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时间:2022-11-23 15:24:53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必须创新,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变学生的“适应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那么,作为语文学科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一、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再造想象是依照词语描述或图表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因为再造想象中的形象不是本人独立首创的,而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示意,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别人曾经设想过的形象,所以再造想象不但灵活、清晰、准确,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雕塑家可根据某些图画资料将自己从未见过的历史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样,小说家也可以根据历史留下的某些资料,将历史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这些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再造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中显提十分重要,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教材的重要条件。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儿童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语言材料去启发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语言想象成一幅画的思维过程,将抽象的语言材料、概念想象成一幅画面,然后再描述出来,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创造过程。

1、对比想象。即把两件或多件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可把它放在不同时间、地点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变化与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如《粜米》一课,写的是三十年代的事情,远离学生现实生活,但课文情节线索清楚,粜米的前后情景、旧毡帽朋友的活动变化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如文中写旧毡帽朋友早晨出来时,敞口船是满满的,粜米后,船身浮起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粜米前后,敞口船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沿着再造想象的思绪,创造感人的新形象。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有的学生说“一船船如珠似玉飘香的新米,被万盛米行的廒间吞吃了,旧毡帽朋友到手的是可怜的几张带了颜色的花纸头,辛苦带来的一点希望就像船间的泡沫,眨眼间,没有了……”学生在这里,不仅更深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2、补充想象。艺术家的创作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言尽而意未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地方,创造出一种无言意境,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一种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会让新形象更带色彩。如《麻雀》一课,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的果敢、勇气,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想象老麻雀扎煞起的样子,然后再让学生描述。有的说,是羽毛张开,向四周伸展;有的说,是羽毛象钢针,根根直立的样子像刺猬,这样就是对课文的补充。学生说出后,还可以再进一步让学生大胆想象老麻雀的神态是怎样的。有了前面“扎煞起”这一形象的基础,要学生再补充想象老麻雀的神态就有了依据。这样步步为营,自然而然地引到揭示伟大母爱的主旨上来。教师在这里,抓住“扎煞起”,让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此外,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运用了省略号。如果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穷人》一课,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矛盾心情时,运用了许多省略号,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试着把带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自己五个孩子已够丈夫受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要是他回来了,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会同意吗?不,还没来,我也不想一想后果,为什么把他们抱来呢?如果他不同意,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自作自受,我不怕打,救人要紧,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样一补充,学生就明白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明白了桑娜的心地善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丰富了文章内容,提高了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别人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者对已经掌握了的许多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地首创出出新的形象。创造想象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学生的学习如写作,画图,解数学应用题等没有创造想象的参与也不能完成。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扩写”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同时,还要让学生讲为什么这样想?“原型”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如《狼和小羊》一课,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扑去以后的结果怎样呢?文章故意留下了悬念,按一般思维习惯,小羊一定会成为狼的腹中之物。但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入非非”。学生的回答就多了,有的说狼用力过猛,一下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正在这时,来了一位猎人,小羊获救了。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篇2]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

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矗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类比训练,培养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1课《动物装饰----鸡》一课时,教师就应抓住第10课《动物装饰----鱼》?和第9课《动物装饰----虎》的装饰方法,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二、转化训练,培养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如第十册第5课《铅笔淡彩----静物》一课,要使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引导学生将铅笔淡彩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子。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是只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反向训练,培养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从具有相反的事物想起。?如第四册第6课《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学习在画面中大面积地运用冷色。?要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结合第四册第4课《温暖的阳光》一课,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暖色,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他们已能掌握红--橙--黄为暖色,并能体会到暖色使人感觉热烈、欢快、激奋、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海底世界》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色彩感觉暖色谈起,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蓝、绿、青与红、橙、黄的色彩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蓝、绿、青具有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学生对色彩的冷暖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色彩了。

四、推理训练,培养因果联想

美术创作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的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的题目制约着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合乎规律地思考,判定出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样经常的推理训练,学生的因果联想能力就会提高。如第十一册《为童话、寓言配画》一课,其教学目的是初步使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原因(文字),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重点抓住文字内容中的典型、主要的情节及形象,然后运用造型手段将分析出的典型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描画出来,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应扣住原因(文字),从文字中揣摩、合理地分析色彩因素,这样通过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分析与表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插图即结果就产生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由结果(画面)求证原因(文字),看画面是否准确、形象地表现出了文字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学生通过多次推理训练,强化了因果联想能力。

五、发散训练,培养自由联想

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联想能力。?如第四册第7课《去太空旅行》,本课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太空的极限无人知晓,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

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人类开发太空,建造怎样的建筑物在卫星与星球间运转?……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以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联想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11-23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11-23

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时的想象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10-13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