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县是农业大县,国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万亩,辖12个乡镇,总人口48.6万人,属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我县自被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始终贯彻"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农业上新台阶、农村奔小康的示范工程和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项目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真正成了"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 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底,我县共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1个。完成总投资额10463.1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5115.52万元,企业及农民投劳筹资5347.6万元。
项目涉及到全县7个乡镇,截止2017年末,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4万亩,建成排洪排涝灌溉沟渠36330米,建蓄水池7350立方米,埋设灌溉管道24190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3100亩,修建机耕道70000米,完成技术培训20667人次。同时,培植了茶叶、魔芋、小杂粮和道地药材等特色支柱农业产业,现已形成基地分别为 3.2万亩、5.59万亩、8.1万亩、18.7万亩;扶持壮大了金果、多仁、土家人等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开发建设,农田排灌渠系和坡面水系得以完善和配套,耕地水土肥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在项目区实现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了一批具有良好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着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快了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步伐,把龙头企业发展与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实行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转变,为项目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农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是通过运用综合治理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通过改良土壤,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三是完善了农产品检测体系。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农业科技措施,改革了耕作制度,改进了栽培技术,改良了作物品种,改变了种植结构,使项目区耕地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幅度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经营收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示范推广了一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真正把项目区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在项目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普及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加
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三、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我县自被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管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各项目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专班,全方位重视和协助项目实施。对每个农发项目确定了一名县领导亲自主管主抓,并建立了督办制度,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部门积极调度资金,千方百计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水利、农业、林业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开发项目的立项、论证、评估、实施管理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农业开发的合力。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采取宣传牌、广播、电视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好处,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立项、规模开发的原则,我县在项目安排上,围绕粮食安全,选择粮油增产潜力大、商品率高、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好、干群开发积极性高、开发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重点开发,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十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和名牌产品开发战略,集中产业化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在项目布局和项目前期论证上,我县根据项目区所处的流域和呈现的水系特点,进行田水山林路综合规划,桥涵闸站渠全面配套。同时注重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把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进行综合治理。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建筑物配套化、田间林网化、灌溉节水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和特色农业产业化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进行公示后进一步完善。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做到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科技推广科学合理。
(四)强化管理,健全机制。经过多年不断实践,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土地治理项目立项之初,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对项目的范围、治理任务、投资来源、主要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公示,让项目区的干部群众了解项目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咨询,并及时给予答复处理。项目公示结束后,及时召开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说明项目的详细建设方案、农民筹资投劳计划和项目实施的措施及公示期农民所提意见的处理情况,充分进行磋商,形成共识,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形成农民筹资投劳决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招投标、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推广等进行公示,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项目竣工后,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建立公示牌,对项目完成的投资及工
程量、取得的效益和工程的产权人、管护人进行明确。二是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我县对土地治理项目中的全部土建工程,严格按程序进行公开竞争性招标。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的农技设备、良种、化肥等货物,全部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代理采购业务。这样做,既节约了采购成本,又从源头扼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三是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在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择优选定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并制定了详细的监理工作规划,明确了监理内容和监理目标。四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我县在认真领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无偿资金报账程序》,对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账管理的主要方式、操作流程、特别要求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对所有农发项目工程建设预决算和整个项目财务经同级审计部门审计后及时报账。五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县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明确项目所在村的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根据工程类别,制定管护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定期检查,跟踪问效。六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制。我县对所有已完工运行的农发项目,均组织专班开展了绩效评价,确保农发项目能长期发挥引导作用。
(五) 强化农发档案管理。特别是项目档案,从备选项目到完工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不断充实和完善。强化了项目资料管理,做到了文字档案、电脑储存档案、声响图像档案完备齐全、规范科学。
四、2017年度项目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7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三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总投资968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585万元,企业及农民投劳筹资383万元。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648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0.66万亩,其中国家财政投资510万元,农民投劳筹资138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75万元,企业自筹245万元。国家财政投资510万元中,中央财政340万元,占66.67%;省级财政168万元,占32.94%;县级财政2万元,占0.39%。 茶店子镇南坪土地治理项目,支农资金项目,总体整合投资1110万元,治理土地总面积10000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610万元(财政资金48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发改投入200万元,国土投入300万元。因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该项目水利措施已完成建设任务的70%,预计7月底能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农业措施和科技措施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整个项目边建设边见效,项目区农民广泛参与,积极配合。该项目按照农发政策和合同约定拨付资金,现已拨付资金73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5万元(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万元),企业自筹245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购进安装年产500吨的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1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签订设备购买合同,因设备厂方原因,设备尚未到位安装,预计7月中旬设备完全到场,7月底安装并试运行。
绿葱坡枣子坪水毁治理项目,总投资3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万元,自筹资金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复损毁沟渠650米。现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0%,预
计7月下旬全部完工。
(二)主要作法
我县在实施2017年的农发项目过程中,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政策要求,严格按照经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批准的项目扩初设计,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做到了"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水利工程建设,彻底解决项目区田间排洪排涝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做到了涝能排、旱能灌。茶店子镇南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共计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改造6200亩;修建排洪排涝沟渠12公里,其中农业综合开发2.59公里;修建便民农桥25座,其中农业综合开发7座。形成了完整的排灌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突出土地综合改良,提高土地的单产效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000亩,项目区户平示范推广1亩以上。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广泛积集猪牛栏粪等农家肥200万公斤,施入大田6300亩,改良土壤6300亩。通过施用农家肥、秸杆还田、人工平整土地等措施,使得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突出科技致富,提高农业的科技效益。在项目区扶持了科技示范户12户,安排落实了田间对比试验20个。在项目区进行粮食、蔬菜、生姜、水果等农业新技术培训3000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手册》2000份和生姜栽培科技光碟40套,建田间对比试验田20个,建生姜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100亩,配套了生姜测土配方肥10吨、生物农药和2台高效机动喷雾器,指导项目区农户按照无公害化及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要求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
四是突出特色产业化建设,培植壮大马铃薯加工企业。马铃薯加工项目实施完工后,将建成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1条,进一步完善该厂的农产品加工化验检测设施,形成年产500吨马铃薯颗粒全粉的生产能力。
五是突出项目整合的探索,力求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农资金的管理,积极探索支农资金整合路子。在茶店子镇南坪流域,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引导,整合了发改、国土等部门的支农资金,开展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该项目整合总投资1110万元(农发610万元,发改200万元,国土300万元)。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负其责、规范管理、示范高效"的原则,做到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的统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拟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示范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示范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认真做好2017年项目的实施工作,加速项目实施进度,确保7月底全面完成三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做好竣工验收准备,以迎接省州验收考评。
二是根据省农发办中期检查和州农发办中期检查的要求,认真整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是做好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准备工作,及时启动实施2017年各个农发项目。
四是做好2011年的项目申报基础准备工作。
六、请求
我县是"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也是全省产粮大县之一,农业基础较
差,农民增收缓慢。我县部分地方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快速增长,成效十分明显。特请上级农发部门更一步地加大对我县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将***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县和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县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篇2]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根据县人大棠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11月下旬,我们在县人大棠委会杨绍鹏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三年来,全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农业开发项目建设,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大幅增加,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3.49万亩。通过对水库、桥闸涵、渠道、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维修及建(增)设,新增灌溉面积0.5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96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66万亩,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促进了全县粮食连年增产、农业连年丰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我县油茶、蚕桑、烤烟、蘑菇、毛竹等基地建设大大加强,一批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80.7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239元。 ——发挥农业开发综合效益,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区通过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和科学种田水平。二是拓宽开发领域,发挥综合效益。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主动搭建平台,实现路网、林网、水网和电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既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又绿化美化了村庄。三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业综合开发使种植业产值新增999.3万元,农民年增收入601万元,人均收入比开发前平均提高239元,促进了项目区脱贫致富和小康建设。 ——抓好项目管理,夯实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是狠抓规划布局安排。对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根据各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申报情况,在项目实施前1-2年就作好规划,并尽快做好项目设计,确保了项目能按时按质完成。二是狠抓项目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资金在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促进了全县项目建设整体水平的跃升。三是狠抓项目的争取工作。近三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级拔付资金大幅递增,2012年达2456万元。
二、存在问题
——布局分散,规模效益低。近年来,全县高标准农田
改造虽然已达3.49万亩,但全县连片面积上千亩以上的高标准项目区较少,整乡整村全覆盖几乎没有,很难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效益。
——项目单一,缺少特色。我县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路、树、渠及管道等基础设施,而对于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以及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发展结合、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试验结合等相关内容的项目,谋划不够。
——精品项目少,带动能力弱。对于打造精品农业,我县仍没有好的措施,亮点园区数目少、标准低。近几年已实施的项目区,从种植品种的先进性、种植和管理手段的科学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看,与先进地区差异明显。
——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一些乡镇只重视项目争取,不重视项目落实和管理,项目建成后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不落实,效益难以长久发挥。同时,由于招投标市场不够规范,工程转包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协调配合,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加强协调,提升统一使用能力,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农发办资金和其它支农资金投入形不成合力的问题,逐步形成“投资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相互弥补”的资金投入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规划,实现规模开发。县政府要根据现代农业
发展要求,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农、林、水、土地、交通、电力等部门与农业开发办共同编制农业开发总体规模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现与农田水利设施统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扶贫开发规划、农村电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有机统一,使项目区成方连片,规模开发。要立足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规划本地产业布局,规划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进行重点开发。 ——突出特色,推进示范园区建设。要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拓展项目扶持内容,建设规模大、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园区。
——完善机制,强化管理。要在立项、评审、施工、验收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使之成为管理最规范、运行最公开、审计最满意的项目,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转及项目工程质量。要研究探索老项目区的管护机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项目乡村工程管护小组,或采取租赁、承包等市场运作形式,本着“谁受益,谁管护”原则,落实责、权、利,切实做好项目的后期管护,使项目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农业开发汇报材料02-18
农业生产汇报材料08-04
学校课程开发汇报材料09-05
农业综合防治开发解说词02-18
乡镇农业生产汇报材料08-04
农业产业扶贫汇报材料02-18
综合督导评估汇报材料06-30
综合科评卷汇报材料08-03
综合大检查汇报材料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