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尤为关键的,其中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重中之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1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教师的言谈举止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形象好与否,所以教师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以身做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如每当发现教室里有纸屑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篓里;发现教室里洁具没有摆放整齐,我亲自将其整齐摆好;桌椅歪了,排一排;在学校的大扫除中,我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等等,渐渐学生也开始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每次打扫完教室也自觉摆好洁具,周五大扫除同学们更是争先恐后要求留下来打扫卫生 。
二、自我管理 相互提醒
我要求每个学生首先管理好自己座位下的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保证每个座位的干净整洁。每天两次定时检查自己座位的环境卫生,做到桌上、地上不留垃圾。放学时,离开教室前先完成三件事:搬椅子、排桌子、捡垃圾。这既是为自己身处的环境负责,又为当天值日的学生减轻负担,带来方便。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习惯不同,有些学生的课桌下总是不经意地会掉落很多垃圾,而且还视若无睹,那么这时就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监督,久而久之,习惯渐渐养成,相信相互提醒也将会成为时时的自我提醒。
三、管理分工,层层落实
一个班集体是一个组织,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各方面都有条不紊。有好的管理才能形成好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当班主任不在时,班干部良好的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指派劳动委员为主要负责人,每天巡视并负责班级的各项卫生工作。各组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的环境卫生,有责任、有义务监督和帮助自己小组成员完成清洁工作。当然,由于年龄小,班主任还是不忘要时时注意,刻刻提醒。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指导,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如此,也养成了一定卫生习惯。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基本上在老师不用提醒的情况下都主动带好垃圾袋,做到不管在车上、公园里还是电影院,都做到“人走垃圾不留”。
四、榜样激励 潜移默化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争做环保小卫士”、“小蜜蜂”等活动,表扬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学生作为身边的榜样。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记得有一次课间打扫卫生室时,我发现不是值日生的孙红灵同学主动帮值日生打扫卫生,我当即表扬了她,随后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并将她的名字记在黑板上的表扬栏里,第二天的课间活动后发现黑板上的表扬栏里多了几个名字,原来是当天值日生把帮助打扫卫生同学的名字记上去了,直到现在表扬栏里的名字每天还在不断更新。每周的班会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我经常利用班会课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了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里每周评选出小组的卫生小标兵,以好带差,使整个班级体形成个个争做小标兵,个个比着讲卫生的风气 。
五、家校联系 形成习惯
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此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然而,这些小食品中,有的过期了,有的不符合标准,对小学生的身体极为不利,不但会对影响身体,还有可能传染上疾病,作为班主任我建议他用同
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地习惯。我还注重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而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里有个叫刘阳的学生,衣服脏得不见布眼,手和脖子总是乌黑的,所有的作业本也都是油乎乎脏兮兮的,发现问题后我及时和其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我们在班上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因为家是孩子最主要 的生活空间,家长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学校卫生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鼎立支持,一个从邋遢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对脏丑现象就会熟视无睹。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孩子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2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思想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聘目格。”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因此,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形成的阶段。是儿童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宾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从小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卫生管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个人来讲,使你终生受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许多好习惯都尚未成型,好象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没有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趁虚而入。到那时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正因为如此,养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点之一。
1、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① 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② ②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循序渐进 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高年级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
3、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二、开展讲卫生的主题班会,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习惯。
1、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②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小组长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检查,对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教育中,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3
一、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内容
(一)卫生习惯包括:
1.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
2.其他。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二)生活习惯包括:
1.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
2.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
3.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
4.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一)以身作则法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安排幼儿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不应要求孩子随大人的时间走,如熬夜、睡懒觉等。也不要随便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就可养成习惯。
2.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做好榜样,如果家长在吃饭时挑三拣四,不注意饭后漱口,饭前洗手,有爱吃零食的习惯,就不可能养成孩子好的习惯。家长应和幼儿园的要求一致,要以身作则,才能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形象渗透法 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
(三)强化训练法 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如:在每次过马路时,经常提醒幼儿“红灯停,绿灯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是如此。
(四)定位法 将幼儿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其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
(五)督促检查法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4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可减少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代替。勤洗澡、换衣服、剪指甲,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合理组织体育锻炼,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2、培训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的,有的孩子让抱着睡,这一定是家长培养而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是跟随大人晚睡的习惯造成。要纠正这种现象,首先要培养孩子放到床上能自己入睡的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要给他创造一个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睡不好。一旦孩子有了规则的睡眠习惯,就要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轻易变动。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a、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b、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c、让孩子自己吃
d、慎选零食和饮料
e、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生活习惯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造成的。
5、少看电视、上网、耍手机,养成读书好习惯
读书时要阅读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可以是一些带图的故事,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电视剧的剧本。等孩子喜欢上读书之后再去读一些大部分的书。家长也可以陪着孩子读,在陪读一阶段之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读。
6、培养礼貌待人
培养孩子懂礼貌,应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礼仪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所以,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榜样。比如,见到熟人应主动用“您好”等文明语言来问候和打招呼;和长辈讲话要用尊称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后也不能当孩子面对长辈指名道姓;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和长辈入席,并注意饭桌礼仪,同时告诉孩子不能私自开始吃饭,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能高声喧哗、乱夹和乱丢食物等。
7、培养初步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要注意不把一些危险性的物品放置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如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要妥善安置,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其次,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提醒,尤其是外出时不要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遵守交通规则等。第三,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10-16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06-17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11-2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方法11-28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02-21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11-27
如何培养宝宝的良好情绪11-17
如何培养良好员工心态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