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非常需要创造型人才,所以基础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想谈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首先需要创造型的教师
凡创造型的教师,能够发现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自身的创造精神影响学生的创造精神,以自身理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以自身的宽容的品格呵护学生的创造“成果”,以自身完善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很多,如以情激趣,情境激趣,设疑激趣,电教激趣等,这方面的文章较多,在此不作赘述。
三、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应坚决改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改为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探索,使学生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具体则言:
1.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有丝分-裂”时,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总结如下表:细胞周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个数2n2n2n4n2ndna分子数2n→4n4n4n4n2n然后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又如,在讲“自然选择”时,我介绍了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2.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蛋白质代谢”时,可向学生提出:“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都能合成吗?”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引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2)为什么基因中存在着遗传信息?(3)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传到蛋白质的?(4)在什么情况下,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其后果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思维过程本身就是由感性的东西逐渐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如果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就更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行知识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求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虽然条件、分解程度和释放的能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虽方式不同,但其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往往有着强烈创造精神的思维。很明显,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有利于思维翅膀更好地飞翔。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特点,子细胞的性质、数量、染色体的区别。又如,通过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出虽然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都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但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而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横向思维,还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教学中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例如,我在讲“能量代谢”时,用了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说明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又如,在讲“dna分子结构多样性”时,用了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得当。
4.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讲授“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时,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分析:(1)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2)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3)内环境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4)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然后归纳总结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最后再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扩大生物知识的外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是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的情境下的某一特定启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地发现,以前的困扰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明朗阶段往往受到某种启发,融发灵感,而生物外延的扩大对灵感的触发有特殊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因此,作为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物教学的灵魂和核心,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2]
1.请跳出盒子思考
答案很简单,是不是?解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在正方形范围以外画线。你解不出这道题的原因在于,被正方形框住了。哈哈!
其实,在我们的脑子里,类似的框框很多。这些框框,有的来自于我们的思维定势,有的来自于认知偏差,有的是因为经历、见识、眼光等方面的局限。
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对于你不习惯的新鲜事物,不要轻易地否定,可以抱着“一切有待验证”的态度,去了解它,探寻它;对于没有经历和没有见过的事情,不要忙着下结论,以防出现“黑天鹅事件”。
2.运用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就像下图中所说的那样:想想左边,又想想右边,想想低处,再想想高处。只要你尝试,你就会有许多奇思妙想!
有两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你的发散性思维:
一是利用思维导图。当你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在纸的中心画个圆圈,写下你思考的问题,然后向外画开,把各种可能的点子和方案都写下来。
二是运用联想。比如说看到一个圆,你能想到什么?是数字0,字母o,还是排球、网球、乒乓球,或者是地球、月亮、太阳……放开你的思维,像儿童一样,自由地想象吧。
3.勇敢突破舒适区
心理学表明,人们天生喜欢稳定,喜欢呆在舒适区,不愿意冒风险。
而创新则意味着变化,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冒风险,这与人与生俱来的惰性相违背。
所以,必要的时候,你需要自己推自己一把,勇敢跳出舒适区,接受新的环境和挑战。
比如,尝试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研究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学会与背景、教育、观点各不相同的人相处,敢于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挑战,等等。
当你经常接触新鲜事物,你的头脑会更加灵光,你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4.保持专注
注意力分散,是创造性思考的大敌。
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天无休的互联网时代。
每天,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新奇好玩的东西所吸引,我们的大脑被海量的信息所超载,这对发挥创造性思维很不利。
所以,我们必须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断舍离,只专注于所擅长和热爱的领域。冥想有助于提升专注力,你也可以尝试下。
5.对旧元素进行重新组合
大多数时候,创造力在于重新排列、延伸或者组合现有的事物,将其变为崭新的事物。
当你创作一幅画时,你就是通过对现有的颜料、线条、材质进行重新组合,当你的组合与别人的组合方式不同时,你就是在创造新作品。
写文章也一样,当你读了很多的书,把很多人的观点进行整合,然后加上自己的感悟,就形成了你自己独到的见解,你就创造了新作品。
所谓大道至简,从哲学层面上,各个领域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你经历的事情越多,学到的知识越广,你的感悟就会越深,你就越容易做到跨界整合、融会贯通,这就是一种创造力。
6.及时记录整理灵感、思考和发现
灵感转瞬即逝,必须把它记录下来,因为“书面化的思考更便于利用”。而且,这种凭直觉而来的思想,比坐着主动推理得出的想法会更有创意。把思维活动的结果保存下来,是真正的智力节约。
有时候,灵感只是一些思维的片断。但如果你能一点点积累,有一天,它就会成为一个绝妙的创意,或者一个独到的发现。
许多时候,灵感是在你深入思考某一问题后的一种顿悟。
比如,有些人说,写文章需要有灵感,灵感没有的时候,就不动笔。但很多时候,灵感是在你落笔的时候突然出现的。也就是说,灵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
如果你想要开始写作,那就不要等待,赶快动手吧。如果你非要等待灵感出现才开始写,那可能你一个字都不会写。呵呵。
7.管理好精力能量
研究表明,创造力与能量水平直接相关。你的精力越充沛,创造力就越强,所以你要照顾好自己,注意饮食,睡眠充足,每天坚持锻炼。
当你苦思冥想,都想不出新点子的时候,你应该好好地休息一下,让潜意识帮你工作。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1-23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1-1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11-23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11-23
如何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