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22-11-23 16:58:28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市是苏中平原的一座滨江城市,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县,1994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万亩,下辖13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9个行政村,4957个自然村,总人口107万,其中农村人口73.8万,素有“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美誉,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连续四届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在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46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51.7%;财政投入8.96亿元,增长3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4.3%;农业增加值8.95亿元,同比增长51%;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7040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2933元,同比增长16.2%。

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和“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下面,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根据各地土壤条件、生产习惯、资源基础、产业特点各不相同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形成区域、创出特色”原则,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狠抓生产基地区域布局,依托优势资源确立优势产品,围绕优势产品打造优势产业,利用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花木、特水等优势产业发展比重。抢抓城市化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等机遇,加快以曹王林园场、丁伙镇为中心区域,以雅典娜路为纽带的花木产业“两区一带”建设。目前,全市花木总面积已达10万亩。按照“扩大养殖面积、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健康发展”思路,加快水产业特别是特种水产发展。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特水面积8万亩。二是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发展比重。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蔬菜,大力发展猕猴桃、苦瓜、金花菜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7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7万亩,培育10亩以上大户200多户,亩平均效益同比增长5.1%。重点规划建设了宜陵至武坚蔬菜产业带,力争明年新扩常年蔬菜 

面积3万亩,全市蔬菜面积达16万亩,形成以宜陵、丁沟、小纪、武坚等镇为重点的创汇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三是着力提高食草畜禽在养殖业中发展比重。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方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奶牛、山羊、肉鸽等特色产业,奶牛存栏已近1000头。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里下河特种水产养殖区、京沪高速和江平公路沿线花木产业区、中部实心地带蚕桑种养区、通南旱杂粮生产区、城郊和里下河蔬菜生产区以及沿运、里下河畜牧养殖区。

二、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原则,采取“公司建基地、基地雇农户”经营模式,大力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辐射带动强、农民得实惠的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建设现代花木产业园、小纪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千亩以上农业园区。目前,农业园区总规划面积6.5万亩,建成1.5万亩,累计吸引各类资本1.7亿元。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三资”不断投向农业、主导产业迅速壮大的良性互动效应。福建超大集团投入3000万元创办蔬菜生产、加工项目,首期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已在小纪镇、武坚镇两个镇实施;现代花木产业园吸引20多个单位进园发展花木,已完成投资6800万元。二是注重提高科技含量。10个重点农业园区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

依托园区建立了一批科研基地,永安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借助安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丁伙高效花木科技示范园在园内建设了花木新品种实验大棚区。三是着力拉长产业链。10个重点农业园区依托基地优势,积极挂靠和创办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小纪农业科技示范园、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已与超大集团成功“嫁接”,成为产业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蔬菜产加销前景看好。四是创新运作机制。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园区,以园区创办公司,以项目创办企业,形成了 “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已组建了苏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安猕猴桃开发有限公司、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

《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培壮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外向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58家,有13家企业被认定为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天一油脂集团、快乐集团、扬子木业公司已进入全省180家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快乐集团还被省发改委命名为“全省30家重点出口龙头企业”之一。上半年,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税4650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2917万元,同比增长30.9%;完成出口创汇1584万美元,同比增长16.9%。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结合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等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与农民利益联结较

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我市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骨干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和自愿原则,以资本为手段,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今年上半年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群。围绕高效花卉、特种水产、经济杂粮、特畜特禽、无公害蔬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实行同行业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外资、民资北移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把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通过直接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及与二、三产业招商相结合等多层次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促进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包装申报工作,争取国资投入。今年上半年农业利用“三资”1.84亿元,同比增长26%。四是加强企业产品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扩大龙头企业产品知名度。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已拥有“快乐”、“都友”、 “扬子”、“金发”等注册品牌产品。

四、培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

市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分散的农户有机联合,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积极培育。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等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61个,入会(社)会(社)员2.48万户,带动农户6.5万户,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创利640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2.9%。二是加强规范。以开展“四有”(即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引导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服务,促进其不断完善和提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对产业的协调、带动能力,不断扩张产业形态,今年全市重点规范邵伯水禽养殖合作社、小纪鸭业协会等15个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完善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来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义务,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积极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邵伯镇渌洋湖村成立了扬州市首家以土地入股为主的农林综合开发合作社,目前已有会员365户,入股土地1877亩,完成投资450万元。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五、全力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产地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展检验检测为手段,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整体推进优势,积极申报农业“三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56个,AA级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5个,“三品”总数达102个,品牌数量在扬州市名列前茅,在省内县级市中屈指可数,产品主要涉及粮、菜、蛋、茶、醋等五大农产品系列。全市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9个,农业“三品”基地50万亩。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扩大检测范围,已初步构建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督三个环节的检测监督网络。全市41个主要农贸市场都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三是加快制定、申报、推广农业标准。积极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技术规程及企业产品标准,并将香樟、五宝杜鹃、微型盆景和邵伯菱种植(生产)技术规程申报省级地方标准,其中微型盆景及其技术规程已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

《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篇2]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新长武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收入倍增、千亩设施蔬菜、万亩现代烟草、杂果经济林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七大工程,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县迅速形成“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和“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发展势头。今年1—9月,全县农业生产总值完成5亿万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83%,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250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0.9%,比2017年同期净增812元,增幅为25%。

--粮食单产稳步增长。我县采取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统繁统供和病虫害“五防一统”等先进技术措施,积极开展粮食作物超高产创建活动,使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17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完成25万亩,其中:小麦11.5万亩,地膜玉米5.5万亩,小秋回种8万亩;粮食总产预计完成6.76万吨,亩均278.8公斤。其中:地膜玉米总产完成3.4万吨,亩均619.6公斤,比2017年亩均增产83公斤。特别是11.5万亩小麦在去冬今春遭受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取得了亩均256公斤的较好收成。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兴龙头、壮产业、建基地、扩规模”的工作思路,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效的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大家畜存栏5.01万头,其中奶牛存栏6200头;生猪存栏9.06万头;羊存栏6.4万只,家禽存栏43.8万只;养殖小区发展到46个,新增9个;养殖大村达到60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200吨、2430吨和1.12万吨,青贮秸秆6.2万吨,全县畜牧业生产总值完成2亿元,同期增长19%,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00%。

--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大棚蔬菜种植从1994年的15棚12亩发展到2017年的323棚323亩,种植品种从当初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快速发展。2017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精神,加快实施千亩设施蔬菜工程。截至目前,在枣元乡的安家河村、丁家镇的张河村、柳家河村、车家河村、相公镇的胡家河村、芋元乡的杨家河等村投资49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300棚300亩,使全县蔬菜大棚总量发展到623棚623亩,预计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0.2万吨,实现产值745万元。

--果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2017年,全县新建果园面积3万亩,其中;干杂果1万多亩,优质苹果9100亩,使全县果树规模达到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5万多亩,新增1万多亩。果品总产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3、5亿元,净增1500万元;优果率达到75%,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1410元,比2017年净增271.4元。

--万亩现代烟草工程顺利实施。按照一乡一业 的发展思路,今年我县继续狠抓以枣元乡为重点的万亩现代烤烟生产基

地建设,全县共种植烤烟面积8000亩,比去年新增5000亩;总产3万担,比去年增产0.2万担,实现产值2300万元,增长10%。

--劳务输出收入明显增加。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并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整合了农业、扶贫、科技、教育、人劳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等培训项目,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截至9月底,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5万人(次),其中:技能型人员达到40%以上,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务工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2%。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我县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棠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各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并先后拟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长武县2017—2017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工作重点,落实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责任,出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主管农业工作的副书记冯长安任组长,副

县长史朋宣任副组长,农业、水利、林业、果业、财政、扶贫、农行、信用社、经发、非公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长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在此基础上,县上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包抓联系重点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序列,从而在全县迅速形成决策高效、推进有力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科技宣传、推广,加快改造提升优势主导产业。为了加快改造和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以“一村一品”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1—9月份,全县建立长旱“58”千亩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方11个、1.15万亩,建立玉米新品种展示田1000亩,推广种植地膜玉米5万多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7.65万亩,冻精改良当地奶牛6000多头,新建优质苹果示范园35个,现代果业示范园2个,500亩以上出口示范园2个,百亩新品种示范园1个,完成果树大改形12万亩,强拉枝12.6万亩,巧施肥21.5万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累计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60多人。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电视讲座200多场(期),培训农民12400多人(次),印发科技宣传资料20000多份、培养农村乡土人才300多人,累计建立种、养殖业示范村30个,市级示范户823户,省级示范户42个、引进生猪良种30多头,其中今年引进14头。

三、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

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粮、果、畜、特、菜”五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筛选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推进村100个,并在项目、资金、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2017至 2017年,累计协调发放小额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850万元、县财政投资240多万元,烟草、果业、粮食和畜产品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先后投资400多万元,重点扶持“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的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各涉农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畜牧养殖场扩建、农村沼气、优质苹果套袋补贴、以及水、电、路、通讯、信息等建设项目56个,完成总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2017年在8个乡镇的22村配套建设农村沼气池2950口,村级服务站6个,完成总投资900多万元,完成年度计划86%。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在全县进一步形成以洪家回朝村为重点的奶牛养殖基地、以枣园李家洼村为重点的烤烟生产基地、以相公南村等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基地、以相公胡家河村为重点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以昭仁镇尧头村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以地掌庵里、洪家王东等村为重点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的聚集度和科技水平,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土地征用、工商登记、税收减免、项目和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外推界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纳县内、外客商投资建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县共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

其中:果业13个,带动全县果树种植42459户,占全县果农总户数的98%;畜牧养殖类3个,带动规模养殖场18个,畜牧养殖量达到24万头(只);粮食类2个,带动粮食生产基地15.8万亩。同时,全县共建立各类中介组织160个,从业人员400多人,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7个,带动农产品批发市场16个,年销售额1亿余元。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全县进一步形成“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而在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狠抓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功能。为了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更好的为“三农”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我县顺利完成了畜牧兽医和种子管理等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先后招录或聘任农业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有关农业专家等32人,充实了一线农业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力量,并投资95.86万元新建乡镇兽医站7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农业综合大楼和苹果非疫区监测站,购置增添了一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设备,既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办公条件,又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功能,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物质保障。

我县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迎难而上,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迈上新的台阶,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长武在咸阳北部快速崛起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县交通建设发展的情况汇报11-23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范文11-23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08-04

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09-06

县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情况汇报(通用6篇)11-23

学校发展情况汇报08-04

2017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08-03

特种野猪产业化发展的考察报告09-23

县卫生村自查情况汇报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