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1-23 15:11:5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培养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组织了一个网页制作兴趣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主题的网页,组内成员各自有不同的分工,由小组长负责牵头。网上提供几套学习软件、各种素材及一些网址,由学生根据这些资源自行去学习、收集素材。遇到问题,由小组成员协作解决,解决不了的提请老师帮忙。一学期下来,各组都上交了一份比较成功的作业。学生感到,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培养了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唤起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和协作意识

创新实践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使他们想创新。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的规则中,提高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作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首先,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受个人功利主义的影响,很多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愿与人协作;其次,学生没有看到协作的优越性,他们简单地认为“1+1=2”,而在协作中恰恰是“1+1>2”。小组成员互相提醒,制作最好的一组获胜并得到老师的奖励。学生意识到,竞赛的成功依赖于团队协作精神,没有默契的协作,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唤起了学生的协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使学生看到协作的优势,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协作。

三、推动以协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创新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很容易提高教学效果的,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引入另一种学习模式---分组协作学习法,通过灵活采取学生分组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往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小组间的多向交流,使协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协作中碰撞,达到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效果。协作的形式有三种:

(一)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各小组成员均按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成功协作的途径。

(二)小组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协作的内涵,小组之间的协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师生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学习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导者转变到如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并且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导”的作用不只是学习任务的分配者和最后小组汇报的组织者、评价者,而是在学习的进程中组员遇到了困难、发现了模棱两可,单凭讨论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时,就由教师来答疑、指明方向,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我们还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讨,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加快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意识的源动力

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原因就是:老师不允许他们玩游戏、上网聊天。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l、情境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会学、主动探讨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入课堂的技巧,在形式、内容、语言及情感动作。例:教六年级flash动画中的“过渡动画”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想学“过渡动画”的兴趣,可以演示了事先做好的一幅动画:一朵彩云变成一只小熊的头,小熊的头也再变成彩云。学生看时惊奇、好奇,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习起来就能主动,眼、耳、手、脑、口都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的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想亲手制作一个更富幻想、想象而奇妙的动画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培养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讲修饰powerpoint幻灯片时,设计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自己的个人简介,要求有艺术字标题以及图文混排结构。在制作作品时,学生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交上来展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姓名作为艺术字标题,旁边配有学生本人的相片;有的把自己的各科考试成绩输入到文本框内,用艺术字标题注明是哪一次考试的成绩;有的把自己写的短文作为文本框的内容,短文题目则用艺术字标题制作;甚至有学生用“画图”程序画了自画像当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文本框内输入等。当在全班展示优秀作品时,看到别的学生设计的富有想象、各有特色的个人简介,学生学习制作幻灯片的兴趣更浓了。这样既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精讲多练。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明确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目标要求。简明叙述,大量时间要交给学生。精讲学生看得懂,理解的内容,多练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技巧。

4、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这样既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又让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

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三、鼓励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

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例如,在讲“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把所有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击”相应的连接,打开相应的具体文件并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申请一个邮箱地址,他可以“点击”“申请邮箱地址”的连接,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网站可申请到免费邮箱,他可以“点击”“提供免费邮箱网站”连接,查阅相关的信息。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新知,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学习效果差异大,如果对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难免会使差异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针对年级和接受能力不同,可以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在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时,可以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要熟练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以及会根据幻灯片主题的需要自行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过渡和纹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而对高层次的学生要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11-23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

略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0-1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