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23-02-18 23:00:21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市、县关工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关工委以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关爱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在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17年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当涂县中部,大公圩北面。总人口3.2万,辖六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2011年,全镇共有流动儿童91名,留守儿童523名,其中父母双方外出、寄养祖辈的有309人(其中75%为在校学生)。全镇“五老”结对关爱的留守儿童405人,参加结对关爱的“五老”人数为384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随着我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随之而来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相对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亲子关系相对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考验。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扎实开展了一系列行之

有效的工作,切实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和教育、公安、民政、卫生、文化、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协力推进,基本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网络。一是以村(居)委会、留守儿童监护人、代理监护人和代理家长为主体,建立了家庭监护网络,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安全的监护;二是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了教育管理网络,重点负责对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生活管理;三是以基层组织为主体,建立了帮扶保障网络,重点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四是以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为主体,建立了权益维护网络,全力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五是以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五老”等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了社区爱心网络,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同时,为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关爱留守儿童理念,倡导关爱留守儿童,及时表彰、总结和推广基层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创造的新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努力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坚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推进教育公

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努力创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深入调查摸底,建好信息台帐。针对我镇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变化这一实际,2011年,我镇妇联全面展开了留守儿童调查统计,掌握了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等信息,并对已统计在册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和联系卡,详细登记了每个留守儿童的姓名、表现、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寄宿地址及托管人姓名、电话、与留守儿童关系等内容。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探索多种管护方式。首先,建立“信息交流绿色通道”,为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子女构建交流的平台。我镇联系当涂县电信部门,在部分学校建设“校讯通”工程,利用“校讯通”,建立留守儿童信息互通平台,留守儿童可以利用“校讯通”直接和外出务工家人进行相互交流。目前,我镇护河初中建设的“校讯通”工程使用率较高。其次,通过“五老”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进校入村(居)委会,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结对帮扶,从物质上给予留守流动儿童以关爱,更重要的是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学习和生活中的薄弱环节,鼓励他们发奋图强,引导青少年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第三,通过建设“留守儿童活动室”,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为促进留守、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自2017年8月份投入使用以来,组织各类较大规模活动10多次,读书人次1000余人,活动室

每周六面向全镇儿童开放,受到了广大留守、流动儿童的欢迎,同时也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好评。第四,加大投入,2011年暑期,我镇在护河初中校内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一所,同时完善了相关制度,成立了少年宫的领导管理组织,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少年宫”成为我镇“关爱工程”的重要阵地,受到各级领导、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依据少年宫的建设实际,我们专门聘请了护河初中美术、音乐、体育指导教师及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暑期在少年宫工作,他们分别成立了相应的辅导队伍,人数都在20人左右,其中大多为留守儿童。辅导教师为孩子们登记造册,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好每天来宫孩子的考勤,确保孩子们每天高高兴兴到校、平平安安回家。暑期两个月,辅导教师每天坚持到少年宫进行辅导(因高温或台风预警为师生安全考虑停掉的几天除外),为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默默地付出。第五,各村委会通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场所的建立,加强对农家书屋、体育民生工程建设场所的管理,使之成为留守儿童寄托情感、学习娱乐、增进友谊的乐园,引导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同时,镇妇联、共青团联合司法、教育部门广泛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关工委和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补习,传授防水、防火、防电、防疫和防交通事故等知识。第六,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我镇多方筹措资

《2017年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金,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补助资金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资助力度。2011年,我镇以镇妇联牵头,继续做好“春蕾女孩”的关爱活动;联系社会力量,开展“爱心妈妈”进校园活动;今年“六一”期间,市县领导先后两次来我镇开展慰问活动,领导的关怀,更加激励着我镇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着力改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生活、学习条件。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要求,我镇于2017年开始实施了校安工程、校舍改造工程及新建项目。截止目前,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完成了护河初中、青山初中、护河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加固工程;护河初中学生住宿楼、教学楼新建工程以近尾声,即将交付使用;护河初中新建食堂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护河初中新建住宿楼,可解决留守少年儿童住宿百余人;筹建护河初中食堂项目建成后,可极大改善留守儿童就餐条件。

(四)支持早教点的建设,确保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我镇目前有幼儿园两所,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两所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与初创时相比有极大改善,办学规模基本能满足我镇学龄前儿童的入学需求。一方面,学龄前留守儿童都能够就近入园,解决了众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幼儿学前教育项目的实施,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较为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了听说普通话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展示自我的意识正在形成。早教点的活动有助于幼儿集体观念的养成,相当一部分

留守幼儿存在的孤僻、胆怯、怕生、自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明显改变。

(五)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网络。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我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成员单位联系会议,专题研究讨论留守儿童工作,借助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一是“代理家长”模式。全镇各学校、社区分别建立了“镇-村-社”、“镇-校-班”三级两线调查网络体系,积极组织“代理家长”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等方式,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据各村统计,目前,我镇已有40多名优秀妇女担当着7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爱关爱着结对的留守儿童。二是“留守儿童之家”模式。全镇各中小学校,配备“家长式的教职员工”、辅以“家庭式的学校管理”,学校具备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内涵,形成了“家校一体化”管理,“家园化”的氛围,让留守儿童到感受了家的乐趣、家的温暖。三是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各家长学校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给外出家长写信、定期与代管人沟通等活动,让外出家长及时与孩子、老师和代管人进行沟通,尽可能对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还原”,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截止目前,我镇共建立家长学校四所。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镇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验总结不足。我镇留守儿童工作起步较早,成效明显,但对于经验总结稍显不足,外界好的模式也更有待我们学习。

二是合力仍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希望工程”,需要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从目前情况看,各部门对这项工作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还存在“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现象,工作合力不够。

三是关爱方式不多。大多数单位重物质关爱,轻精神关爱,通常是捐点物品、买点东西,往往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对留守儿童精神及心理上的关爱方式略显简单。

四是创新力度不大。目前,各部门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较少,大多是发动社会爱心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帮扶,普遍缺乏持续动力,各种帮扶措施难以长久。

五是留守儿童专职管理人员还缺乏配备,留守儿童管理专项资金渠道尚未建立。目前,我镇镇、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还没有配备留守儿童专职管理人员,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均为兼职人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所需经费尚无专项渠道,也较大的影响了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帮扶力度,认真借鉴外界好的经验和做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协调各行政村、街道(居委会)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师、“五老 ”队伍、志愿者、优秀家长等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兼职工作队伍,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2017年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协调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确保关爱留

守儿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继续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

三是加强工作考核。加强对各村委会、街道、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适时开展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评比表彰、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及时协调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和推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好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017年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篇2]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作一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县辖**镇**乡,**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是一个汉、藏、蒙古、回、土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0—16周岁的儿童为**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名,占总儿童数的12%(3-5岁的留守儿童**名,小学留守儿童**名,初中留守儿童**名)。父母双方外出的为**人,占总数的**2%,一方外出的为**人。近一半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监护,绝大多数孩子只有在春节才能和父母团聚。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据统计,我县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万人。随之而来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

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考验。近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扎实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切实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公安、民政、卫生、文化、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协力推进,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网络。一是以村委会、留守儿童监护人、代理监护人和代理家长为主体,建立了家庭监护网络,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安全的监护;二是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了教育管理网络,重点负责对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生活管理;三是以基层组织为主体,建立了帮扶保障网络,重点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四是以公安、司法等部门为主体,建立了权益维护网络,全力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五是以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五老”等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了社区爱心网络,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同时,为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关爱留守儿童理念,倡导关爱

留守儿童,及时表彰、总结和推广基层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创造的新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努力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坚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努力创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深入调查摸底,建好信息台帐。针对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变化这一实际,2017年,我县妇联全面展开了留守儿童调查统计,掌握了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等信息,并对已统计在册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和联系卡,详细登记了每个留守儿童的姓名、表现、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寄宿地址及托管人姓名、电话与留守儿童关系等内容。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县妇联通过深入厂矿、农村和学校,并对**等6个乡镇的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深入的专题调研,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县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组织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规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内容、做法和目标。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探索多种管护方式。县妇联充分发挥人大委员与政协委员的职能,连续在**年和**年在全县“两会”上就留守妇女儿童服务体系建设上交提案,呼吁成员单位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力度,我县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创新模式,切实为留守儿

童办实事、办好事。首先,建立“信息交流绿色通道”,为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子女构建交流的平台。我县利用“校讯通”,建立留守儿童信息互通平台,留守儿童可以利用“校讯通”直接和外出务工家人进行相互交流。目前,我县县城学校和川水部分学校建立“校讯通”。其次,健全“代理妈妈”管护机制。县委宣传部、关工委、县妇联联合向全县妇女发出了“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倡议书,各行业优秀妇女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与结对。目前,我县有200名优秀妇女担当着100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爱关爱着结对的留守儿童。最后,发挥社会组织关爱作用,提高关爱水平。妇联组织通过多种形式为留守儿童结对“代理妈妈”,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提高监护人的教养水平;妇联、共青团联合司-法-部门在基层广泛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关工委和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补习,登门传授防水、防火、防电、防疫和防交通事故等知识。三是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我县多方筹措基金,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补助资金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资助力度,**年,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补助资金**万元;全县投入免费教科书资金**万元,有**名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同时,我县将农村中

小学公用经费每生每年都提高了**元。通过建立有效的扶贫助学机制,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贫困学生得到应有资助,实现了县政府明确提出的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的目标。

(三)着力改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要求,我县于实施了校安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学校危房改造项目。截止目前,累计投入**亿元,至秋学期开学已全面完成**个学校、*个项目、**平方米农村校安工程和学校危房改造项目任务,可解决留守少年儿童住宿**人;新建或改造食堂项目*个**平方米,可解决留守少年儿童就餐**人。

(四)设立早教点让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年**月我县被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确定为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县。项目实施后,我县已在山区乡镇设立早教点**个,入点幼儿达**名,其中入点幼儿**%都是留守儿童,早教覆盖率达**%。通过幼儿学前教育项目的实施,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较为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了听说普通话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展示自我的意识正在形成。早教点的活动有助于幼儿集体观念的养成,相当一部分留守幼儿存在的孤僻、胆怯、怕生、自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明显改变。

(五)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网络。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我县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成员单位联系会议,专题研究讨论留守儿童工作,借助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一是“代理家长”模式。全县各乡镇、社区分别建立了“镇-村-社”、“镇-校-班”三级两线调查网络体系,组织“代理家长”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目前,我县有**名优秀妇女担当着100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爱关爱着结对的留守儿童。二是“留守儿童之家”模式。全县各乡镇以寄宿制学校为基础,配备“家长式的教职员工”、辅以“家庭式的学校管理”,学校具备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内涵,形成了“家校一体化”管理,“家园化”的氛围,让留守儿童到感受了家的乐趣、家的温暖。三是“还原家庭教育”模式。各家长学校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给外出家长写信、定期与代管人沟通等活动,让外出家长及时与孩子、老师和代管人进行沟通,尽可能对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还原”,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截止目前,共建立家长学校**所。

(六)部门联动推进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开展。全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留守儿童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年,我县协调宣传、文化等部门在各乡镇中心学校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近**场(次),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公安、工商等部门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教育、财政、民政等部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及其它相关政策,全力扶助贫困留守儿童;组

建校外辅导团和未成年人维权中心,每年与留守儿童开展面对面的法制讲座近**余场(次),提升了广大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验总结不足。我县留守儿童工作起步较早,成效明显,但对于经验总结稍显不足,媒体后续宣传报道跟进不够。二是作合力不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希望工程”,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从目前情况看,各部门对这项工作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还存在“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现象,工作合力不够。三是关爱方式不多。大多数单位重物质关爱,轻精神关爱,通常是捐点物品、买点东西,往往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对留守儿童精神及心理上的关爱较少。四是创新力度不大。目前,各部门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较少,大多是发动社会爱心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帮扶,普遍缺乏持续动力,各种帮扶措施很难长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借鉴兄弟县市好的经验和做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协调各乡镇、街道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师、“五老 ”队伍、志愿者、优秀家长等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兼职工作

队伍,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协调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继续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

三是加强工作考核。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适时开展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评比表彰、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及时协调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我县妇联将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创新事例评选活动,重点推出一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示范单位,大力宣传和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效开展。

【护河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色河小学留守工作汇报材料08-03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汇报材料08-03

留守儿童个人工作汇报材料08-03

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08-05

镇人才工作汇报材料08-03

河洑镇小学汇报材料08-03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方案12-13

农村关爱留守儿童方案03-20

祥符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