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要告诉学生看什么
在实验中,如果不加以指导,初学化学的学生常出现观察时无方法,无目的、漫不经心的情况,观察时所注意的只是那些感觉新奇的化学现象,却把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现象给忽略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就无法根据实验现象去总结、概括出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化学概念了。所以,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讲清观察的目的,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观察的效果,也有利于具体培养学生如何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观察的能力。
例如:在做观察木炭等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的性质的实验时,我首先是引导学生观察到,这些物质在预热(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们在空气中能否持续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嘱咐学生,只顾“看热闹”而不思考不能算是观察。而描述现象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三个方面描述燃烧现象:①光、焰色或火星;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物的色、态、味。慢慢地学生也不会遗漏某种现象了。比如为了使学生注意到化学反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我先将木炭送入氧气瓶中,不见反应发生;然后将其再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后再送入氧气瓶中,对比观察它们反应的情况;还找学生用手触摸瓶壁,证明有热放出。描述现象为:木炭在空气中加热时是红热,点燃后放人氧气中剧烈燃烧,(空气和氧气中的对比);发出白光(光火焰的颜色);放出热量(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生成物)。其他实验我也灵活地仿照此办法。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描述现象时就可以找到切人点,慢慢地学会在探究过程中观察、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表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2 要强调全面观察
调查中发现,初学化学的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往往只关心化学变化的结果,而不认真、有始有终地观察变化的过程,这样不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既要观察反应物、生成物及其变化的过程,也要观察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等因素。同时也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现象的不同层次,这样观察时才不致忽略了主要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不易发现或转瞬即逝的主要现象。
要指导学生掌握既全面而又分清主次的观察,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必须迅速观察。另外,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规律:一般先观察实验的仪器装置,再观察各种反应物质,而后观察化学变化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变化过程,最后观察反应的生成物。其中,对实验仪器装置的观察要在浏览全局后迅速找到观察重点部位;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观察,一般要注意它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比重、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观察物质变化时,要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现象的特征,如熔化、生成沉淀、冒出气泡、改变颜色、放热、吸热、燃烧、闪光、爆炸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规律,还需要教育学生对于实验应该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进行观察。
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做到既全面、又分主次的观察;才能精细地观察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或隐蔽的现象,养成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
3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去观察实验现象
初学化学的学生极易把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用眼睛去看,这样就会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产生局限性、肤浅性。针对这种错误认识,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对某一物质性质观察得越全面、深刻,就越能找出它与其它物质的区别.从而确知这种物质的存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要很好地观察,首先要运用多种感官(眼、鼻、口等)参加观察活动,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及物质变化的具体过程,然后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技能来检验观察物质的化学性质,加以区别。以上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运用嗅觉找出两种物质气味的不同,然后通过石蕊试纸和通人二氧化碳观察各自不同的变化,从而区别开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全面、深刻地观察能够加深学生对物质的认识,从而激励学生去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技能,然后又可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一循环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传授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4 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总结
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养成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分析、解释、总结的好习惯,这样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对于—个实验现象加以认真、细致观察后,学生只是有了一种感性认识,但还没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要想将观察到的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就要指导学生运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去加工、总结,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形成化学概念。所以,对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释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和科学工作水平的问题,所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的意义是重大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2]
一、明确观察目的
“会看的人看门道,不会看的人看热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则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实验图个稀罕、看个热闹而已,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刺激的化学变化现象,而对实验要求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完全失去做实验的意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必须从做第一次实验起,就要十分强调明确实验的目的,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定向观察的轨道上。如做镁条燃烧实验反应剧烈,会发出耀眼强光,往往被忽略的是随着燃烧而上升的一缕白烟,因为它被强光掩盖住。因此在观察这个实验时,事先告诉学生不要只注意观察那些最突出、最明显的现象,而要全面观察,特别是那些细微的变化现象更要注意。另外,要明确这个实验现象的重点是燃烧前后物质的质的改变,镁带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有弹性的金属等,而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则是白色无光泽的松脆固体(可用手捻成粉末),这对学生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至关重要。
经过训练,每到做实验的时候,学生都能有意识地围绕实验目的观察。例如为了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进行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要求学生考虑磷和氧气反应的条件,观察反应现象和生成物的性质与状态;而在讲述质量守恒定律时,虽然有此实验,然而要求学生的观察注意力却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上。即使在比较复杂的实验中,如演示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学生也能较快地认识到此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不被制氢气的过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每个实验的目的愈清楚,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引到主要问题,就愈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观察兴趣
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固然很重要,但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更重要。如果学生时时事事都依赖教师,则观察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培养:一是为学生多创造观察机会,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我精心组织,让学生清楚地、准确地观察到成功的实验现象,尤其是那些极不显著而非常重要的特性。同时把演示实验尽量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实验,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多动手操作、多观察,这样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并提高观察兴趣。二是启发学生对周围的化学问题问个清楚。如面发酵后加入纯碱后蒸出的馒头为什么鲜而多孔?电焊时为什么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再焊接?为什么种小麦时肥料要深施?铁生锈是怎么回事?怎样防止铁锈?等等,这样可以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并探究化学知识。三是介绍科学家的观察佚事,如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德漠克利特在海边散步联想出物质由微粒构成等,也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三、注重观察顺序
有了观察兴趣,必须明确观察的含义,化学上的“观察”含义,要理解为不仅用眼看,还要应用各种感官感知观察对象,才能全面地、正确地、深刻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例如: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从外观上看,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用手摸,则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滑腻感,稀硫酸无滑腻感,若再动手用石蕊试液去检验,则又看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稀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如此多方面地观察,就能区别两种溶液。事实上,知道观察的含义仍不够,还要了解观察的顺序,每一个实验都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抓住实验的目的,只解决定向观察,要看清实验的全过程,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具体的观察方法及顺序。于是我们向学生介绍“四步观察法”,即一看反应物的色态,二看反应的条件,三看反应的现象,四看生成物的色态。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四步观察”法以后,就能看清每个实验的各个特征,也就会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并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
四、分清主次观察
在不同的实验中,现象各不相同,因此做各实验时,我十分注重训练学生既要全面观察,又要分清主次。“全面观察”,是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及实现物质变化所使用的仪器都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完整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分清主次是指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内容,以确定实验的主要现象。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学生全面制取氢气是液体和固体反应不需加热的制气简易装置,同时要让学生注意气泡产生这一明显现象,以及锌粒逐渐变小的这一细微的变化。
五、进行对比观察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例如讲氧气的性质时,只有通过碳、硫、磷等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对照观察、认识比较,才能使现象更明显。在进行化学物质的检验和鉴定实验时,常常借助空白实验或对照实验的对比才能使观察更清楚。对比观察,一目了然,使学生易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一举多得,效果很好。
六、明确观察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传统的教学图表、模型、实物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客观事物,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先进的手段╠╠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声、光、色、态等的变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完成的分组实验,可以实际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自然比从录像、多媒体课件中观察获得更多的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很多都是通过实验这一手段获得的。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实验能够让观察更深入。通过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观察,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等。
七、观察思维结合
在观察过程中,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可以提高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就是说,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想,一边看,经过如此反复可以促进对客观事物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有利于学生迅速、完善、真实地掌握客观事物,这就是使观察和思维二者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思维把握事物本质,这样观察与思维并重,才有价值,有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可以让学生用口头或文字描述观察到的化学现象,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所观察的现象,更能调控观察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相关文章:
小学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1-23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11-2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3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1-15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