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有旧时说,兴趣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跳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阅读能力应以理解为关键
《谈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阅读能力是以感悟、理解、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独立阅读能力,我认为,学生至少应该达到以下两条:一是读懂;二是会读。
(一)读懂
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带领学生从文章走个来回。”就是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任务是使学生度的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
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等。不管是那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一遍就要一遍的收获,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读。
(二)会读
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是:
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势,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1、规定阅读的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2、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3、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指点阅读的常规。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四、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一)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离开学生的阅读、思考只是一句空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读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了的讲出来,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全班经过讨论还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以必要的讲解。优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课的讲读。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但确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体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对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必然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学生往往会提出让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应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对学生那种克服从众心理,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提出的问题妥善解决,使不同意见得以发表,切不可压制、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讲读《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谈自己喜爱谁?为什么喜欢?多数学生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老实、谦虚;当我正在称赞大家时,有位学生突然大声说:“它还善良”。这是我课前没想到的,于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继续讲讲课文中哪里体现了陶罐的“善良”。学生讲出在课文结尾段写陶罐被文物工作者挖出后,请求人们快把铁罐挖出的话中体现了陶罐的“善良”。我对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创新精神大加赞赏。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气氛异常活跃。
五、要增强群体观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可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曾听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在讲到写泸定桥地势险要这段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敌人为什么只拆掉桥上的木板,而不炸毁这座桥?这样不就可以阻挡红军过桥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他巧妙地将问题交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理解了,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炸桥,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拆掉桥上的木板,对岸又有他们的重兵把守,岸边又是悬崖峭壁,桥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这些铁索红军是插翅难过的。从课文中写敌人的喊叫声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个教学事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
《谈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知识来源于实践,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谈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培养 [篇2]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读书人。朱永新教授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一个爱读书的语文教师,不会喜欢布置抄写10遍、20遍的课外作业,也不会喜欢发大量的试卷,而会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走向大自然,去阅读、欣赏、感悟、体验。而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思接千载、神采飞扬。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蜡烛,而变成了引路导航的灯塔——既照亮别人,又永葆明亮。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教师中大力开展的“读书活动”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其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应该尊重学生阅读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总之,老师家长要在“开卷有益”这一大前提下,不要太多的干预,让他们自主选择,愉快地读, 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收益会更大。
二、 摒弃功利,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社会的影响,作业的繁多,考试的名次,造成学生和一些教师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往往只盯住分数,对阅读的期望,也只是希望用速成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这是课外阅读认识上普遍的误区,是极为有害的。因此,在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后,就要对学生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使他们摒弃功利思想,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特别要从“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人生天地间,物质生活是有限,精神生活却可以广阔无垠。高尚的文化、精美的文学,都是构成我们精神家园的材料。青春做伴好读书,为了美好的一生,我们要主动索取这种巨大的幸福。“腹有诗书气自华”,坚实且丰富的精神底子和心灵家园,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是人生发展的不竭源泉。
阅读内容的选择是课外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课外阅读不能只是口头提倡而放任自流,并不是所有读物都适合学生阅读。现在读物繁多,鱼龙混杂,有些快餐式的休闲书不能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旋律,另外,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学生信任教师,他们首选教师选择和推介的书籍,教师要广泛阅读浏览,认真比较挑选。选择的读物要既有人文性,又贴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不是简单地迁就学生已有的目光和审美水平。覆盖面适当放宽一些,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丰富精神世界。
三、营造氛围,构筑积极和谐的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自主的心智活动,阅读和思考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学生自主阅读,要写出对作品的评价和感悟,每周都要交上阅读笔记。他们不断从文章中汲取营养,用审美的体验去品味生活,用拓宽的视野去感悟人生,笔记中有对读物的选材内容、写作手法的评价,有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感悟心得,有从文章生发的联想想象,有欣羡文章而模仿的写作……文章多姿多样,异彩纷呈。面对内容迥异风格多样的读书笔记,教师如果只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或只签“阅”,虽然这已经尽到检查的责任,但这种淡漠的反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兴趣淡化。这种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漠视,是“资源”的浪费,教师应该用科学艺术的方法,利用学生资源,寻找符合学生心理的评价机制,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自由、主动、多元的阅读氛围。教师要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活动让他们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从而保持阅读的兴趣,共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整体素养。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开阅读推介会,让学生自己介绍优秀作品,以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发表阅读心得,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精神收获;交流阅读方法,帮助同学掌握阅读技巧;甚至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困惑提出来,借助同学的力量,寻求同学的帮助。
四、熟读成诵,提高复述的有效性。
复述,看似枯燥实则丰富多彩,看似机械实则提高能力。它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课外读物中的优美句段,更应该熟读成诵,成为自己的积累。周恩来说:“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生。”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让儿童在记忆力最佳时期积累一些规范的语言,必将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有课内教学替代不了的功能,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养成喜爱阅读高品位作品,精美文化的习惯,为学生打下丰富的文化底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谈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培养】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堂提问11-23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1-23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07-14
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11-23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05-25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07-29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07-29
如何有效进行制度建设11-23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