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创新意识要创设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况或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或组织学生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准备一堆物体,要求同学从中找出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然后用铅笔把这些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用橡皮泥印出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信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接着,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图形试着拼、摆,组合出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一间房子等等,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设疑激趣,引导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观点。这样,让学生自已动手“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好奇心里、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前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时,我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我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这时,学生就会很好奇地问老师:您是怎么断定这些数能否被2、3、5整除的呢?有什么奥妙吗?可见,学生提出问题来,缘于教师激趣和创设良好的发问情境,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它能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使学生乐于提问,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三、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说过:“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出创新的火花,激发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几分之几?”题目出示后,蔡建华同学立刻回答是六十分之一,根据是1小时等于60分,这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成这个答案。接着,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这时有几个同学表示不同意这个答案,我鼓励他们说,不一定大多数人同意的答案就是对的,这时刘亮同学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认为应该是十二分之一,因为时针转1大格(即5小格)是1小时,分针同时转60小格,表示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转1小格,分针将转12小格。因此,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十二分之一。”我听完后,首先肯定了刘亮同学的答案是对的,并对刘亮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时周静同学补充回答:“老师,如果保留这个六十分之一的话,我们可以把题目改成:分针转动的速度是秒针的六十分之一。”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
四、培养创新意识要精心的设计创造性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按照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任务要求,应注重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来求圆锥体模型的体积。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亲自动手实践,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薄,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培养创新意识还要充分利用学具。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等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2]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得到鼓励创新少。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优化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什么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2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进行创新教育
我们知道不同年龄的学生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虽然他们的年龄差异很小或没有,但是由于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接受新事物方面的差异,在一个班上有好、中、差的学生是很正常的。如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是数学教师所要担任的重要责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思维空间,“保底但不封顶”,层层递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自信和喜悦,又培养学生的钻研和探索精神。
3 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行为的示范者。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把学生看作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回答的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张,请慢慢讲”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体验到信任与理解。
同时课堂上,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问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活动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4 优化课程安排,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实践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做好课程安排,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不给什么,先给什么,后给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思考空间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学生思维被激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5 优化练习设计,开拓思维空间
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时,数学教师除了设计一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外,还应设计一些开发小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的答案往往与他人不相同,有新想法,新发现,新设计,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1-23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1-23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论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11-23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1-2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1-23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