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时间:2022-11-23 15:13:2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

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2]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激发求知欲望,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以野炊活动为例,我是这样组织活动的,首先问学生:“在野炊活动中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们积极地提出了不少问题,如(1)有多少人参加活动?(2)买了些什么?每人花了多少钱?(3)以什么方式去,前行的速度是多少……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其中的2个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如设计野炊经费如何使用方案,设计野炊活动从出发到回来的时间安排等等,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了。

二、转换思考角度,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求异创新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讲解例题:中华造鞋厂要做6000双儿童鞋,计划12天完成,实际每天造鞋的双数是原计划的1.2倍,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解题前,我先鼓励学生动脑筋,看谁能用不同解法解答。结果,大部分学生列式为:6000÷(6000÷12×1.2),也有学生创造性地列式为12÷1.2。我发现后,表扬这些学生,并要求说明理由。一位学生回答:“因为造鞋的总数没变,而实际效率是原计划的1.2倍,那么反过来原计划的时间是实际时间的1.2倍。这位学生回答得很好,使许多同学从中扩大视野,开拓思路,促进求异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比如:人民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11-24

初中数学思维如何培养10-20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2-30

小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02-18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02-26

发散思维作文(通用22篇)08-24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1-01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07-18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26

培养积极思维的方法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