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

时间:2022-11-23 17:04:44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

大家好!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好今年中考综合质量提升的翻身仗,从上学期初开始,在全面分析2011年中考失利成因的基础上,拟定措施,狠抓落实,上下一心,再鼓干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九年级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现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及提升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汇报如下:

一、我校教育质量现状

(一)2011年中考质量情况:综合考评成绩大幅下滑,优秀率偏低。

综合质量考评居全县第14名;总分人均分276分(第13名),合格率24.02%(第12名),优秀率2.32%(第13名),语数外人均分53.6分(第13名),巩固率61.8%(第12名);单科人均成绩语文68.4分(第13名),数学46.4分(第14名),英语46分(第12名),理化64.8分(第7名),政史50.4分(第13名)。

(二)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情况:总体成绩有所提升,个别科目成绩相对滞后。

九年级学生60名,期末检测中,总分500分以上12人,400-500分19人;统测科目人均分化学57.63分(第6名),语文67分(第12名);检测科目数学62.9分(第9名),英语55.5分(第6名),物理42.1分(第2名),历史41.9分(第12名)。

单从各科人均成绩来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成绩得到一定提升,但仍不理想,与兄弟学校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年的复习备考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真抓实干、下茬立势,借鉴和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提高中考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1、精心选用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将那些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上进心强的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选用到九年级教学岗位上;同时实行小班制和单人单科单班教学,增强相互竞争意识。

2、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细化过程的督查和监管。学校每位领导一周至少深入九年级听评课1-2节,加大教案、作业、辅导等环节的检查力度;严格月考、阶段性检测的组织和评估等。

3、定期召开九年级师生座谈会、调研会,及时了解师生的心声、需求和教学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为解决师生面临的问题、困难提供信息。

4、制定质量目标,强化质量意识。本学年,学校同包年级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别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完成情况和奖惩、绩效考核相结合,夯实责任、压实担子。

5、重新修订和完善质量奖惩制度,并于本学期初增加奖惩制度的补充规定,加大奖惩幅度,同时实行优秀学生奖励制度(即向2012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6、加强防辍控流工作,确保巩固率。将学生流失同班主任津贴挂钩,同科任教师的绩效挂钩。

7、早动手、早安排,做好今年的九年级复习备考工作。本学期第二周就将12年中考备考工作进行了安排,为教师做好学科复习计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8、积极组织九年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中考研讨会等,并为教师提供09年以来的中考试题,为他们掌握更多的中考信息、复课方法、把握中考方向提供平台和条件。

9、认真组织好咸阳市中考模拟练考工作,做好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另外,针对八年级生物、地理学科质量采取的措施:

1、制定质量目标,落实责任。奖惩依据九年级奖惩制度。

2、保障足够的学习时间。每周增加一节晚自习辅导,早操前20分钟学习时间每周一科一次。

3、强化师生质量意识,更新教育理念。

4、认真做好检测和模拟训练。

5、组建生物、地理兴趣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 [篇2]

尊敬的何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德江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德江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52所,其中幼儿园39所,小学106所,教学点70个,初级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职院校2所。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2942人。其中学前教育在园(班)儿童18159人,小学在校生4618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5人,初中在校生28391人,高中在校生1207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142人,高等职业院校1920人。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5924人,其中幼儿园719人,小学2358人,初中1727人,高中704人,特校19人,中等职业学校179人,高职院校218人。另有特岗教师894人,山村幼教(志愿者)321人。

《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德江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

(一)教育质量提升情况

1.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校园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形成特色、促进发展、逐步完善”为总目标,以建设“六化四园”和寄宿制学校“十有”标准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彰显校园办学特色。规划推进的德江一中、德江职校、县实验幼儿园的章程已成全县中小学章程建设的示范;德江一中的体艺文化、县实验中学的楼道文化、德江四小的传统文化、枫溪八一爱民学校的红色文化、煎茶中学的饮食文化、煎茶希望小学的“四在学校”文化、高山完小的综艺文化各显特色,“一校一景、一校一特、百花齐放、多彩校园”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一是修订了《德江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推进中小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指导中小学把质量提升作为工作主题,推动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全面推进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的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推进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打造一批“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深入挖掘地方课特色,稳步推进“减负提质增效”。

3.示范校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德江一中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德江一中、德江职校、煎茶中学、枫香溪八一爱民学校等4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德江第四小学“中国百佳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建成省级“四在学校·幸福校园”1所、“减负提质增效”示范校1所、“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示范校2所、“4+2”特色教育示范校2所、“书香校园”3所、“绿色学校”3所;建成市级“四在学校.幸福校园”3所、“减负提质增效”示范校3所、“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示范校4所、“4+2”特色教育示范校5所、农村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10所、“绿色学校”2所;建成县级“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减负提质增效”、“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农村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等示范校72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校4所,县级9所;2017年建成省级“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示范县”,为丰富学校发展内涵、促进校园文明起到了推动作用。

4.德育工作不断改进和深化。一是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国学经典进课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开展以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为主题的“科技之春”系列活动,做到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学风、教风、校风等校园文明水平整体显著提升。

(二)教学质量提升情况

1.高考情况。(1)上线情况:完成了县委政府提出的质量“倍增”计划,600分以上人数从无到有,逐年上升(2012年度一本上线98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432人,全市排名第五位;2017年度一本上线146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718人,全市排名第三位;2017年度一本上线216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974人,600分以上人数6人,全市排名第三位;2017年度一本上线266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921人,600分以上人数10人,全市排名第三位;2017年度一本上线425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532人,600分以上人数39人,全市排名第三位。

(2)均分情况(以理科为例):逐年追近省市平均水平。

2.中考情况:2017年参考人数7659人,均分339.26,全市第八位;2017年参考人数7875人,均分362.96,全市第七位;2017年参考人数8169人,均分395.82,全市第五位;2017年参考人数8632人,均分374.63。在高中招生中,2017年统招分数线德江一中(503分)、德江二中(372分)、煎茶中学(323分),均为历史新高。

3.小学终端质量监测情况:平均分、及格率逐年上升,2012年参考10293人,平均分87.62,全市第10名;2017年参考8853人,均分108.26,全市第8名;2017年8729人参考,均分127.45,全市第5名;2017年9314人参考,均分136.16,全市第2名;2017年149.67人参考,均分149.67,全市第3名。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2012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决定,并下发了《中共德江县委办公室 德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德党办发〔2012〕167号),紧紧围绕“夯实小学、强化初中、发展幼职、提升高中、建设高校”的工作目标,按照“五园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要求,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认真落实中小学校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把学校各项工作和各学科教学引入到科学管理轨道,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协调管理统筹到位

2012年以来,强化了县教育局、各教育办公室的作用,实施了“七个一”工程(机关干部及教办管理人员每学期必须:联系一所学校,听一节课,评一节课,查一份教案,查一份作业,与一位年轻教师谈话,帮扶一位贫困学生)。建立了教育局班子成员和部门分别联系乡(镇、街道)及学校制度,机关股室站负责人、教办主任、校长及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在落实责任上和过程督导上下功夫,通过轮训、督导和考核,逐步形成了合力。

(三)资源配置优化到位

1.根据县情、乡情再次落实布局调整。“十二五”以来,我县根据省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的实施,结合县情、乡情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再次进行了“裁撤、扩建、新建”布局调整。2012年以来,我县裁撤小学26所;新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15所,小学5所,初级中学4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工程183个;新建121所中小学校教师公租房3271套,建筑面积1854917平方米,新建和整体搬迁高中阶段学校2所,新建和改建大学2所。2012年以来,截止2017年6月,财政教育投入38.95亿元,切实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了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

2.“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全员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着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补齐短板,优化配置,促进域内均衡,做到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其中3%用于进修学校集中开展各项教师培训工作。

3.立足县情,进一步规范了人才资源调配管理。一是制定出台了《德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调配管理办法》《德江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小学(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德江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和《德江县公开招(引)聘校长工作方案》等办法意见,进一步深化教育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12年以来,调整交流教办主任、中小学校(园)长及中层干部400多人,教师交流1600余人,每年教师交流率达10%以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印发了《德江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修订)(德教发〔2017〕16号),绩效按月考核按月发放、质量绩效按期考核按期发放。同时,实施了农村教师生活费补贴,提高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执行“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选调和考调”制度,2017年县城区学校面向乡镇学校考调-教师82名、选调-教师23名,通过调配和交流等形式教师交流任教率为10.16%。四是认真抓好教师支教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通知》《铜仁市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及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两年来落实90名教师支教工作。五是组织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续聘工作。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人员编制等情况,按照有关文件精神,重新核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积极协调启动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续聘工作,实施岗位聘任管理。同时对上一年晋升职务和今年工作调动、特岗转接教师,实施岗位聘用管理1500多人次。六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以来,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幼儿教师和校医招考、高中阶段教师人才引进等形式,补充教师2718名(其中引进研究生15人,招聘843人,特岗1860人。七是强化学校编制动态管理,积极配合切实做好编制核定工作。近年来,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79号)精神,对学校人员编制一年核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4.“三通两平台”、实验室和图书室的配置与升级。近年来,我县共建设“班班通”1366个班级,投入建设资金3500.00万元,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面配备,其中片区完小有54所配备了91个班级,投入建设资金230.00多万元。

5.实施兼职教研员制度,对教研力量薄弱区域和薄弱学校进行专业引领与补充。2015年,出台了《德江县兼职教研员管理办法》,采取“学校推荐、部门考核、使用考评”办法,以省市县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为基础,建立了德江县中小学兼职教研员队伍(中小学园共91人),并将兼职教研员分配到“区域”中,参与“区域教研”和培训带动、示范引领活动。

(四)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1.高中质量目标:在全县生源总量及全省录取比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完成“2218”质量指标(全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每年增长20%以上,体艺特长生上本科线人数每年增长10%以上,一本上线人数每年增长20%以上,高分段即高考总分600分以上学生数占一本以上上线人数总量比例达8%以上,力争三年综合成绩排名全市前三名,五年实现二本上线人数倍增,一中力争达到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标准,二中、煎茶中学分别达到省级三类示范学校标准)。

2.职业教育质量目标:全面实施学生基础知识达标教学,让每一位学生至少能掌握一项技能,培养技师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力争学校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为高职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今后五年内县职校的规模要达到6000人,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要达到100%,就业满意率达90%以上,让每位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个目标任务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3.初中、小学质量目标:完成“55”“25”质量指标(五年内,小学终端考试、中考每科每年要递增5分以上,其中中考含文科综合),这个指标也基本实现。

4.学前教育质量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的情感,乐于与他人交流,勇于表现自己,理解并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五)教学活动开展到位

1.积极开展了各类活动。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近年来,举办和承办了教师节专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4+2’特色教育”等大型文艺汇演;组织了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德江县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三好杯”田径运动会、德江县“园丁杯”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开展了“卓越少年·我到北京上大学”、“小小缉毒警”禁毒小志愿者、“亲近自然极限励志”等特色夏令营活动和暑期公益培训班;承办了铜仁市第七届“三好杯”中学生篮球赛和全市2017年铜仁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小学、初中总决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2.学校少年宫建管规范。投入了资金335万元,加强了学校少年宫房屋修缮、装备、配置、制度建设等工作,顺利完成全县19所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任务。

3.教学研究活动有序开展。一是在抓好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区域教研”活动。近年来,参加活动学校达50多所,深受广大教师欢迎,成效明显。二是定期开展教师优质课、教学案例等评选活动,2012年以来,共组织90多个科次优质课评选活动,5个科次教师技能大赛,2000多件作品参加省市评选并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全县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逐年提高。近年来,全县共获省级课题立项5个,市级课题立项23个,县级课题立项150多个。今年近300位教师申报课题。四是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近年来,我县教学改革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抓手,以“校本研修”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载体,更新观念,逐步推进。其中德江一中、县实验中学、第五小学、县实验幼儿园等学校成功创建“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校”。

(六)检查督导评价到位

近年来,我县的教育过程督导、质量评估、目标考核工作始终围绕上级重大工作部署和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让检查督导评价最大限度激发工作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考核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均采取分类考核、分组考核、分组设奖的方式进行。即分成教办、中学、乡镇中心完小、村级完小、幼儿园五个类别,同时组建五个类别的考核组,确保考核的打分公平公正。2017年上半年已考核112个单位(未考核民办学校)。

2.考核原则:考核的原则是,尽最大努力公平公正、尽最大努力尊重基层、尽最大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尽最大努力便于操作、尽最大努力以人为本,尽最大努力推动工作。

(1)围绕中心开展考核。一是紧紧围绕省市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如我们先后将铜仁市提出的4+2特色教育活动、省部署实施的教育9+3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十五年教育等纳入考核;二是不离教育常规管理工作;三是教育质量是关键。几年来,我们都将教育质量按照30分的比重纳入考核,凸显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位置。四是关注教育民生。我们始终将食堂管理、营养餐实施等教育民生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始终关注教育民生事业,让教育民生政策开花结果。

(2)顺应形势开展考核。一是对教学质量测算积分方式进行调整,其中,专门设立了“教学质量奖”,制定了“奖励方案”,县委政府每年下拨近300.00万元奖金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给予了奖励;二是考核标准更加细化。三是对班子评价和股室评价进行调整;四是将教育重大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并纳入年终考核;五是对加分项目进行调减。

3.考核的几个亮点。一是对村级完小的考核实行轮流,旨在增加教办的管理职责和压力,让其不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二是考核不一考定“乾坤”。近年来,我们每年均开展教育常规过程性督导、教育重大工作专项督导,其中对教育常规过程性督导采取不定时、不通知的方式进行,并将打分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年终考核。

4.督导考核带来新变化。一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质量均按30分纳入考核,同时以完成“质量提升目标”的情况进行积分测算,激发了学校抓教育质量的制度自信和行动自觉,促进教育质量连续提升。二是教育管理上台阶。这几年,我县学校管理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尤其是原来后进的几所学校跃升到同类校前列,如长堡完小、和平小学、希望小学、泉口中学、袁场中学。新建的德江五小、德江六小成为管理上的“精品”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教育质量的提升,社会的信任、支持及满意度亦逐年提升。2012年以来,我县中小学骨干、名优教师再无外流现象,优质生源外流数量明显减少。

四、影响德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薄弱环节

(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还存在大班额现象。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城区人口增加较快,尽管我县每年在城区新建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但还不能满足外来人口入学需求。

(二)办学条件尚有不足。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还不能满足全部在校生入住;按照普“十五”验收要求,尚差片区完小及村点校的科学及数学实验教具和音体美器材配备;班班通建设要求教师电子备课,全县尚差2000余台教师用计算机;录播教室建设数量少,只能满足城区学校精品课的采集,中心完小以上学校(55校)按要求至少配备一间,使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初级中学“三室”建设及许多在建项目还需大量资金投入。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教科研力量急需加强,“名优教师、名优校长、骨干教师”工程建设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各位领导、委员,德江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离人民的需求、教育的均衡发展、区域内教育中心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和委员们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提升大教育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教育情况汇报08-04

教育教学质量汇报材料08-04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11-05

教育教学质量整改报告10-30

安全教育情况汇报08-03

党员教育管理情况汇报08-04

教育督导评估的情况汇报06-13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11-2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