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如何凭借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方绿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我们这几年来不断思考、研究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以为:教师发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不失为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局限,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还很不够。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主要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提问很少,提问的思路不开阔;学生的答问重复的多。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如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教一句,学三句;同时,目前在教学中,受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太大,往往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教材,课课是一种模式。更主要的是缺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所蕴含的许多新理念和要求,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既要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1.抓住教材的“扩点”,进行展开性阅读。
阅读活动中,一方面读者受读物的客观制约,但另一方面,读者又不是简单的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着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特别是对阅读材料中由于省略号或空白等造成的模糊现象更会作出种种补充和拓宽。因此,教师在导读中,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这种模糊现象,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作合理的补想、续想和引申,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展开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教学《松鼠的尾巴》一文,学完了全文,理解了松鼠尾巴的作用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材料续编小故事。我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松鼠有一个好朋友小黄牛,它和小松鼠一样,也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什么用处,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同学们的兴趣立刻被我激发了出来。有的小朋友是这样写的:“一大早,小黄牛和妈妈在田里耕地。忽然,飞来了一只蝇子,叮在小黄牛的背上,惹得小黄牛又痛又痒。‘妈妈,快来帮我赶走蝇子。’小黄牛喊。‘赶蝇子的武器就在你的身上啊!’黄牛妈妈说完,又去耕地了。小黄牛找遍全身,最后发现,只要把尾巴甩一甩,就是最好的武器。于是,小黄牛用力甩起尾巴,把蝇子都赶走了。小黄牛想,我的尾巴真顶用呀!”……通过拓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表述方法的印象。
2.抓住教材的“异点”,进行发散性阅读。
①理解内容的发散。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才能的过程。
善于思维辩理往往是创新的开端,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浮于表面,不善于提出独特见解,只会按照老师设计的“圈套”按部就班,一问一答,答完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创造力也随之丧失了。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想法或见解。独到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标新立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阐述各自的观点,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智慧的火花不断涌现。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但我还是给予他们掌声和喝彩,使他们勇于尝试,敢于探索。
②理解方法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样做,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的思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向纵深发展。
教学《镇定的女主人》一文,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你会怎么做?而女主人又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吩咐保姆端一碗牛奶放到阳台上?为什么还要热牛奶?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当时女主人如果大喊大叫,客人们必定会慌乱起来。大家一动,眼镜蛇受了惊,只要咬一口,女主人就没命了。女主人知道眼镜蛇喜欢喝牛奶,而热牛奶才会散发出牛奶的香味,才能把眼镜蛇引开。这些答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女主人遇事不慌不乱,镇定自若,化险为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也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