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篇1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到自觉地学习,也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犹如蜜蜂采蜜。他们与书中的主人同欢乐,共忧思,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了语言的情趣,把握了语言的精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语感,朗读训练是核心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
1、朗读示范。通过范读,学生把老师作为模仿标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朗读。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如《海燕》的激情澎湃,乐观向上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注重朗读技巧。朗读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朗读技巧包括: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和语调的抑扬等五方面。掌握了这些技巧,加上反复训练,学生就读出了《海燕》的勇敢和《孔乙己》的迂腐,也就读出了胡适对母亲深切回忆,体会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感激。
3、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课外书。在新课标推荐篇目的指引下有选择地进行品读,既能开扩视野,又能深切体会语言文化的底蕴。多挤点时间读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与伟大作家交朋友,多记记日记,多用心品味作品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4、在“美”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中是独具特色的。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听别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似有“磁力”的声音往往使人入情入境,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别人听,也是一种美的欣赏,一条语感培养的必要途径。
三、培养语感在写作训练中深化
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以文本和其他名著为范例,从中学习方法,培养语感。如《小石潭记》,从因声见潭,到潭中鱼乐,潭上溪曲,最后写到心境,由近及远,情景交融,不断变换观察点;在观察基础上,把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把对象比较细腻地描绘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语句的积累、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篇章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日记等形式能让我们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感的运用能力。正如叶老所说: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老师让学生在语感的培养中自悟、自得,在鲜活的语感训练里找到自己。读能通神,感悟为语文之本,多读多思里会涵咏出一片美丽的天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篇2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与他的语感能力强弱密切相关。大凡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如作家和诗人,总是具有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虽然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一定是培养作家和诗人,但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义务之一。
语感,即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就是感受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隐含的丰富意义。以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为例,人们对词义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词的原义理解,是静态的,可以通过查词典了解。掌握词语的静态意义,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最起码要求。但在许多时候,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的并不是同样的意思,如果用词典的意思去解释,就是不准确的,这就是对词语理解的另一种情况,即词语的动态意义。理解词的动态意义,需要一种能力,即本文所指的语感能力。
如,《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这里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显然不能用词典的原意“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去解释理解。具有一定语感能力的学生,会联系整个语言环境去理解。语感能力强的学生还能揣摩出“狡猾”一词把一个小孩当时复杂、纯真的心理表达得极为细腻。在这个语境中,“狡猾”的静态意义和动态意义,从感情-色彩上讲恰恰是贬义褒用。在这篇文章中,还有两句话表现了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感情:“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也急于模仿。”“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这两个“默默”在两个不同的句子中都是表示情状的副词,但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别的。前句包含着对老师的仰慕之情,而后者则隐含着一个小学生对老师依依不舍的深情。从这里可以看出语言感受能力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词语教学存在着两种有悖于进行语感能力培养的倾向:一是过分注重静态词语教学,讲课时花较多时间去解释词语,而对于词语的动态意义很少顾及。二是侧重于课文篇章结构分析,花大量的时间去讨论文章的中心、材料的安排,而对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挖掘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关注较少。长此下去,不仅使学生对文章中的语句缺乏感受力和理解力,甚至会造成学生思想空乏、感情贫乏。当然解释词语,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但是在以理解词语意义、挖掘文章丰富内涵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混淆主次,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语感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与心理相互转化的结果,既需要一定的接受力作基础,又需要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催化。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品嚼句意,揣摩词义,发现词语的动态意义
一般来讲,词藏句中,句显情境。要发现某一词语在句中的动态意义,必须先从整体上了解句子表现的意义,再探讨各个词语在表达意义中充当的角色及其特殊性。通过这样品嚼句意,琢磨词义,发现其隐义,就能挖掘其丰富性所在。比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这个句子压缩后,整个句意是“我觉察到她爱我们”,但是“狡猾”与“爱”是贬、褒不一的词语,几乎是敌对的心理状态,既然持着不可信任的心理,怎么还会感觉到她的爱呢?这说明“狡猾”一词含义丰富,藏有别意,需要启发学生认真挖掘。
二、引导联想,进入情境
要进入情境,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提供的信息,在头脑里显情显境,转换成场景或画面,再在场景画面中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如果只停留在文字上,那就很难产生情感,更谈不上语感了。例如,《听潮》一文中这样写道:“它(海水)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将满含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身上。”从表面上看,学生容易从“扑”“怒吼”“泼溅”三个词体会到海水的凶猛,但对凶猛的程度还很模糊,如果能从“血腥”一词入手,展开联想,进入情境,凶猛的程度就明显多了。所以教师只要抓住“血腥”一词进行启发、分析,就能收到妙不可言的效果。由此,学生就会对海的力量生发出赞叹之情。
三、展开联想,深化感情
联想是进入情境、发现词的动态意义的重要手段。要深入挖掘动态词语的含义,就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借助情感的催化作用来实现。如:《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描写:笔直的枝干,紧紧靠拢的叶子,淡青色的树皮。在作者看来,白杨树笔直的枝干是力争上游的象征;紧紧靠拢的叶子是团结的象征;淡青色的树皮是质朴无华的象征。这只是表象勾勒素描,但作者没有停留于直观的描摹,而是透过其外在特征去揭示她的象征意义╠╠正直、伟岸、质朴无华,升华为民族精神、民族气质。这不正是展开丰富联想、深化感情所致吗?所以,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语感的训练与培养,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几个词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产生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篇3
学生的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训练和指引形成的,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教师要对语感能力的问题深入探索,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感是语文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慢慢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培养语感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有些教师在讲课时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课文的内容,就把学生自主理解和表达的部分自己代劳,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是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学生长时间对文字形成的一种感悟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各自情况,向学生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和体会。在培养学生语感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学生可以通过多听、多背、多想、多读等途径来增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学时,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的:首先对课文反复朗读,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其次是细心揣摩字词,让他们在不断推敲中养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在背诵时,加强理解来提升他们的感悟能力;最后回顾整体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提升他们的语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在学习时就是要让学生多接触文字,多朗读课文,让他们在朗读中逐渐体会文字的奥妙。学生在深入课文理解后,就会形成对文字的一种独特感受。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朗读,指引学生通过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把文章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事物发展的经过和结果熟记在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产生真切的感受,有自己的理解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课文写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师,她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写母亲在“我”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为人处事方面都对我的严格要求,母亲自己也是对别人友好的人,但是在受到人格侮辱时,也有刚气的一面的人。我在课堂上会让学生用好几种不同的形式朗读,有时候默读,有时候集体朗读,有时候和学生分段朗读,有时候小组合作朗读,而每一次朗读都能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感悟母爱的伟大,他们被无爱的伟大无私而感动,自己也会更加珍惜亲情,同时也感受到语言的趣味性。
二、细心揣摩,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揣摩字词的习惯,当学习新课,学生遇到新的字词时,首先要自己去猜测字词的意思,然后在自己通过查阅词典,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揣摩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语言文字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在阅读时要多体会字词的含义,剖析它们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如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虽殒身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中的“勇毅”和“勇敢”相比较,学生在反复朗读后,觉得还是用“勇毅”比较好,“勇毅”不只是有勇敢还有着惊人的毅力,更能突显出刘和珍君是个有勇有谋,让人敬佩的英雄。学生通过仔细揣摩,能更加熟练字词的意思,感受到作者用字遣词的准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细心揣摩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升学生的语感。
三、加强理解记忆,培养学生语感
记忆是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背诵课文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学生不能从背诵中获取语感。许多学生对于要背的内容是烂记于心,写作的时候常常感到词穷,也不能把背诵的课文加以运用,这样就失去背诵的意义了。学生在背诵时只是机械地背诵字词,不去动脑思考,但如果先把背诵的内容加以理解,再转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加以运用,这样才能达到的理想的记忆效果。指导学生背诵时,应该要求他们先自己慢慢理解文本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如在教学《背影》时,首先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抓住重点字词,“蹒跚-走-慢慢-攀一缩”等动词,把父亲爬月台费劲买橘子的过程描写的活灵活现,学生读完之后,好像真的看见父亲费力爬月台买橘子,学生把自己爬月台的`景象在脑海中放映一遍,应该怎么样把橘子带过去呢?先放下橘子自己翻过去,然后再拿橘子等一系列动作。通过这样理解性的背诵,背诵的内容不再那么枯燥无味,也更容易背诵,学生也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把背诵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联系社会生活,再行整体感知
联系生活感知文本,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态,用更宽广的视野,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来感知文本,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写作的思想感情,提升对课文的感悟。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文章所描写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在战乱时期写的一个虚拟的人间美景,当时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因仕途不得志,痛恨官场上的黑暗,毅然决然的隐居山林,这篇课文就是陶渊明借景抒情的佳作,他通过塑造一个虚拟的社会,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文本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感是逐渐形成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下养成的,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工作常抓不懈,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09-25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11-23
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03-0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09-19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感12-02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