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细节的习惯
这学期,为响应明珠自主高效课堂的“三四五”教学模式,各年级在教学方面都开展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轻松,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还可以如此愉快。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总结出知识要领,并经过训练和教师的点拨,达到学会知识并活学活用的目标。原来高效课堂并没多大的神奇,关键在于课堂规范细节的养成。下面,我就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对如何操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对如何规范课堂细节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 1
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学生虽能根据书上的内容作一些回答,但因为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不能说完整、说全面,此时,我们不急于把答案讲出来,仍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
二、培养课堂中的合作习惯
1、当学生遇到疑惑,就要需要小组通过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探讨。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即可。而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对此,教师要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找出重难点,并找到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知识点,从而确定讨论的话题。另外,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生是三种基本课堂组织形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应该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因素恰当的选择匹配。
2、 很多班级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者任务不知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有三个:(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3.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
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机。
4.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在合作学习中,学优生往往是组内最活跃的一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生因为基础差,参与 2
主动性差,往往落后于优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的机会。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正确处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关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困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时间是探究质量的保证。在丁老师的《周长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测量圆形的周长,先让学生独立的思考测量圆形周长的方法,再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任务。老师给足学生探究时间,发挥集体合作精神,探究出测量圆形周长的方法,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培养学生展示中的习惯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去体验,去交流,然而一切的建立必须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效率作保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重自己展示,其他同学展示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过来,那么,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还鼓励学生能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指出没听懂的地方,并大胆提出来。其次,边听边想的习惯(抓要点、听出弦外之音和不同意见分歧所在)。生活中要不断的去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良好的组织教学习惯是效率提高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细节的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示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在思考、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讨论、验证、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语言始终做到简洁、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展示者只有语言精练,少说废话,才能提高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展示课经常会听到同学们的展示语言啰嗦,表达不清,我还时常埋怨学生的表达能力差。但听了丁老师班的数学课后,发现他们班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后来多情可发现,原来语言也是可以
训练的,只有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思、多交流,在展示中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重要的是自己要善于弥补不足,这样才能向前更进一步。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细节的习惯 [篇2]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勤于背诵积累的习惯、良好的口语表达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 素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1. 良好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 a.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的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行款整齐。
b.开展活动激发他们想练好字的欲望。请学校书写优美的老师开设书法讲座,给学生推荐好的字帖,师生练字比赛,每期一次书法比赛,优秀的作业展览,让书写优秀的同学书写班级标语等活动。 c.老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练字。老师批改作业时由两部分构成,如“a+优”,“a”代表作业好,“优”代表书写好。书写有进步的在后面加画表情来鼓励。
2.课前预习的习惯“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作好准备的重要性。入学之初就要求入学之初老师就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深入读课文还要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即去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这些词句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读出问题”即去推敲、去质疑,能提出问题最为可贵。 3.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中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素材。 a.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处处留心皆学问”。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就向茅盾先生所说的那样,“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b.引用名人语言激励他们。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福楼拜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家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描绘出这杂货商人和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的精神面貌,以便不会把他们和任何杂货商人混同起来。……”
c.勤写日记。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可灵活多样。要求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吾手写吾心”,把学生优秀习作选编到班刊里。
4. 勤于背诵积累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提高语文素养,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必须养成。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不仅背课内的,还要被课外的。 a.提出要求。 每周背诵一首课外的诗词;每天记一句名言;完成课后要求背诵的,还有老师要求背诵的。 b.开展背诵积累活动。每期进行一次课外古诗词积累赛;以星级评价方法督促学生去背诵积累:凡是背课文必背的可以得到一颗星;又背了课本中老师要求背的可以得到三课星;每期背诵名言警句100句可得到一个月亮;又背诵课外古诗词20首的可以得到两个月亮;又背课外5篇课外的课文可以得到一个太阳。
5.良好的口语表达的习惯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养将会要求更高,特别需要的是个人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有了良好的口语表达,有助于学生尽快的适应社会。
6. 阅读积累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a.营造读书氛围。读书需要良好的环境,也需要便利的条件。乡村学校,书籍就只有靠老师捐点,同学们凑点,组成班级图书角。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师生共同读美文。b.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阅读课外读物,认为精彩的积累起来。每周必须做三篇读书笔记,学习小组督促检查。老师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供大家欣赏。c.开展读书报告会。把全班分成多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开学初订好本期阅读计划,并每隔两周开一次读书报告会,依次向同学推荐好的书籍,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益匪浅,也许会受益一生。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细节的习惯】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习惯10-18
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12-02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10-17
谈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11-23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的习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