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时间:2022-11-23 15:27:2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一、  通过教师的范读,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低段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要放下架子,放下羞涩,应从自己的情感出发,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做一个“变色龙”:一会儿是和蔼可亲的妈妈,一会儿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会儿是凶恶无比的大灰狼,一会儿又是哭哭啼啼的小羔羊……这样以情感人,使孩子如临其境,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共鸣,孩子们信服老师,也很快就喜欢上了朗读。 

范读时,我还注重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准确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掌握语速的快慢,体会不同的朗读语气。如语文第一册《自己去吧》一课,我以妈妈的身份自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鸭妈妈的距离。然后我范读:“小河里的水不深,你自己去吧。”让学生抓住“不深”和“自己”这两个重点词语,然后去模仿读,效果很好。第二段的鹰妈妈的话学生自己就能体会,达到了无师自通的效果。

范读有时也起到了教师给学生创境的作用。如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我一边做着懒狮子慢吞吞抬头的动作,一边范读提示语:“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孩子马上跟着懒洋洋地读起来:“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朗读教学中,通过这样有层次地指导,使孩子们逐渐地学会了怎样去朗读。

二、  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使学生的朗读不再唱读。

低年级学生朗读起来最大的缺点就是唱读,特别是齐读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怎样使低年级的孩子朗读不唱读呢?根据孩子对直观的演示往往比空洞的说教印象更深刻的特点,我用了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肢体语言的帮助,即通过教师的表情和手势,让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轻重缓急,从而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如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我在指导学生

读最后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时,我用手做“嘘”的动作,提醒孩子不要影响别人休息。瞬间,孩子们一边做着动作一边读着课文,不需老师过多提示,就达到了朗读的效果。朗读时,我还常用手势的高低、快慢来提醒孩子读时的轻重缓急。孩子们对我说:“老师,你真像个指挥家,不是指挥我们唱歌,而是指挥我们朗读。”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孩子们很容易改掉了唱读的毛病,更给朗读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三、  通过师生的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感悟力。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了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我还通过评读,来提高朗读的感悟力。评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指对朗读的评价,这里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师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把评读分成了几个阶段:刚开始读文时,先让学生评读得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响亮,感情是否饱满;渐渐地,再让学生从句子的语气上评是否读出疑问、高兴、生气的语气等等;当学生具备了理解课文的能力后,再让学生从内容入手(可抓重点词、句、段)来评价读得是否有感情。

再如《两只小狮子》一课,在朗读懒狮子的那句话:“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学生很快体会用骄傲的语气去读。“为什么读出骄傲的语气?”我不失时机地问。有的学生说:“因为懒狮子认为爸爸和妈妈是大王,地位高,所以他就非常骄傲,自己可以什么也不干,所以应该读出骄傲的语气。”这样,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了,也理解了课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朗读的感悟能力越来越高,从而把朗读和阅读紧紧地连在一起,实现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除了指读、赛读、分角色读、齐读、配乐读、独白等形式外,遇到合适的课文,我还组织小型的诗朗诵,安排好领诵、齐诵,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我经常在教室里搭建表演舞台,让孩子们自信地站在自己的座位或讲台上,告诉他们:“这就是舞台,你们就是最棒的演员,老师是你们的忠心观众,发挥你们最好的水平表演,老师为你们喝彩。”此时的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发挥了他们最好的水平。这样的活动,更加树立孩子们朗读的自信心,对朗读也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朗读教学这个平台上,教师们只要走进书本,走进学生,相信带给学生的不只是朗读上的提高,还会有更多更多的收获。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篇2]

一、“严”字当头,培养朗读习惯。

学生如果缺少应有的读书态度,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是要培养学生“真读”的好习惯。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初读课文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放慢速度读,一字一字的读,让他们先读正确,把每一个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教育专家称此读为“真读”。

在一年级学生开始读第一篇课文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不可丢字添字,不能读错字,不唱读,不重复读。要学生把每个字看清楚,读清楚,做到“字字正确,句句响亮”。

二是要培养学生读标点的好习惯。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时要看好每一个标点,读出停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不然学生一口气读到底,往往不容易搞清楚课文的来龙去脉,把握不准文章的层次,也难以理解文章的意思,还会导致在今后的作文中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

三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课文时要学生思考一至两个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有了这种边读边思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二、“趣”字引路,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往往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又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使朗读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遇到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学生往往兴趣不大,易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采取把课文“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在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情”字点拨,提高朗读信心。

儿童心理学表明:一定的情绪是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某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悦、满足等,会让学生增加信心,激发继续朗读的欲望;反之,学生如经常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就会有畏惧心理而害怕读书。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应通过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诱导、评价,使学生在明确朗读要求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提高朗读的信心和能力。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03-02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8-15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08-30

如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02-0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08-19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08-1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02-21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6-29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07-2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