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一、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职生教育属于就业教育,重在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生面对着向步入社会的过渡,因此其面对实践能力的考验十分迫切。当前,计算机教学中理论知识以及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均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与适应多元化社会的考验已不仅仅是理论基础所能承受的。计算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所服务。因此在中职学生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意识到职业教育“一切为实践”这个基本点。
二、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计算机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项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中职学校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教学
计算机知识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体系,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常规的计算机课教学是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尽量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是就业教育,应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需要什么才教什么,将其作为处理问题和实践应用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把计算机知识当成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对于全理论的知识,教师可以舍弃不讲或一带而过。然而中职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计算机技能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而适应就业呢?其一,日常工作、生活中熟练使用计算机需要的基本应用知识如word、excel、access等办公软件。其二,与本专业有关或工作需要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广告设计所需的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其三,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自学新软件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才是职业道路上制胜的法宝。其四,利用网络,从网络上获取新信息、知识的能力。
2、教学方法倾向于多媒体教学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这要求整个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可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制作好课件,安排好时间,如什么时候讲课,什么时候让学生练习,教师用机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以使学生能跟进教师的讲解与操作练习的进程。此种方式具有实效性,教师能实时掌控,学生实时操作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个过程具有双向性、互动性。(2)运用投影仪和大屏幕的先讲解后练习方式。介于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限,即可将一部分偏重理论的课时安排在教室,而对于偏重操作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机房。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安排在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室,而操作性较强的如word、excel、powerpoint演练等内容则安排在机房进行。
3、优化评价考核机制
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上应进行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首先改变评定办法。把技能考核与阶段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并按照一定比例加以评定,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作为就业教育,还需注意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权重。其次,创新考核方法。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可改传统的笔试为机试,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已通过实效的考核而达到教学目的,也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启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计算机实际操作本身的趣味性和开拓性来引导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多媒体设计制作中,在不讲解任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演示计算机制作的成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定当被挖掘和启迪从而调动积极性。同样,在网络环境教学时,可利用计算机交互界面的qq和msn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方式来进行教学。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才会有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计算机操作比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的大量查找资料、充足的实践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总结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参加企业实习,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知识面的不足。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学校加大对计算机课的投入
计算机学科是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将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融汇贯通,做到游刃有余。此外也需要学校不断引进专业方面的新人,以适应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其二,中职学校应根据学校条件尽可能增加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与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辅导、点拨为主,这种新变化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尽量安排在机房进行教学以便于教师将有关演示操作演示给学生看,所以机房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大大增加。另外,计算机实践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计算机配置不达标,必定会限制学生的操作和应用。因此,在计算机课软硬件投入方面学校要尽量跟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多个电子阅览室或建立局域网供学生上网,让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学习。事实也证明,如此做法也可以有效地减弱网络的负面影响。
中职教育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与市场保持“零距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应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需要。对于,广大教师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也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大家进行广泛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篇2]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立足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主要特征,是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虽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虽然计算机已经开始普及,很多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没有很多的教学硬件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没用过电脑,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对于这两种不同情况的出现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2、学生上机时间的时间少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时间练习,老师负责指导答疑,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相反,即使教师讲授得再好,学生不多加练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但近年来,由学校的实验机房明显不足,实践课偏少,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17》中明确指出:“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为本、行动导向3大理念。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向,努力培养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采用分层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针对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我们打破原来的集体上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分层次教学。首先,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摸底测验,将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略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给他们留一些实践操作题,并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上机练习的机会,同时安排老师指导。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要增加一些课时,详细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网络相关知识及office操作,同时也要增加学生的上机实验课时,让学生们都能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为学习后继课程及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改革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就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取和内容的制定上不断更新。在授课内容上要求把已经淘汰的内容删去,把新的内容加进来,保证每堂课讲授的内容都精炼。所以,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教材,要体现出层次差别。我们已经尝试校本教材,相应的电子辅助教材、电子教案,自制多媒体课件,建立教学网站等,形成立体化教材,满足了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当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广泛阅读学科材料,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充实、更新教材内容,增加知识信息量,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一般实践课都在机房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与老师保持同步。还可以利用该软件让学生参与演示,通过该软件的控制,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随时切换到学生练习的状态,这样可以保证随讲随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双向交互功能,也取得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操作练习,实验课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定要解决实验上机课时不足、教师指导上机班级多及指导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在实践课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主动地去练习,发现问题后,教师只要做好指导工作,把方法和经验教给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扎实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给学生一些开放机房的时间,通过一些word小报编排、powerpoint制作比赛和网页制作比赛等,让参加比赛并且成绩好的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励。这样,既加强了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和应用能力。
三、改革前后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为了验证改革前后教学模式的不同效果,笔者在所教的三个平行班就同一个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实验法、课后调查法等手段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进行了记录,并采用对比研究法,分析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有效利用率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新课程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与“学”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往往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2、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样化,自身素质得以提高新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教师参与实践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素养和与学生协调沟通的能力。
3、教学资源使用更加充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资源,在机房局域网内搭建各种信息共享的平台,例如,用于各种作业上传下载的ftp服务器、学习过程讨论的bbs服务器和过程性评价动态网站等。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主页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相关文章:
试论中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11-23
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10-17
如何培养中职生计算机课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10-13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