄(中心村)建设规划等。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的主要措施:一是聘请高手,以权威的规划来保证高水平的建设。二是设立专项基金,以奖代投,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规划评审制度,成立规划评审委员会。明确规定,地、市重点镇的规划必须经省小城镇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县(市)重点镇的规划必须经地、市小城镇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

3.政策驱动。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近年来,山东省及各地、县都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干部人事政策、户籍政策、土地政策、非农产业聚集政策、资金政策、重点镇扶持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户籍制度方面主要是:试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凡是申请到镇落户的两个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和传统的集市贸易所在地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城镇。同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发展小城镇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如1983年潍坊市就提出了/百镇建设战略0;1987年淄博市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战略;荣城市也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市域规划中明确石岛、成山卫两镇为中心镇,使其加快扩张以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1992年至今为第二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他们逐步认识到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有意识、有规划地进行小城镇建设。1994年在淄博市设立了小城镇建设试验区,在小城镇户籍制度、农村人口迁移、土地使用管理、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成功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同时省委、省政府制定了5关于搞好小城镇建设的试行意见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6,1995年又实施了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0,确定1995年到2000年在全省抓好5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县和100个新型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山东省小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目前,全省已有70个县(市、区)设置了中心镇,总数达200个。相对于一般乡镇来说,中心镇的城市化水平、人口、经济和设施规模等普遍较高。200个中心镇人口平均4.03万人,镇

农民,可在自愿交出承包地后,按规定办理城镇户口,并享受现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用地制度方面主要是:允许城镇规划区的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使用权通过租赁、入股等办法转让给企业进行综合开发;鼓励在小城镇务工经商有稳定收入的农民,逐步退出原有承包地;允许异地转包、出租转让,以及投股合作开发等,促进土地逐步实现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级差收益折成一定比例调换小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作为居住、经营土地。投资体制方面主要是:鼓励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逐步建立起以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民个人投入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投入机制。管好用好国家规定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在小城镇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一般都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集中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土地出让、转让收入,要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在小城镇收取的市场管理费,主要用于小城镇市场的建设与维护;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计划部门要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要对小城镇经营性事业的发展给予支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引向市场,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招商引资,共同开发。非农产业聚集政策主要是:在小城镇建设中突出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干部人事政策主要是:重点镇实行县级管理职能,党政一把手按副县级干部配备;采用提供住房、办理户口、高薪等各种优惠条件广泛吸引各类人才,等等。这些政策的实行,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4.分类指导。针对小城镇建设面广量大,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基础和现实条件各不相同的实际,他们确定了不同层次的试点镇,抓点带面,渐次推进,梯级发展。在重点抓好试点镇的同时,还注意发现和培养领导重视、工作积极有效的乡镇纳入试点行列,抓新典型,促老典型,形成了新老典型你追我赶,比翼齐飞的生动局面。在试点的过程中,他们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如阳济县孙耿镇为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用地问题,创造了/地滚地,地换地0的做法。具体调法是:全镇30700农业人口人均拿出5厘地(0.003公顷),从镇最边远村逐村滚过来。就像/接力0一样,/地滚地0、/地换地0,最终集中在横穿镇中心的104国道边,形成了1700多亩的开发区。土地调好后,各村以土地入股折价形式,成立了全镇农民集体所有的/济南三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0。公司建立章程保证开发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仍归各村所有,全镇54个村都不再分散办企业,各村在开发区都有一块可以集中建立乡镇企业,或作其他非农业开发利用的土地。这样既能避免由各村分散办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0,污染环境,形不成经济规模的问题,又能解决水、电、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和管理混乱的问题,还吸引了外来企业的进入。该镇非农就业增长了20%,镇财政从1992年的40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1.5亿元。淄博市淄川区和博山区创造了合乡并村,移民建镇,提高小城镇人口聚集度的做法。大规模地迁移人口,给予输入地的村优惠政策,让那些资源过于短缺的山区人口搬到城镇来,跨行政区域、跨社区优化要素组合。博山区搬迁22个村1121户3420人,淄川区搬迁11个村3110户10002人,既解决了近郊乡镇劳动力缺乏问题,也使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在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5种主要类型的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即:在农业资源丰富,各类专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最具活力的小城镇,实行农科教、种养加、内外贸一体化,建立农业产业化主导型小城镇;在靠近大型厂矿企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小城镇,充分发挥工业优势,以工业带动小城镇发展,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在交通干线和传统商品集散地,通过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带动小城镇发展,建设流通贸易型小城镇;在名胜古迹较多的小城镇,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小城镇发展,建设旅游观光型小城镇;在靠近沿海,海洋资源丰富的小城镇,以海产品和盐化工开发推动小城镇发展,建设海加工和盐化工为主的海洋化工型小城镇。

5.建管并重。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相对集中、连片建设、综合开发0的原则,引导试点镇做到5个坚持:(1)严格按规划实施;(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和/先地下、后地上0的建设程序;(3)坚持集中紧凑,连片开发,在提高建设

效益上下功夫;(4)坚持走综合开发的路子;(5)坚持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即使一时财力不足,也不降低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回头改造和无效投资。积极引导农民按照/紧凑、合理、适用、卫生、安全0的原则,提高建房标准,美化、净化环境,使小城镇的居住条件和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同时,还注重抓特色建设:一是注意抓经济特色;二是注意抓环境特色;三是注意抓建筑主体格调的特色。

从强化管理职能,增强依法管理意识入手,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各小城镇都普遍成立了镇建委(办)、市场管理办公室、城-管队、环卫队、治安联防队、居委会等管理队伍。二是建章立制,强化依法管理的手段和措施。在严格执行5城市规划法6和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6的同时,还制定了规划编制审批、村容镇貌、基础设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广大群众的素质,使农村小城镇走上城市化管理的路子。

从总体上看,山东省小城镇建设所以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把小城镇的改革与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真抓实干,常抓不懈;其次得益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第三得益于改革的深化和政策的灵活有效;第四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习山东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小城镇建设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固然很重要,但重点在认识,关键在领导,高起点规划是龙头,高标准建设是保证;深化改革,政策扶持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抓点带面,分类指导,是实现滚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是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的客观要求;放手放胆,激励先进,是加快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学习山东的经验,一是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二是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切实把小城镇建设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去抓;三是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针;四是深化改革,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城镇运行机制。

【广州省小城镇建设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广州出差考察报告11-29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0-20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03-01

小城镇建设考察学习报告08-03

渔港建设考察报告11-25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1500字08-02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2000字08-02

社区建设学习考察报告08-03

城市新区建设的考察报告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