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

时间:2023-06-23 17:11:45 兴亮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培养幼儿都很熟悉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1

  一、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

  研究显示,榜样能有效地引起儿童的分享意识。榜样作用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应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方面的榜样。

  1、让教师成为模仿者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对幼儿做好的行为示范。当幼儿观察慈善或助人榜样时,他们一般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果这个榜样是幼儿认识和尊敬的,并和这个榜样建立了温和、友好的关系,他们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就更多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老师应做好表率作用,多与人交往,多与人分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意识和行为。

  2、让同伴成为被模仿者

  同伴也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典型,注重培养某一个儿童的良好分享意识及行为,让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当其他幼儿有分享意识的时候,或者是表现出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及时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励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3、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

  此外,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如《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同分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像是幼儿身边的同伴或者说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姑娘内心的变化,对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共鸣,讲完故事后,让幼儿观查图片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并让幼儿表演。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通过观察、回答,让幼儿感受到小姑娘的一系列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的表演故事,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感情信息,从而让其明白,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知道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每周的星期一作为分享日。这一天,幼儿来幼儿园的时候,可以自己带一些平时非常喜欢的玩具,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是将自己周末玩过的地方、吃过的食物、看过的动画片等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在家中,父母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做家中的小主人。平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家中来客人时,让幼儿帮忙一起招呼客人,给客人分配物品等等。

  在有意识的创造分享机会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需要,形成良好的观点选择能力。

  三、建立分享规则

  很多幼儿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缺少分享规则的指导。因此,我们应建立如下分享规则:

  1、文明分享

  被分享者对分享者的玩具和其他物品要爱护,不能随意毁坏。若是毁坏了,被分享者应该承担责任。

  2、礼貌分享

  幼儿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某事物时,应使用礼貌性的话语向拥有者表示请求。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这个吗?”用完之后,应该说:“谢谢。”

  3、平等分享

  对于那些只愿与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的幼儿来说,应该让他们学会对其他的同伴也要做到共同分享。

  4、轮流分享

  当几个幼儿同时对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要让他们学会一个一个按次序来。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展示自己的才艺时,也应做到一个一个来,不能出现争抢现象。

  四、对幼儿进行正面强化

  当幼儿出现分享意识时,教师可以用口头语言强化幼儿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教师注意及时评价,使幼儿在今后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但老师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本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地分享意识及行为。

  其次,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即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的肯定。如当发现幼儿有分享意识时,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意识及行为。这有助于幼儿学会注意、体会到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

  五、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强化

  当幼儿某次与别人分享了一件东西,比如玩具、食物,或者是将自己的情绪体验等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对幼儿进行正面强化,鼓励其行为,并当众表扬他。当幼儿独占一件东西,不愿与人分享,或是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抢时,成人应及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并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必要的`时候,让幼儿自己亲身经历一点挫折,对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

  六、以自身良好品质影响幼儿

  教师、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没有分享意识及行为,与教师、家长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关。目前,幼儿家庭结构可以形象的比喻成“421”阵型,“4”是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个老人,“2”是指父母双亲,“1”指幼儿。可见幼儿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孩子,被溺爱的程度更高,有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吃,有好玩的只给孩子一个玩。这些家庭忽视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养尊处优、吃独食的习惯。幼儿不能做出实际的分享行为,实际上与成人在不经意间所犯的错误有关系。所以教师、家长一定要端正幼儿教育的思想,立足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动。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是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最后,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2

  孩子不会分享,喜欢独占,看起来不是个大事,不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不会分享会带来较大-麻烦。最直观的表现是,由于孩子什么都喜欢独占,不喜欢与人分享,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或受到其他孩子自发意识的抵制,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欢,会很少有小伙伴愿意陪他玩,从而容易造成孩子孤单和内向,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同时,不会分享也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培养,因此,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重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那么,我们该呢?

  先看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从内在因素看,自我中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集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所以必然认为都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不可能有分享的主动意识;从外在因素看,现在的孩子都属于几代人围着的中心,尤其老人带大的孩子,一直被宠着,什么都被顺着,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只要孩子喜欢的都给他,从而强化了孩子的独占意识。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需要内外兼修,既要从孩子的'思想意识着手,使得孩子能够从自我中心转移出来,也要从孩子的生活环境着手,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孩子尝到分享的乐趣。

  一、平等对待孩子

  转移家庭关注的焦点,不要再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这样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眼中开始看到别人。同时,也避免了因为溺爱孩子而让他形成“小霸王”的风格,从而减少了他独占的想法,使得分享意识有了形成的基础。

  二、营造分享氛围

  首先在家庭之中要营造分享氛围,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家庭任何东西,包括吃的玩的用的,都在家庭内部集体享用,父母也经常分享各种有意思的事情给孩子听。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打比方等各种手段,引导孩子认识别人、理解别人,建立孩子的同理心,促使孩子由自己想到别人。此外,也可以通过负面教育法,适当拒绝孩子的分享要求,让他体会到不去分享给他人带来的难受心理,这样更容易摆脱自我中心,从而提高自主分享的主动意识。

  三、创造分享机会

  除了在家庭内部分享外,还应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子,让他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使孩子得到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也创造他与小伙伴相互分享的机会,让他既能得到分享给他人的乐趣,也能得到他人分享给自己的快乐。多创造这种分享机会,让孩子可以时刻锻炼分享,体验到与他人分享的意义,在实践中逐步巩固自己的分享意识。

  四、强化分享行为

  一般所说的强化分享行为主要是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及时表扬和鼓励,正强化其分享行为,以树立其分享意识。但我这里还想强调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必须关注分享行为本身,比如,常见的是,逗孩子,问他你这个可以给我吃吗?当孩子真的给了大人的时候,大人哈哈大笑,跟孩子说,谢谢你,你自己吃吧,我是逗你玩的。这种行为会使得孩子错误的认为分享只需要一个姿态,并非真正需要给出去。所以,强化分享行为还必须包括,当孩子分享给你的时候,你应该真诚的去接受,并及时感谢,既使得孩子得到分享的喜悦,也使得孩子懂得分享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分享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3

  幼儿分享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过度的爱与娇惯放纵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习惯于自己独享,忽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

  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幼儿园却是一个“乖宝宝”,在幼儿园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幼儿会有很多小伙伴,时刻都有比较和竞争的机会,好强的孩子,天生就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时刻想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而在家里,因为缺少了比较的对象,加上隔代长辈的溺爱,孩子容易变回“小皇帝”、“小公主”。

  幼儿园中老师要求幼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幼儿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掉在地上的书本、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现状原因分析

  1.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存在于多数家庭中,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幼儿园中

  一些老师迫于维持生活保住工作、迎合幼儿家长、避免和家长争吵,对幼儿娇惯、宠让,对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为视而不见,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幼儿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坏脾气奠定基础。很多老师对幼儿的分享重视不足,分享观念没有形成,对分享无法全面了解,缺乏分享训练技巧。

  3.家长方面

  家里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宝宝过分迁就,就算宝宝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爸爸妈妈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要帮着孩子做,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完全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什么事都让父母帮忙的习惯。经常忽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解决方法

  1.懂得分享意义,认识分享的必要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根据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孩子明白道理,让幼儿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幼儿园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要让幼儿进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而要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说教就可以做到的,社会领域的教育本来就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性尤其是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2.巩固、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都需要强化。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可以对幼儿正确的分享行为实施言语的正强化,当幼儿与他人分享,则会得到老师家长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的自我奖励倾向,同时也可对幼儿正确分享行为实施非语言的正强化,如教师、家长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五角星、小红花等来提高幼儿应该反应的发生概率的方法。但是在幼儿教育中,行为强化手诸多,强化物多种多样,运用强化时应手段多样、对象具体、时间间隔适度,幼儿自己挑选的是最好的强化物,教师家长应及时了解适合幼儿得强化物和清华手段。可见,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对幼儿表现出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

  3.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我们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品质、习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将会使幼儿园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利用幼儿园的信息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合作”。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直面交流、个别接触,使家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平时,孩子会自己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展开交流,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支持孩子的分享行为,给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

  4.树立幼儿学习榜样,营造分享氛围

  优秀榜样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会在幼儿心中产生很高的威信。幼儿正处于模仿期,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做好行为、语言示范。幼儿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孩子,被溺爱的程度更高,好玩的、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忽视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家长一定要端正幼儿教育的思想,立足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动。

  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好坏没有界定,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是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求幼儿把看到的榜样转化成实际行动,幼儿学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

  5.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快乐

  对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对于他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庭的养育环境和社会因素,导致部分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乏。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11-23

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06-05

如何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11-23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习惯11-23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习惯11-23

如何培养服务意识10-19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11-23

如何培养创业意识11-25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