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从讲清作文目的着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性,为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进步构建平台。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新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写发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只要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才能在作文实践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了引导学生作文的重要意义,我就详细讲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修改论文的事迹;陈景润为攻克一个难题整整奋斗了十年,在取得了重大进展后写出了第一篇论文,但因论文叙述没有条理,语言比较繁琐,虽有很大科研价值,却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真吸取了教训,重新修改,改后的论文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发表后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轰动,从而一举成名。通过这件事例的启发,使学生产生了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1)针对问题。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作文。从针对学生作文的素材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事实来指导学生的作文,比如有些学生难以完成“整篇”的作文,几句话后就无处下笔,无话可说。针对这类作文病症,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指导,这类病症就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做一件事,再把自己所做的事写下来,于是学生就会去帮妈妈洗衣服、做饭等这样写出的文章仅有内容,并且突出了品质,也使学生对家务的认识更深了一些,并且从中受到了教育。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不断进步构建平台。
(2)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我们做好一项工作的动力之源,我们作文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生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于此同时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过程中,部分小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困难,些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耐心指导、点拨、因为小学生是不会一下子就能写好作文的,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认真指导和耐心培养。
二、从激发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构建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而要激发兴趣,就要抓住并把握学生个性心理,因材施教,排除学生在写作文时心理上产生的诸多障碍,为学生作文创作构建平台。
(1)“奇”而有感。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这个优势,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名人传记、童话、寓言等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学作品,先让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从而对作文教学产生普遍的好感,赢得学生心理上的主动。例如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安徒生写的其他童话故事,结合《狐狸和乌鸦》讲《伊索寓言》里另外的寓言故事。同时,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收集这方面的故事材料,写下来讲给同学听。由此,学生会对作文产生普遍的好感。
(2)“趣”而有感。抓住小学生的好动心理,老师根据要写的作文内容,首先组织一、二次有趣的课外活动,然后给学生写出作文题目,如《记一次课外活动》、《一件难忘的活动》等。这样,学生就对这次作文有了经历,印象深刻,内容具体,在心理上可感可知,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且学生对这次作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可以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写作,在心理上增强了写作的自由度。
(3)“巧”而有感。不定期地选择一些学生的习作或课文、课外读物上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文章,进行有侧重地讲评,由单一到综合,按字、词、句、篇的顺序。有针对性地逐步深入,讲作者在用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巧妙之外。如选《海上日出》讲词语的运用时,重点找出描写太阳升起的词语,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如果不这样写,该怎样写,引导学生反复回味作者用词的巧妙、准确。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学生由对作文的敏感变为对生活的敏感,为观察、感受生活,进行创新写作有了心理上的动力和平台。
三、从观察,感受生活在着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类指导,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构建平台。
语言来自生活,语言中没有生活,就犹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通过观察,感受生活,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构建平台。
(1)指导观察。触景生情。观察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的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物,想象为什么这样,把所见与所思结合起来,不但训练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语言富有逻辑性和形象性。比如,有一位女同学在题为《爸爸的烦恼》这篇习作中,她细致的描写了她爸爸抽烟的细节,点烟、抽烟、掐烟,点烟、忘抽、忘掐、烫手;欲点双罢;抽了两口又掐灭,又点上剩下的后半截等。分四个阶段,把“爸爸的烦恼”一层更进一层地刻画得鲜明生动。她在习作中最后写到:“我不知爸爸的烦恼有多少,只看见烟灰缸里一支又一支的烟屁股竖起来像一根一根砍伐过的树桩,唉!爸爸的烦恼是有根的。”这样耐人寻思的句子的确不多。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引导感受。有感而发。俗话说:“没吃过葡萄,不知葡萄是酸的。”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活动本身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使学生有感而发,让同学们述真情,说真话。如在一次学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上输了之后,我抓住这个“点”,给学生安排了一篇作文,主要围绕我们为什么输了这个中心问题来写。一石惊起千层浪。同学们因些事而各抒已见,谈班集体团结,谈裁判不公平,谈丢了集体荣誉等。同学们在习作语言中透露出一股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充满了深厚的集体主义情怀。这次作文与开班会结合起来,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
(3)辅导体会。一吐为快.为了让学生写好一篇野外活动的作文,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野炊,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进行了一次生活能力的训练。在活动中,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野外生存的困难和不易,然后让学生把所学习过内容联系起来,使旧知识与新体验产生共鸣,一吐为快。学生在习作中,不但说细地写出了自己在野炊中遇到了困难,而且言因情生、言因意发,学生作文的思想语言空间在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体味中不断走向宽广,写作素材的储备量日益增大,作文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从评改习作落脚,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评改互补,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构建平台。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双是学生作文创新的起跑线,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作文评改,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1)由讲而改。讲典型,选择一两篇具本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或有较多败笔的作文,让小作者本人当堂宣读。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写成功或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大家进行讨论,修改,再由小作者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最后形成综合意见,建议小作者应该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改。这样,小作者和其了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开拓。
(2)由改而评。抓自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经过自改之后,显然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思路较之先前更深刻的认识,抓住这个契机、把字、词、句、篇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糅和在一起,师生共同讨论,讲评,求同存异,引导思路。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一篇作文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由评而品。首先选择几篇不同题材,写得较成功的作文,师生进行集中评改,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把评改前后的作文进行经较鉴别,获得评改之后的几点体会和收获,最后把这几点收获进行“回炉”,反复品味,使学生能够更深一层地理解被修改部分的奥妙,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和乐趣,提高欣赏水平和构建平台。
五、从讨论探究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升的构建平台。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书内容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改则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唤醒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创主人而且是作文创新的主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有所进步,进而使作文课堂有所创新。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成不了主人,就只能一贯的相信课本,深信教师,畏惧权威,就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要培养学生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就必须让教师给学生的作文不能给死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让学生明白,教师和他们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创新,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和质量。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作文的写作方式方法技巧等,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价值和地位不容忽视,只要充分肯定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意识,才能培训学生的自我创新的能力。
(1)从谈而论。从与学生谈话中,或从其它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谈起,使学生从中明白作文的含意,使学生在作文中正如我们说话一们,心中积蓄,不吐不快,因此,只有让学生参加讨论说话的行列,学生才会在作文上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谈话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谈话活动的参与者,把这次谈话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谈话活动中学习,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去写参加过的活动,就能想得出,写得出,并且有兴趣写作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2)从改而论。就是在批改后的作文中而进行讨论,讨论为什么能用这个词而不能用哪个词或字,要求学生自批改作文之后从中获得的教训启发等。使学生能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吸取这次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明白改动后的作文与改前作文相比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从中明白作文的遣词,造句和前后文的搭配等为什么会这样,或为什么要这样。用这个词和用哪个词有什么不同和什么好处等,多一些为什么的想法,多用这些为什么来解决作文中从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达到提升作文水平的一个步骤。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从论而获。就是要求学生从谈论中而获得在作文中应当如何写作如何才能把今后的作文写好。才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精彩而吸引读者,才能使作文内容前后不矛盾。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果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写作的方式方法中有到启事,那么等于给了学生一把探索和识宝库存的钥匙。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重要板块和集中体现,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从对学生构思的指导,到素材的准备,写作成文,修设点评导绪环节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构建自由发展的广阔平台,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善于肯定表扬学生的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中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苹果》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习作中,要求用玩具编写童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这方面我先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1-2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11-23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1-23
如何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1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11-23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11-2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11-2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