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听力障碍小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能力,听障(听力障碍)学生虽不能像健全学生那样有声有色的、抑扬顿挫地进行朗读,但通过训练,他们也能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实践证明,正确、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助于聋生理解、熟悉课文语句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朗读还能使听障学生的口语得到反复锻炼,有利于听障学生掌握有声语言。因此,聋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重要环节,不能因为听障学生语言不清晰或朗读有困难就放弃对他们朗读能力的培养,相反更要加强这薄弱环节。现就听障学生如何加强朗读训练谈谈我的做法。
(一)、针对差异,培养朗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培养起来,要通过大量反复多次的实践养成。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在指导朗读中,一要学生姿势正确,即:脚放平,身挺直,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做到姿势不对不读书;而是要求口型正确,声音响亮,尽量语调自然平稳。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学生或配戴助听器的学生,我则是着眼平时一字一句的训练,力争使他们能够口吃清楚一些。对于听力丧失严重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在读书时,口型正确,尽量发出正确
的音。
(二)减小坡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朗读能力使学生的一种语言能力。能力的获得要靠训练,特别是对于缺乏语言时间的儿聋学生,更应有一种严格训练、持之以恒、认真落实的战略思想。这样才会收到实效。儿聋学生的听力参差不起,语言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朗读训练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清层次,逐步要求,而不能急于求成,一步越位要有感情的朗读。在指导朗读时,我首先从正确上下功夫,要求学生依据汉语拼音打指语读准字音(最低要求是做到口型正确),而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一字一顿地读,不有口无心的唱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在要求连贯的读,最后再教给一些最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重音、轻音、停顿等。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我适当穿插一些童趣盎然、通俗易懂的儿歌作为辅助教材,让学生试着先理解、再朗读,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指导朗读,点拨先行
范读对培养听障学生朗读能力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朗读训练是教师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容情于声,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它能使聋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口型、面部表情即停顿、速度,
体会课文内容即懂得怎样正确朗读。所以,我在平时备课时,不仅背课文、练习,而且还反复正确、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思想感情。以备为学生正确示范,在读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微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四)、运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低年级听障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语言不多,所以要在不随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作为教师要注意变化形式,改变教学方法。在指导朗读时,我根据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1)范读:低年级聋生视知觉周密细致、观擦敏锐,所以模仿性特强,范读可以激情引趣,使学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能有所获。(2)个别读:教师可以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可以起到对全班学生的启发和辅导作用。
(3)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课文中的语言,锻炼运用对话的能。如教《小壁虎借尾巴》。此外还有领读、默读、分组读、接力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收获。
(五)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的入境
运用教室的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会课文的内容,情感。如:在教学古诗《春晓》,用课件展示一幅春天的美景,花香、鸟语、春雨,这多美啊!学生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体会文本的美景,再读,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
(六)、竞赛形式,强化朗读
低年级教学实践证明,竞赛对于提高听障学生的积极性很有必要。因为大多数听障学生都有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心理,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如讲故事比赛、小组接力赛、分组竞赛、男女生赛读、邻座同学互相比赛、设一、二、三等奖的大奖赛等,在“竞赛”这个兴趣点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强化了朗读。
《如何培养听力障碍小学生朗读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后,我想说,听障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我们的老师善于发现,引导,再加上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多媒体的辅助,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听障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如何培养听力障碍小学生朗读能力 [篇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学段中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目标中基本上每一课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年级是小学阶段课堂朗读训练的起始阶段,所以培养好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给小学阶段的朗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朗读的重要意义
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是七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天真活泼热情,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模仿性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随着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界也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中小学不再分“听”、“说”提出教学目标,而是统一称为“口语交际”,要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抓好朗读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二、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低下的问题
1、小学一年级学生,读课文要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不就是一个调读,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甚至有的出现拖着嗓子唱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问题比较典型:
朗读字音不准。一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发音不准,有如下特点:如: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不准,如把“三”(sān)读成(shān),前鼻音与后鼻音分不清,都是一个调,把“太阳”(tà yáng)读成(tà yán),把“山羊”(shān yáng)读成(zān yán)等
2、朗读丢字添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的一些长句,容易添字漏字。如在 “那边的风景好美啊!”这句话中少了一个字“啊”,或添了些字“那边的风景真是好美啊!”
3、重读、音量不适、停顿不当。一年级学生朗读一篇文章特别是还没接触的新文章,往往会出现重读、因停顿不当而读破词,更不知重读、轻读为何物。
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对培养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看法。
一、夯实朗读基本功(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破句,不重复字句。有感情地读,就是要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
1、朗读要正确。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点之中,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正确了,才有流利和有感情可言。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还比较,尤其是刚入学的上半学期。所以每次读书前要告诉孩子,提醒他们,要把拼音读正确。有些孩子平翘音不准,要注意纠正。如:“竹”与“足”不分等,还有些孩子朗读时丢字,或一字一顿的、一词一顿的、唱读的等现象,都影响朗读能力的提高。有些孩子读错字音是因为不认识,或是不理解、理解不正确,这就要多读,内容理解了,读得熟练了,字音也就认准了。要读得正确,不难达到要求,只要认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不会出错了。
2、 在正确的基础上读得流利。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看一个词读一个词。告诉学生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看下面一个乃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要有下面一句话。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多读,经常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熟练了,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3、最后有感情朗读。朗读速度要适中。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流利就是读得快,常常一口气读下来连标点都不停,像开机关枪,这样不但容易出错,而且来不及思索,读完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更加谈不上感情朗读了。其次,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不同的朗读语气对课文内容的表现是不相同的。教师要
讲清楚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各种句式的不同朗读方法。让孩子在读中感悟每个句子的语气是不一样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好的示范朗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课文朗读时,我每次都给孩子师范读,做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和儿化音;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再次,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中每个人物的感情-色彩,一年级有很多课文,课文中每个人物的感情-色彩都是很饱满的。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小路变化前后每个小动物的语气是不一样的,老师读后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课文。最后每次读课文要用充满童趣的语气读课文,这样也会深深地吸引孩子在课堂上来听,并激发他们的对读书的兴趣。
三 、多种形式,提高朗读能力
1、个别读。在个别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及时纠正与点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朗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和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反复试读体会,可以发挥个人理解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开火车读。是一种由几名同学“接力读”的方式。教师先指定一名同学读,读到中途任意一个地方,再指下一名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容易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既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还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这种形式可以在课文的收尾阶段、语句较短小且感情激昂处进行。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课,前边是温婉地陈述北京的景物,最后两句是总结全文:“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齐读,强烈的表达出了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共同心声。
5、编排动作读课文。一年级孩子课堂注意力在15分钟左右,要想课堂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许多课文是可以让孩子动起来学习的。如《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中,让学生加上动作他们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兴趣很浓地来朗读课文。一座房(一根手指头),两座房(两根手指头)......
6、分角色并演一演。一年级的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通过学生表演棉花姑娘前后的变化以及棉花姑娘和每位动物小医生的对话,来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
有效的朗读,能使学生感悟出文章思想感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才会使朗读读得更正确、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今后我将会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教学,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近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他们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培养听力障碍小学生朗读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11-23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8-15
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11-23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1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