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时间:2022-11-23 15:12:3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传授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者再加上三大能力。实际上,中学数学和中学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任务。因而,我们要从育人的角度全面理解数学教学目的。数学学科教学要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全面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本身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合格劳动者、合格的公民的必然要求,是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应该具有的良好个性品质,它们甚至比具体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更一般的重要性,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而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和习惯等方面的目标与知识、技能、能力等认识领域的目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能互相促进。学习目的决定了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意义何在,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在学习上奋发努力,锲而不舍。由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数学不但有意义,而且有意思有乐趣时,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国初中数学教学调查与分析表明,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与他们数学成绩的好坏有密切关系,对数学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学好知识、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促进其转化为非智力因素,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再次,从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目的、兴趣、毅力、态度、习惯等方面是否给以重视,反映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注意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毅力、态度和习惯的培养,这样方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生机勃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教育学生: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当代社会每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不学好数学,首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学好数学是就业的需要,学好技术的需要,要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而要升入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更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都必须把数学作为其工具,不懂数学的人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更谈不上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要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参加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持久的动力。

(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主要可以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着手,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决定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求知欲望。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字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求知欲望,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两方面的规律性。数与形的抽象性,使学生获得一个纯粹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的思维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去领略数学的抽象美、理论体系的结构美、数学结论的和谐美。另一方面,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显示数学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巨大威力,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求知欲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平铺直叙,采用灌输的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索然无味,也就谈不上培养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自信心。兴趣常因从行为结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得到巩固和加强。因而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的教学目标要定得合理适度,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行性,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不能以简单划一的高难度高要求去衡量学生的学习,否则学生便会在频繁的失败之后情绪低落,遇难而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的激励功能。要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寓乐于学。在数学发展史中,有关数学和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数学中的难题游戏等素材很多,可以适当充实数学课堂教学,或作为数学课外活动的素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的重要途径。

(三)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作为重要特点,而中小学生则习惯于具体思维,思维具有单一化,表面化等倾向,它不一定反映问题的实质和全部,因而教学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帮助学生不断纠正学习中的错误,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顽强的学生毅力,养成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目的。

数学结构体系中联系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较多的机会和广阔的场所。要启发学生独立发现数学,用自己的方法去证明定理、公式,这比单纯灌输知识对学生更有利,当学生发现了种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和途径时,教师应该给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给出多种解答,让学生比较、分析各种解法,逐步培养从问题的本质方面和主要方面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尤其适应时代的需要。

数学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诸如有目的、有计划,寻求合理途径和方法,力求简洁、明快、果断、缜密、严谨地考虑问题,注意经常地评价和总结,等等,这些都是数学教学中能培养的良好习惯。

(四)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很深的感染,学生对数学老师的崇敬之情,往往会促进他们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形成其他方面的良好个性品质。

可以预见,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此抛砖引玉,期望在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都能涌现出更多的成果和经验。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2]

一、影响高中学生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

1.思维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的差异巨大,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影响。

2.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地,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3.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因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至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4.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的。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地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3.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亲身实践与体验,从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方法的优点,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鼓励他们尽量独立完成,只有在经过多番的尝试后才能问教师或同学。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认真地纠正过来,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应付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品质。学生只有在体验过“挫折”与“失败”后,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4.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包括测验、尤其是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改善和调整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1-01

如何运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1-23

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11-23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11-23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注意品质11-23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12-13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11-23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方法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