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劳而获”的现象。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四、多样的学习评价,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呢?一是评价以组为单位,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做出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倘若课堂学习任务不够明确,是很难提升合作学习效果的,更不要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了。本身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就比较差,自身不能够明确课堂中的学习任务,鉴于此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作用,为其确定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掌握重难点知识,进而确保每个人都可以收获大量的知识,以及享受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来明确学习任务,如,出示不同面值的纸币来吸引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加以区分,使其能够快速的辨别人民币等值,对于表现突出人员应及时给与夸奖,以此来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可以更好的配合自己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当然也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探讨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够将其个性化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得意健康、稳定发展。
二、合理的对学生分组
合理对学生分组,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的学生学习状况存在着差异,必须要确保小组成员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倘若不能确保学生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很难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目的的,更不要讲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了,因此对学生展开合理分组具有着现实意义。本身合作就是一种促进交流的方式,对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合作交流可以端正学习态度且学会聆听和尊重他人,这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既要确保小组成员中包含学习成绩优异者,也要确保成员中包含学习较弱者,这样才能够起到相互帮衬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找规律》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分组,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并让学生对所展示的几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掌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目的,让他们在合作中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一步为后续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展开一切学习活动的唯一驱动力,倘若对所讲解的内容毫无兴趣,是很难主动参与到相关教学活动中来的,更不要讲提高教学质量了,因此在讲解数学知识点,小学教师应当采取有效对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其中多媒体设备是一种新型的软件,被大量的运用在课堂中,其具备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可以快速的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点,如此一来,收获大量的数学知识且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四、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传统单一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学习,一定程度上只会削弱他们原有的学习动力,所以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只有确保教学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性,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本身此教育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就比较重,此时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当然教师自身也要参与其中,以便于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帮助他们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节内容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借助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实际动手操作,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彼此会进行交流,而交流中难免会出现小摩擦,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处理好,帮助他们可以更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进而快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以及促进思维横向发展的目的,确保未来毕业后可以更好的融合社会中。
五、积极展开小组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展开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予以高度重视。本身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合作意识就比较薄弱,学习中并不能够较好的与他人进行友好合作,所以,新课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评价,也要确保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也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斗志,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点学习中来,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规律。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上进意识,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交流中来,进而为后续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创下良好条件,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中收获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课堂教学要想充满活力,在预设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以往你讲我做的师生关系,多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要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毫无疑问,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确实相对宽松和活跃一些,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的交往互动增多了,学生可以用创造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形成发散性思维,于是形成了一种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一种可以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同时,学生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2.要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要善于营造合作学习的愉悦的气氛,让学生乐于参与。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养成互相补充、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小组成员各负其责,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3.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把问题抛出去之后而撒手不管了,要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确实遇到了难易解决的困难,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以便学生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各小组学生的观点,及时地给予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对问题认识不足和错误之处,从而回归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解决了问题。
二、合理分组,明确职责
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综合学生的性格特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地分组,从而达到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目的,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的小组的荣誉增添光彩。
1.综合评定,合理归类。
为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均衡小组之间的实力,小组成员各方面要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即“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在组建小组前,首先把全班学按照学习能力的好中差分为三大组,再综合评定每个大组成员的特长,有善于组织的,有善于思考的,有善于表达的等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将他们派往合作小组做好准备。
2.人数合理,均衡搭配。
在分好了大组和综合评定学生能力特长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划分小组人数。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从分好的三大组学生中,根据学习小组的需要和学生的特长,选择一两名优等生,一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派往4~6人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之间的实力不能有明显的差距。教师可以帮每个小组起个名字,如“扬帆小组”、“雏鹰小组”等。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按能力特长编个代号。例如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这样便于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明确分工,确定职责。
现在小组成员已经确定,而且每个成员都有了代号,接下来就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合理分工,确定小组的成员的职责。每个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如1号组织讨论,2号集中观点,3号汇报,4号记录,5号补充等,而且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然后让1号组员组织讨论,2号集中观点,3号汇报,4号记录,5号补充,最后达成共识:保住大堤、铮铮铁汉、勇救灾民。这种职责明确、人人参与的场面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合作意识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三、运用策略,科学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获得提升学习效率的效果,必须通过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技巧。
1.通过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就会进行得顺利、高效。教师备课就要下功夫,要根据学习内容需要设计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直观而贴近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时,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赞美别人的方式呢?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问爸妈,或回忆生活经历,比如老师是怎么赞美学生的等,而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像点赞、眼神、“OK”、竖大拇指等赞美方式。
2.打造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要防止成员一味地依赖别人,袖手旁观。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相对于消极的依赖而言的,是指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以达到学习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订学习小组的目标和制订小组成员奖惩制度等方式来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一旦形成,小组成员就会积极表现,而不会消极依赖别人,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必然大幅提高。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技巧。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想让参与者勇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互相信任,要学会积极倾听。做好发言的准备,有条理地汇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遵守课堂纪律,小声地讨论,不要说与学习无关的话。不随便离开座位走动。遇到困难时,要虚心有礼貌地向同伴请教。
四、适时评价,提升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由着学生讨论,教师也要参与进来,巡视、倾听,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重点进行讨论,对于游离问题之外的话题及时引导,回归正题,并给予合理地指导评价,以防小组合作学习的表面化、形式化。
1.对于讨论的结果教师要抓住重点,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整合,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精炼的总结。
2.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异质特点,学生的基础差别较大,使得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的难度加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要保护基础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对他们可以降低要求,能积极参与哪怕完成地不是很好,都要纠正后给予评价和表扬。
3.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发言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享受学习的快乐。讨论结束后,教师尽量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反馈,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08-17
如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03-29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10-28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6-08
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1-07
如何培养奥数学习好方法10-05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03-22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08-0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