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时间:2022-11-23 14:59:1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文章呢?在长期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关注生活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实感从何而来?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因此,关注生活是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关注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鲜明的是非判断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写作素材。 

关注生活首先应从“小”入手。正常情况下,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是由平平常常的、普普通通的小事构成生活的主体。要想从平凡普通的事的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就必须时时关注小事。虽然小事细碎,不引人注目,可是在有心人眼里,就会以小见大,别有洞天。花草树木是有情的,天上云霞流动是美丽的,风涛虫鸟的声息是和谐的,大地上每一株小草,小道上每一粒石子都是鲜活的。因此,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小’入手,作文时就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写;亲情、友情、爱情,件件可抒。 

其次从“细”处入手。所谓细,一是关注事物要有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二是要全面,对物对事对人都是如此,不要只看表面,不及其余。例如: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细心关注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只要能让学生从细入手,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写的文章情感飞扬灵动,思维丰富鲜活。把自然、社会、生活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就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二、认知生活 

认知生活是说真话、抒真情的基础,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认知生活呢?首先,通过阅读学生认知生活。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不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让学生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从巧妙完整的结构安排中体味美,从而拔动沉睡的心弦,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进而自觉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获取写作灵感材料。 

同时在阅读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生活。俗话说“不动悟性不读书”,就是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要体其情、明其理、悟其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后从书本中学会书写自己的生活。通过阅读,在加深学生对生活认知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写作规律,学会写作方法。 

其次要善于认知生活中的人和事,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真情事理无处不在,点点滴滴汇聚成溪,若不注意及时捕捉往往会稍纵即逝。因此老师可有意培养学生认知的习惯,让学一把当天发现的、觉得特别的事写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论是喜事还是愁事,只要印象深刻就把它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能做到真实的表达思想感情,能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有了发自内心的从肺俯中流出来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写喜,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写忧,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有了这种认知,学生“半亩方塘”中就不愁没有无光云彩,就不愁没有源头活水,有了这种认知就会达到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佳境。 

三、感受生活 

如果说关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认知生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受生活则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就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感受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直接参与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去倾听、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各种人和事,善于从平常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常的情与理,用细腻的心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如:看电视抢自己喜爱的节目看,是家庭生活中常事小事,许多人可能熟视无睹,并不感到有什么可写,如果你是位有心的人,你可从“抢电视”中发现家人的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特点,并感悟出浓浓的亲情。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小事,便会感悟顿生。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能引导学生做到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种现象都不轻易放过,都能多加思考、想象和联想,都能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哲理来,品出点情味来,那么就不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如:看到蜡烛成灰烬犹如看到老师的无私奉献;看到塘中荷花就会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看到山中的修竹犹如看到君子的高风亮节;看到花开花落犹如看到时光的飞逝。这就是通过联想得到的人生感悟。这样就能使学生体味到: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情;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关注生活找源头,认知生活打基础,感受生活悟哲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不卖弄,会用平实、简洁、流畅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就能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就能写出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篇2]

摘 要: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好的作文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作文具有真情实感呢?

关键词:艺术命题;现实选材;真情实感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在作文教学中曾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老师。学生作文很难做到写真事,抒真情。这除了学生懒惰,写作文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之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教学中收集和开垦材料的问题。近几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一系列做法,促使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写真事,抒真情,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抓住学生内心,把握学生心理,艺术命题

学生不愿写作文,瞎编乱造往往与作文命题有很大关系,如果常让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题目,或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像《难忘的一件事》、《我熟悉的一个人》等,没有一点新的生活气息,让人望而生畏,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写呢?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亮丽动人,能给人以慈善,和蔼之感,人们才愿意接近。那些陈旧的题目,眼中无神,半死不活,毫无生气,怎能让人为之心动产生写作欲望呢?如每次接住宿新生,第一次作文我会围绕入学命题,如《开学第一天》、《第一次离开父母,我好想家》,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学生刚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觉得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好奇,又刚刚离开父母单独生活,会有许多想法,会看到听到许多新鲜事,写起来觉得有话可说,能从自己身边选材,第一次作文就进入了写真事、抒真情的氛围,自然也就有了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留心身边生活的习惯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很多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发生过了,但是人们往往视而不见。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训练思维,提高作文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总是凭借语言这个工具进行的。说、写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说、写训练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要迅速地对别人的话作出反应,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听人讲话抓住要点,自己发言重点突出,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讲话要条分缕析,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作文的本质是认识活动。了解作文要求,确定作文中心,选择作文材料,安排叙述顺序,乃至遣词造句,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思想水平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要注重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训练,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做到语言训练和提高认识、发展思维的紧密结合。

四、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改变作文脱离生活的倾向

小学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尤其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高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源泉。要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避免生编硬造,空洞乏味的现象。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让学生把感情投入进去,用真情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乐趣。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五、开设情景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开设情景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是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知道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很少被允许去图书馆、阅览室,更没有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很少去感受自然,去体验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文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缺少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及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情感是教不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这就要求老师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

六、在交流中体验作文,评改作文

轮流在班里展评学生作文,使学生不得不自己找“米”下锅。学生有时会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从作文刊物或作文书上抄一篇,或者借一个材料,老师会看不出来,以应付交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接-班就规定:学生的作文要轮流在班里展评,对抄袭的作文一但被发现,该生就要向全班同学做检讨,并且要用五百字以上的篇幅写出自己抄袭作文时的心理状态,粘贴在作文展评栏。这种机制的建立使学生抄袭作文的侥幸心理打消了,因为他们知道,抄袭的作文,即使老师没看出来,还有全班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总会有人看出来的。这样,他们对抄袭作文有了畏惧感和羞耻感,处在相互监督之下,同时也加强了作文的交流,便于取长补短,更激发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热情,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做,学生的这种心理有了释放的机会,每次作文都要找最新的“米”、最好的“米”下锅,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11-23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04-27

如何培养学生写出好的作文11-18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11-1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1-2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