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时间:2022-11-23 15:09:43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3、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1、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2、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

3、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1、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3、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篇2]

我是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热爱自然,喜欢地理,更喜欢旅游。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另外利用闲暇时间游遍世界的大好河山。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1世纪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知识不断的更新,创新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谁能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已成为教育新的热点。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与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的社会,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 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于人们的生活与实践,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爱迪生的各种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尔盖茨计算机应用等,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实践及其细心的观察和对大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创新意识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思想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师生还应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与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对教师讲的知识敢于提出不同的异议与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不搞一言堂,允许学生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讲的有道理,要及时赞扬鼓励。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给初中学生讲“降水”时,也应从学生的感性出发,启发学生熟悉的雨、雪、冰雹等开始,教师给予概括大气降水的种类,接着又问:降水从何而来? “为什么有时下雨有时下雪有时下冰雹”?“气象台是怎样观测大气降水的” “对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等等。目的是启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增进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条件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去附近的气象台站参观,感受自然与科学知识结合与应用,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当今人类和会的进步促使知识不断的更新,无创新能力的人知识很快老化,国家的竞争主要靠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 启迪创新思维

心理研究表明,当你把思维结果直接告诉思维者的话,思维的惰性就会逐渐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设计些无法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且学生能接受的创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人与自然是一对矛盾,协调好人于环境关系,构件和谐社会是也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主题。例如:工业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危害?学生可积极参加讨论与探讨引导学生共同找出,答案::地球变暖,将引起两极地区冰川融化,造成沿海部分平原地区和城市被淹没 ,人类社会将受到危害。“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上述问题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1998 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对洪水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的不合理的活动,诸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在讲长江的防洪问题时,与学生共同讨论:1、1998年特大洪水给中国人造成那些影响? 2、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人类从中汲取那些教训? 4、为什么洪水日益频繁?5、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更联系学生平时疑惑不解的自然现象与人文地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一起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和意识,开发他的智力,养成对事物追根究底的学习精神与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态度, 同时通过以上事实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学生创新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创新能力

“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知识和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知识和信息不仅仅来自于书本,更多的是来自人于人的相互交流与各种各样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在学校内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亲自动手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对知识的运用与实践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周末与假期组织各类兴趣小组,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环保活动,参观工厂与农村,旅游观光,植树、爬山、春游、探险、观海、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动也许就在其中开始了,也是发明的前奏。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相关文章: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素质11-23

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11-23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1-2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1-23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