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2-11-23 15:12:0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一、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要注意积累表象思维的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维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要发展形象思维,必须丰富表象的积累。

首先,要重视直观演示,丰富表象。小孩的年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无论什么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图片、模型、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小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材料。只有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学生脑中留下鲜明的映象。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把静态变为动态,化远为近,并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在教学“7加几”时,我根据教材设计糖果投影片。出示投影片,教师提问:包里外各有几颗糖果?合起来共有几颗糖果?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待学生欲言则不能时,教师边演示边提问:“7颗加几颗是10颗?”“这3颗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把5颗分为3颗和2颗,然后把分出的3颗移到包里与7颗合在一起是10颗,10颗加2颗是n颗。然后,引导学生脱离投影片想象演示过程,学生就很容易在脑中建立表象,形成算理。

接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表象。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在学习几何形体时,可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和寻找一个或几个简单实物模型。在进一步观察时,开展摆、剪、画、比等活动,搞清几何图形各部分之间最突出的等量关系和特点,最后借助直观教具扩展到生活中去。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举出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2.要注意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与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抽象的概念为形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思维转化得出的。例如“5个男孩+7个男孩”,其加法运算是与具体事物“男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5个女孩+7个女孩”这些同类实例的积累,学生便能脱离“男孩”、“女孩”等具体对象,有了“5+7”的概念,这是抽象思维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升高,知识面的扩大,他们的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时就要鼓励他们逐步离开具体事物而进行抽象的思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逻辑思维往往以形象思维为先导,而形象思维则是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两者相互交织。又如“17-8”,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退位减法算理,可以先让学生摆出1捆零7根小棒,启发学生想个位7不够8减,怎么办?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启示,边操作边思考,提出先从1捆小棒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7根合起来,是9根。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步骤。另外,还必须从直观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加强实验操作,强化形象感知。

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或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根据数学直觉思维产生的条件和数学直觉思维的特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1.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大胆猜测

回顾过去的数学教学强调逻辑和精确,课本上很少有估计、猜测。猜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表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会是怎样的?它会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猜想:正方形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用猜想贯穿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且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也在猜测中获得有效发展。学生的猜测可能是经过周密思维符合逻辑性的;但更可能是稚嫩无序的、甚至是错误的。作为教师始终应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当学生猜错时也不要泼冷水,不然就会扼杀学生的数学直觉。因此,直觉的产生首先需要有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能放开胆量,敢想、敢说、敢猜。

2.留足充分的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先提供一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商都是3,于是觉得非常奇怪,产生探索的欲望,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时再让学生根据已给出的式子,自己编出商是7的算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从人人动手编题中体验到了除法中各数间的变化,悟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师应当提供机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悟”透数学知识。当学生使所学内容的整个知识系统在头脑中形成非常直观浅显,非常透彻明白的东西时,也就达到了“直觉地把握”。 3.摆脱禁锢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发散

研究表明:无意识的思维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必然具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就可最为自由地去作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必须开拓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思想集中在某一解答或某一方法上。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基本途径有两条:第一,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如在教学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在计算中,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几何图形的求积中,找不同的解法等。第二,应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如:如果动物园的门票每张10元,某校组织48名同学去公园玩,带500元钱够不够?这一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他们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增加数学直觉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篇2]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想学、乐学。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学生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发展学生思维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例: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1.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超过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200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6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1260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就可以求出问题了。

2.用综合法分析:刚好和分析法相反,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求出要求的问题,分析过程略。

(二)利用实物演示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先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进行观察: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4条,长方体的棱可分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然后思考分析它们的面、棱和顶点,加以综合,总结出长方体有6 个面、12 条棱和8 个顶点,以及其他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在情境导入中设置了3个问题:1.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今天是什么日期?2.你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3.小明今年10岁了,可他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首先由说自己的生日和今天的日期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了解学生已知“年、月、日”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特别是第3个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2+18=60中得出:60-42=18;60-18=4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后出现了以下几种解法:

生一: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综合算式: 55×5+45×5(解答略)

生二: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综合算式: (55+45)×5

生三: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两辆汽车的速度和。由此可列出方程,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5=55+45

生四:甲乙两地距离减去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

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55×5=45×5

又如:在练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变式题: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梨树有多少棵?

算式是:300÷25%=1200(棵)

在学生解答后,我首先要求他们改变画线部分的条件自编应用题。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把画线部分改为:

(1)梨树是苹果树的25%,算式是:300×25%=75(棵)。

(2)比梨树少25%,算式是:300÷(1-25%)=400(棵)。

(3)比梨树多25%,算式是:300÷(1+25%)=240(棵)。

(4)梨树比苹果树少25%,算式是:300×(1-25%)=225(棵)。

(5)梨树比苹果树多25%,算式是:300×(1+25%)=375(棵)。

编出了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其次,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问题自编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计中,也改编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1)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算式:300÷25%+300=1500(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算式:300÷25%-300=900(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几倍?

算式:300÷25%÷300=4

通过一题多解及改编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的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应用题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就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作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1-23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11-23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2-30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1-2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26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