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

时间:2022-11-23 14:58:02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

一、为什么要加强职校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是母语课程,语文学习是逐渐积淀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形成的自觉化行为,学生只有形成语文学习的自觉化,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而文化素质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及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毕业后无论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具体工作生活,都有现实的使用价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对职校生而言,切实提高读写听说能力至关重要。职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在《课程标准》中已作了很具体的规定。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把“听说”和“读写”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并列地位。在“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职高阶段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这就确定了听说与读写一样是整个职高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再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言,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是能说会道,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要旨的人才。我们一味地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却忽略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试问,这些中职生步入社会后仅凭专业技能就能很好地立足社会了吗?如果他们不会听说读写,又怎样参与人际交往呢?所以,现实点来看,中职学生接受的知识教育本来就比普通高中的层次要浅,就更要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职校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必要途径,如果学生能达到熟读成诵,那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当学生能熟读成诵,进而展开想象,文字就能很快生成形象,实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性。在中职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很多优秀的美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语感,读出美感,读出情感,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去体会文本带给他们的情趣。具体来讲,还可以不仅仅拘囿于文本,我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延伸阅读,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读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作用最大,但是学习起来也最难,往往成为让他们头疼的一件事。尽管如此,也不能避难不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好写的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同时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中职学生不能“说”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因此,说也是中职学生必须要加强的能力之一。语言的表达能力就是将内部语言外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直接地反映出说话者的水平,决定一席话的最终成功与否。表达能力强不强,与学生是否得到充分实践密切相关。据统计传统教学中,每个学生平均三节课回答一次提问,上讲台口头作文一个学期平均不到两次。实践机会这么少,自然难以提高。而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这样,让学生想说愿说就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中职生学习专业特点强,对专业课兴趣高,可以从这里入手,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给他们结合专业说的机会。长久下来,既增强了学生说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这样,再和语文文本以及语文实用能力结合起来说收效不错。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听”的能力。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上课时听教师讲解,是一种被动地听。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只知道坐享其成,所以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听”的态度和习惯,以及“听”的科学方法。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像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议论文及小说、戏剧等体裁的作品,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理解性听话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在公共场所或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好的歌词、名言、故事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听并且记住听到的信息,这也是听话训练的一个好方法。总之,听话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要掌握一般听话训练的技巧,同时要探究其他的好方法。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 [篇2]

小学一二年级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 养成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一)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

看图说话的训练使用的图画,可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相对地讲,观察多幅图比单幅图容易些。多幅图能表现出不同的时间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多幅图较多地使用于低年级。用来训练说话的图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乐意看,看了乐意说。看图说话训练的步骤,一般分看图和说话两步进。

(二)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三)听故事说话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把听的训练和说的训练结合进行。要选择那些符合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情节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童话,寓言或者知识小品等,听完后,让学生作一简单的复述即可。

(四)观察说话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便于把语言训练用生活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综合训练。这种方式可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比较熟悉的物品。如室内摆设、盆景、玩具、小动物等。也可以同时观察几样物品如盘中的几种水果,篮里的几种蔬菜、还可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去野外的田、河边等 地方,让学生去观察广阔的大自然,同时,还要启必学生多动脑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区别其异同,从而加深对被观察的事

物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到的情况讲述出来,或者观察后,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板书简单的提纲,帮助学生观察气虚得加以整理,安排好说话的顺序,让学生去试说。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教学中教师若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桂林景色,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教师还可以转换角色,多充当聆听者,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还可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丰富听话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听说带动读写

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做有心人,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观察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好人好事栏的小雷锋进了校园里,操场上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为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话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开始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起初,我只要求学生看校内的事物,然后逐步扩大范围,要求他们观察家里、小区、大街上等等的情况、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了,说话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了,说话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多听,多想,多写,将生活中人们关注的时事,趣闻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听说训练的素材,这样课堂训练时,学生既有话可说,又大大训练了学生的笔头能力,真正一举多得。

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训练说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就是说,

今后,那种会做肯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便变得越来越迫切。

然而,怎么样让孩子变得想说、要说呢?仅仅依靠教材上的那些内容,依靠语文课堂上的时间够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一)与语文课外活动结合,广泛地对学生进行说话的演练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大量的说话实践在课外。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这快阵地进行学生说话演练是大有可为的。向课处延伸,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使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如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评论会、辩论会、采访会、答记者问等,特别是演讲和辩论,易为学生接受,深受学生欢迎。它可以启迪学生敏锐的思维,锻炼学生闪光的思想,培植学生高贵的品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

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些模拟活动,必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说话操练

说话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说话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生活的大舞台,又是语言运用的广阔天地。学生能不能自觉地在社会生活的语言交际中磨练自己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说”的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语文教师要敢于、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如做班干、参加学生会、做社会宣传、搞社会调查等。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生活,学习语言,并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语言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的组织语言来交流感情、说明事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交际能力将到培养和发展。

五、重视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

(一)重视教师的课堂指导

语文教师在学生说话训练中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参与者,并且自身要处于一个不断转换的角色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话说,也很想说的时候,往往还会有许多顾虑。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某些障碍,畅所欲言。教师要在学生说话前多启发,如:“谁能说给老师听听?”“我们比一比谁说得好!”“×××同学,老师很想让你来说,你愿意吗?”这样,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为说话的进一步进行作好铺垫。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多种非语言表达方式把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情感起伏。当学生说得好时,要点头给以肯定,要用微笑给以鼓励。要是学生说到中途产生了停顿,教师要极有信心地对学生说:“前面说得很好,想一想,把话说完,大家都在专心听呢!”如果学生实在难以接下去说,可给以适当提示,也可以用委婉的话让他坐下来准备一段时间再说。总之,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而不能批评、指责,使其产生厌说心理。

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确定的目标要适中。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在训练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自己的训练目标,让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依照书上先说,让说话有困难的同学在上述同学的带动和帮助下学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教师的语言示范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小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要以日常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为中心,以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为基础,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听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12-1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07-24

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10-24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