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4-01-27 11:00:38 晓凤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作为教师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三角形(三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请你猜猜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几度?n边形呢?探索:如何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对角线把多边形划分为若干个三角形来研究。

  通过这些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2、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三角形的硬纸板,上课时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转化成什么?逐步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练就“掌舵艺术”,在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3、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也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或者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或者虽有学习目标,但过于庞杂,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自主学习变为自由学习,走走过场而已。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学、去练,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例如:在学习“用角表示方位”时,利用课本中的“读一读”,放手让学生根据从中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形式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中心发言人陈词,简单问题提问谁,较难问题提问谁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达到数学课改中所倡导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联系生活实际、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具体、形象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生动化、数学知识情趣化、静态情境动态化,让学生觉得学习活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的开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善用善做教具,学生就会愿学。

  二、适时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乐学

  小学生年龄小,对老师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依附性,老师又是学生崇拜和效仿的对象,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会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和亲密感,同时还能得到同伴的羡慕与尊重,小学生会为了这份荣耀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用激励性的语言即时、即地、即兴地给予表扬,让学生在有针对性和表扬和鼓励中体验学习的愉悦,获得自信,从而乐于参与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由扶到放,逐步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联系图文、理解知识、感受学法

  把大版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图文结合,这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学习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中应精心准备,再现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找出图文中有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通过阅读加深对图文的理解,从而化难为易,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公式、法则具体化,生活内容形象化。通过由扶到放的引导,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出“经历、体验,明确了经历和体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中要让他们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积累学习经验。

  如教学“可能性”中,引导学生参与摸球的游戏,通过学生的猜、摸、看等一系列的亲身体验。加深对“可能”、“一定能”、“不可能”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领悟和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并感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3、在运用中深化,掌握学法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可以灌输获得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适当应用的机会,使知识技能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经常性的行为习惯和能力。因此,提供适当的开放性和实践运用式的习题让学生解答,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能力,并且在运用中逐步完善和掌握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情景或信息,让学生独立探索、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和拓展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培养意志,使学生自主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体验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真实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1、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面临困惑、挫折,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感到自卑时,不要急于去“包办”,代替学生解决疑难,而应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亲身体验和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2、榜样引导,增强意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榜样所引起的吸引或阻止儿童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榜样能触动人的灵魂,转变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动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性地树立一些学习的榜样,一方面使其身边的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增强自身意志,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获得成功的学习行为,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意志。开始时可让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或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榜样,一段时间后可让进步较快或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如举手发言积极、书写作业认真、敢于提出问题、想出独特解法等等)的学生也成为榜样。通过不断设立榜样的动态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同时克服自身的不足,在强烈的自信和坚持中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自主学习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基本数学教学思想

  因为,数学所研究的是现实数量关系和逻辑可能的结构关系,是由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语言、数学概念术语以及数学表达模型而构架起来的。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需要采用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概率与统计思想和必要的哲学思想,将实际问题情境进行数学组织化,将陌生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或已经会解的数学问题来处理。而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同化,才能正确地掌握应用这些思想化的数学材料,才能恰当地体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良好的思维品质决定着数学教学的成败。

  2确立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

  2.1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数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数和符号。要用数学命题,公式法则和相关的图形来正确刻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就必须以准确鲜明的数感和符号感为必要的前提。

  2.2发展学生的数学信息感。数学信息感不仅包含教材所提供的常规数学模型,还包括关于解答问题,探索规律,学习知识等方面的思想方法。数学信息是抽象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的关键因素。

  2.3发展学生的数学过程清晰感。数学过程清晰感,包括对观察、分析成果的清晰表述,对解题过程的清晰展示,对思考理由的清晰阐述。学生具有数学过程清晰感,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具体体现。

  2.4发展学生的质疑意识感。质疑意识感,包括提出中间问,确定中间结果,制定解题计划,明确复杂问题可分解为成的简单问题,提出对“双基”知识的理解障碍点,体会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问题。较强的质疑意识感,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

  2.5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感。正确的自我意识,包括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自律习惯,能与他人交流思维成果,自觉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随时评价优化学习方法。

  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感,就会发挥利用积极因素,自觉加强思维品质的修养。

  3精心营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活性剂。因此,教学双边的思维活动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民主和谐、积极活跃、心理负担适度、施教过程自然、师生感情融洽的环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从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中,从学生思维的失败中,培养学生急切体验成功的情感。给学生思维以正确的导向,使学生能在一种激活状态中优化自己的思维。

  4切实培养学生的下述思维品质

  4.1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变式练习和多题一思等强化训练活动;要使知识呈现方式和教学讲解方法体现多样性;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思维活动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灵活运用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规律、方法、步骤和技巧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取向和学习价值取向。

  4.2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思想上,要建立有关速度、正确率、状态调整的目标体系;要注重提高快速感受“双基”知识、数学经验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数学反应能力;要注重提高几何语言图形化、空间观念形象化、相关概念系统化、数学模型与现实情境相转换的直观感应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效率,增强师生双方反馈信息的灵敏度。

  4.3思维的逻辑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展示对于概念本质的抽象过程;注重展示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注意展示相关判断和数学命题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数学方法对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遵循认识规律、坚持理解记忆的凭据推理的自觉性。

  4.4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取向上,既要重视顺向理解,还要训练学生的逆向思考技能;既要把重点知识和关键内容的本质特征讲深讲透,还要适时展开多层面、多方位的强化训练;既要重视教材的编排体系,又要进行教材的再加工;既要要要求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把握知识内在关系,还要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5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比较练习式、评价讨论式、尝试探索式;经常进行识错、析错、纠错练习;支持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多创设关于学生观点的展示情景;使学生养成检查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正确审视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评价学习质量和思维效果的能力。

  4.6思维的独创性。在数学的价值理念方面,对不成功的思考要评析出合理的成份,并提供适合学生自行纠正的数学信息;加强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的知识水平正确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联系;设立一些能提高学生探索能力的专门课题,组织一些带有攻关性质的数学活动课,开展一些成功感很强的数学实验课;鼓励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采用非常规性的思考方法;强化应用数学理解实际现象、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分析相关变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数学工具性地位的理解认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对操尝教室等进行测量,计算其占地面积。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11-2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24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11-23

论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11-2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1-2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