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景中思维才开始起动,在“怎么办”的情景中思维才开始深入。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1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们探索未知世界归隐秘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则马上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如教长方体体积时,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8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拿出来,然后对学生说:“不管你们摆成什么样的长方体,我不用量也不用算,就能知道你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听这么一说,学生感到惊奇,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争先恐后地走向讲台摆起来。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个个兴趣盎然,摆出了一个个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既使学生加深了对体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学生学习新课时,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 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这些问题能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3的倍数”前,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吗?学生 因为刚学过2、5的倍数的特征,就回答:个位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教师写出13、36、39、143等,再问:这些个位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显然有的能,有的不能。学生感到老方法不灵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质疑的做法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了他们的思维的参与。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 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 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教学中要重视环境的创设。
2.1创设愉悦和谐人际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 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赞扬他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激励他们所 有的创 造欲望和尝试。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给学生发表自 己言论的 时间,要还给学生同桌之间与小组之间言论、交流的自由。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有着激励和暗示效应,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向的反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更重要的他们的亲身体会了“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学习,共同创新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中,允许有错误,鼓励大家平等讨论,互相指出不足,共同进步。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发问,不同的想法可以各抒已见,可以争论。教师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发问,发现倾向性的问题和共同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引导解决。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独特见解,并加以表扬,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的创新意识,让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2.2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关键是教师的引发。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长提供条件,创设情境,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火 花有燃烧的可能。为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展开提供“原材料”。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提出:“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滚动 的方法”。师又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吗?”“不能”。其中一名学生想出了用绳子绕一圈的方法。师又继续提问:这个小球所示的轨迹是个圆(教师边说边演示),它的周长能用绳绕的方法吗?“不能”。在学生观察到圆的周长的长短与它的直径有关系的前提下,教师又提出:“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再次测量、观察、讨论,从而得到了正确结论。层层的设疑,一次次提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时,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变异、转化,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只有自己的“再创造”,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应用。依据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教学中要加强 操作活动,让学生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一课,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两种不同规格的小棒各8根,当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特征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学生在操作时就要边思考,摆正方形要选择同一种规格的4根小棒,摆长方形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小棒各两根,操作时即使学生开始选错了,也会在操作中自我纠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只要用我们创造性的教来唤起起创造性的学,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就一定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实施 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篇2]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创新人才,《九年制义务教体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体现数学教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要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指导原则,要切实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根据创新教育的基础理论,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引导学生“想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历来被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令人生畏的学科,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具有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看不到数学有什么用处。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科书,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奇、有感、有用”。
1、有趣——引发学上创新。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能容变得丰富有趣,就必须不断更新和变换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可利用电脑课件动态画图,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演示,说说圆周长是什么?通过动画展示,将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便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2、有感——内驱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有感,就是教学既是启迪有留有余地,学生给予解惑寻秘,便从内心深处产生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分
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一开课就设疑引惑让学生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剪取各自的3/4,6/8,9/12,然后把它们重叠起来,这时学生意外的发现它们完全相等,分别剪取各自的1/2,4/8,6/12,再将它们重叠起来,学生们发现它们也是相等的,又产生了一“惑”。这是教师指着写在黑板上的两组分说:上面每组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可结果为什么相等?这里有什么规律?这样通过两“惑”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并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使教学充满了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和创新的学习氛围。
二、 鼓励学生“敢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中,学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1、营造氛围,让学生自主发现。如果学生时刻处于受压抑的氛围之中,就会感到精神紧张,担心害怕,惊慌失措,从而抑制思维,更谈不上去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让学生拥有“试一试”的机会,从而乐意发现、创新、沟通、表达和交流。创设宽松愉悦的求知氛围,一是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生生心理相容;二是坚持启发性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的教学气氛。
2、更新观念,让学生大胆求知。学生在自由探索学习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那种怕学生不会不懂,怕学生“摔着”“碰着”而满堂讲,满堂问的想法与做法,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才能。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走下讲台,
变教师唱“主角”为学生是“主角”,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创新过程中乐意为学生服务。
三、 指导学生“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探索创新能力,才会将知识学牢学活,并将其转化为能力。
1、培养学生富于想象。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可以办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探索教材,理解教材,并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一般从以下几方面丰富学生的想象:(1)引导学生观察,丰富表象。(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丰富生活,创造想象的条件。(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联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求异。求异就是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受先前“定势”的影响,敢于冒险,勇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与众不同。教学中,教师应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创新风格。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行成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笔算乘法中一定要先从乘数的低位乘起,而不从高位乘起?”“为什么四则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圆锥表面积是不是也是等底等高的圆柱表面积的1/3?”教师若无准备,也会陷入困境,但万万不可因此而训斥那些爱提“怪”问题的学生。相反,要对他们多加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善于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并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
4、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在他提出的“大脑风暴”中指出:小组技术比个人更重要。小组中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氛围,能使小组成员在小组交往中导致最基本的和大胆的问题答案产生。在大部分探索、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小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小组讨论和教学使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增加,大家都可以得到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参与面广,学生之间平等互助,增强了差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勇气,提高了探求知识的能力。在讨论中,学生能从正反、纵横多个方面进行多向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独创性。讨论还能消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逐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习惯,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当学生得出“质数”和“合数”两个概念后,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单独分为一类,学生讨论热烈,领会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质数”和“合数”两个概念,并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讨论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搜集群体智慧、取长补短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具体素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思考、讨论、辩论、全班交流等表现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
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实践能力。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闲出来的,又在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尽量还数学知识以本来面貌,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同时,要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取发现数学,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时刻想着创新,时刻乐于创新,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疑前人所未疑,渴望能有所新发现。只要老师悉心教导,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发展,使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培养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1-23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素质1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1-23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1-2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