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很重要,也是现在学生培养的主要思维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问题开始,充分开启想象和归纳分析能力,向它的四面八方展开思考,最终得出大开脑洞的收获。可是说出来总要比做起来容易的多,对于这样一个概念,真正能够理解并且熟练掌握,没有一定的天赋还真不容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篇1
发散性思维是人类最自由的,也是最高的思维境界,为了让孩子们具备这样的思维,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想我们该做的,就是不要束缚他们的思想!不仅不要束缚,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异想天开,让他们的求异思维在我们的“纵容”下“放肆”地成长。这种“纵容”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
首先,我们自己本身要具备发散性思维,这样我们才能有容纳求异思维的“雅量”,在学生蹦出一些奇思妙想的时候,才不会认定他们是“反叛者”,认为他们“不服管教”而一棒子打死。要知道,“反常规”、“无章可循”是发散性思维的主要标志,当你第一感觉认为学生在“反叛”的时候,你应该感到欣喜,因为他与众不同!
其次,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思路容易变得开阔,思维也会变得敏捷,这样创新的火花很容易迸射出来。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在平日里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把“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不同寻常的想法。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个个热情洋溢,看上去活跃快乐、无拘无束,这时学生正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也就有了一个自由思考的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第三,创设合情合理的情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心理学指出,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思维的流畅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所以我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进行发散思维的条件和环境。
比如,我在教学统计中“简单的数据分析”时,我出示学生身高体重统计图及中国儿童10岁身高体重正常值,让学生自由思考从中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思考后说:“刘玉最高、最胖。”“王芳最矮、最瘦。”“女生比男生高。”“刘玉太胖了需要加强锻炼。”“王芳应补充营养。”……可是随着孩子们说的想法越来越多,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大家似乎把该想到的都说出来了。但是我并不罢休,一再鼓励孩子们,把思维放开来想,不管有没有道理,只要你想到的,就可以大胆地说出来。于是,孩子们又接二连三的站起来,有的说,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科学日益发达人们生活富裕了,是国家的政策好。……结果就这样一幅没有一点动感的统计图,经我的启发,学生们说出了几十条想象的信息。这样的练习经常做,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多思、广思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的流畅度越来越高。
第四,给学生提问的权利,让学生在质疑中锻炼求异思维。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能够问出问题,说明他思考了,动脑筋了。而且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技巧的反问给学生,鼓励他们发表新见解。这样一来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兴趣会强烈起来,开动脑筋的积极性也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我和同学们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时候是孩子们提出了问题,我再给他们反问回去。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同学们问:“老师,为什么车轮、下水井盖都做成圆的。”好,问得好,我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发散思维的机会。“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说:“这样坚固、省材料。”“那,除了这,你们觉得还有别的原因吗?”“还有车轮做成圆的跑起来平稳。”“还有下水井盖做成成圆的掉不下去。”……
总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很多,很多时候它是在潜移默化,不露痕迹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好每一个机会。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题的导入,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提问讨论的安排,还有课堂气氛的调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把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发表看法放在第一位去考虑,也就是说,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当作一个任务,放进课堂教学准备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每时每刻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无穷无尽的空间里发散。同时,一定要鼓励孩子们真正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跳出教师、家长的权威框架,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不迷信,不死记硬背,不生搬硬套。
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做到一节课下来你讲得少,学生讲得多,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已经和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合拍了。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具备活跃的思维,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一个未来社会的竞争胜利者。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篇2
高中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必要的发散性思维,导致作文得分低而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一、发散性思维的有关陈述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这句话精辟地揭示出文章是思维形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发散性思维需明确依据
从以上对发散性思维的有关陈述,可知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但发散性思维是否神秘而不可触摸呢?回答是否定的。
在教学中,就有一些比较生动的例子:
1.在“二”中加上一竖“丨”,可以有那些字?不穿头是“工”,上穿头是“土”或“士”,下穿头是“干”,还有一个是“上”。
2.在“二”中任意加上笔划,可以有那些字?可加一横为“三”,加一竖有“工”“土”“士”“干”“上”,加折有“于”“亏”“亍”,加点,撇,捺呢?没有字。
3.在“一”上任意加两笔划,有那些字?按照上面的规律,可以这样思考:
①加上相同的笔划,加两横为“三”,加两折为“弓”“乜”“已”“己”“巳”“马”,加两点、两竖、两撇、两捺呢?都没有字。
②先加点再加撇“广”,先加点再加折有“之”“亡”,先加点再加横、加竖、加捺,都没有字。
③先加横,再加竖,就有“干”;先加横再加折为“亏”“亍”“于”“与”,先加横再加点、加撇、加捺,都没有字。
④先加竖再加点为“下”,先加竖再加横“工”“土”“士”“上”,先加竖再加折有“口”,先加竖再加撇、加捺,都没有字。
⑤先加撇再加点有“厶”,先加撇再加竖“千”,先加撇再加捺为“大”“又” “丈”,先加撇再加折有“万”“几”“乞”“了”“乇”兀”“尢”,先加撇再加横没有字。
⑥先加捺再加任何笔划都没有字。
⑦先加折再加点有“寸”“弋”,先加折再加横有“刁”,先加折再加竖有“卫”,先加折再加撇为“力”“刀”“九”“乃”“才”“尸”“女”,先加折再加捺没有字。
也就是说,在“一”上加上两笔,就可以得到“三”“弓”“乜”“已”“己”“巳”“马”“广”“之”“亡”“干”“亏”“亍”“于”“与”“下”“工”“土”“士”“上”“口”“大”“又” “丈”“千”“万”“几”“乞”“了”“乇”兀”“尢”“厶”,“寸”“弋”“刁”“卫”“力”“刀”“九”“乃”“才”“尸”“女”等字。
在这里,发散性思维的思路,就是以汉字的笔画点、横、竖、撇、捺、折为依据,而不是没有目的的胡思乱想,否则就会遗漏很多。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发散性思维不是深不可测的东西,它是有迹可寻的,是可以训练与培养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思维的方向,让学生明了发散性思维的思路与逻辑关系,这就是凭据。
三、发散性思维需逐步培养
1.从课内到课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教材是可利用的,教学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如,学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之后,可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来写一段话:如果让你如烛之武一样说理,来劝说不愿意让你读高中的父亲改变他的想法,你会怎么说?学生就应该知道,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
2.由直观到抽象,也可以说是由表面到深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把感性认识阶段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具体现象,即事物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作出概括,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如,“雪融化了变成什么?”这一类的问题,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从单一到复杂。如,学习把事物写具体生动,进行细节描写,可出示一句话:小鸟在叫。然后问:什么样的小鸟?学生兴趣来了,纷纷议论回答。确定答案后,再加一问:小鸟在什么时候叫?在什么地点叫?它叫的时候那声音是怎么样的?学生边讨论,边回答。最后让学生把全句话写出来,并和原句对照,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使句子更充实、更生动的联想方法,叫步步追问法,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篇3
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而发散性思维又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通过对化学发散思维的研究,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创造力是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关键
要发展创造思维教育,首先要弄清创造思维的含义:所谓创造思维就是在前人或今人取得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前进或新的突破的思维能力。它是由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多水平结合而构成的,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在创造思维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一个新的解答的问题要得到创造性解决,必须运用发散思维才能进行集中,才能导致正确的结论。如我在讲Fe2+、Fe3+鉴别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把学生看成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新的教学目标可以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新课程中经常看到能通过自主探究和亲身实践认识××的性质,学会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对周围生活中的化学有关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密的欲望……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课堂的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对学习资源进行选取、鉴别、吸收和发展。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思路,缩小当前学习内容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差距,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进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丰富的联想是展开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善于联想的学生一般来说,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联想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纵向即顺着这条思路往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最终得出一般的规律。如我在讲Na2CO3、NaHCO3混合物受热分解介绍用差量计算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常见还有哪些类型的题型可以用差量计算呢?学生顺着这种解题思路展开联想,很快得到差量计算不仅适合于质量差量,如金属与酸反应、Na2O2与H2O、CO2反应、固体受热分解等题型;还适合于气体物质的体积差量,如Na2O2与CO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常见还有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等都可用差量计算这种方法来解题。学生通过联想这种形式,把相关的知识如同用一根绳索串联起来,下次遇到这种类型题目解起来就很顺手。横向即由此及彼,如提到物质物理性质必然会想到物质的化学性质,提到碱金属有关性质学生必然会联想到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等有关族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不会出现知识的零碎、紊乱现象,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化学学习没有生活规律可遵循,各种物质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反应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预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自发进行思考。例如,在测量空气中氧气比例时,用什么燃烧方式消耗氧气会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在实验的时候注意什么;在制取氧气的时候,用哪种制取方式快速有效,分别注意事项。老师也可进行看似有违常理的提问。例如,铁可以燃烧吗?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然后结合实验表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比例高的环境下达到燃点时可以燃烧;通过一氧化碳、氢气的燃烧实验表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等等。问题、自我思考、实验的结合使得思维模式更加清楚,学生经常进行问题思考可以不断发现思维方式,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提高思维能力。
五、通过提问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
提的问题,布置的作业题,不要单纯的记忆与模仿,问题的答案要兼顾多重性与单一性,要使学生对题目有可能做出发挥。在提问时我们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即问题必须切实揭示教材或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重点、关键点上设问;提问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程度;最好课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Cl2这一节当讨论到Cl2与H2O反应时,就与学生共同提出很多问题,如氯水的成分、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区别、氯水和液氯的差别、氯水漂白原理等,然后与学生共同来讨论。再如学生动手做Na与H2O反应实验时看到有白雾现象并听到有嘶嘶的声音,我就请学生设想一下,此白雾是什么,从哪里来?这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做出种种回答,当然会有同学说出一些毫无价值的答案,此时教师不应指责他瞎说,而应首先肯定他的思维积极性,再引导他们思维方向。这样在平等的讨论气氛中,逐步纠正学生答题中的不妥之处。因有时提出一个问题,不是受思维定势和功能围着的束缚,因而能提出不同的新观念。而我们社会的进步就是需要这种有着异想天开、敏捷思路、思想丰富的人才。
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拓展化学空间
目前在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无法演示的实验,抽象的微观离子的运动,一些化工生产和工艺流程制成科学、规范、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学生欣赏电脑动画的同时,达到了对抽象化学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制作的课件既要符合化学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遵循电脑的使用规律:使用简便、空间小。二是选材要得当,选取教学中难点、重点、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知识,有毒、有危险,难以课堂演示的实验,且不可盲目追求课件的花样和形式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像一氧化碳的毒性,很多学生想象不出中毒的样子,电脑完全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一下头晕等中毒的情景;还有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分子怎样分解成原子,原子又怎样结合成分子;氢气的燃烧、爆炸的微观解释等等,有的教师在使用教学课件时,完全变成了微机的操作者,成了一只鼠标,这种做法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可以成为一块绊脚石。
在教学中要及时防止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只要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路,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化学思维更上一层楼,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升华。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篇4
01学会思考和冥想
探索各种学习方式,创造新方式。末了再进行回顾反思。对于较为理论化的观点,想一想如何将其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及在以前的尝试中学到了什么。
02促使自己用不寻常的角度看待事物
努力这样做,即使有些时候看似有一点儿荒唐。比如,把生活想象成一桌宴席,而你是其中一道菜。然后从各位入席宾客的角度审视桌面。
宾客会期待桌子上有什么?
如果少了哪些东西会令他们失望?
桌上是否有格格不入的物件,比如吹风机?
如何使摆盘更引人垂涎,加点什么可以使其更吸引人?
挑战你的想象力,使大脑习惯创新思维,如此一来你会觉得创新越来越简单。
03学会提问的方法
发散思维的重点不在于找到答案,而是不断提问以接近答案。提出正确的问题会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困难的是该提哪些问题。
越能从差异的角度提出具体的问题,越接近成功。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出来。然后就每一部分提问“如果这样尝试会有何发现?”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这是构建观点的有效工具。一个观念能生成另一个,不断扩充,你会得到一系列有创意的未经组织的观点。在以小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时,鼓励每位成员自由思考。无需考虑答案是否实际。努力提出创造性的观点,哪怕它和问题本身联系颇微。
记录
记录能够帮助你捕捉并记录在不寻常的'时间地点自发产生的想法。头脑风暴小组的其中一位成员负责记录观点。笔记会成为好点子的来源,以后可以进一步组织提炼。
自由写作
关注一个特定的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该主题自由书写。只要是和主题相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别在意标点和语法,尽管写。组织和修正留到之后再做。自由写作的目的是选取主题并在短时间内提出多种不同的想法。
利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
把头脑风暴得到的观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明确各观点之间的联系。
画完思维导图,便可以用其辅助构思行文。这会同时用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11-2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读书心得11-23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02-08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11-23
如何培养员工前瞻性思维11-23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11-23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