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总的要求,也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新的课程标准在总要求的指导下,分别就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活动、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就这三方面结合小学数学第三册《8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问题.
一、通过数学学习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多样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单一模式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乏,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导致学生不能积极有效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8的乘法口诀》是在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乘法口诀的一定基础,也逐步摸索到乘法口诀在文字叙述上的一些规律.因此,我们先采用电脑显示:从岸边跳入水的一只、二只……青蛙,学生跟着朗诵在幼儿园时就已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来复习已学过的口诀和揭示本堂课的新知“8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用问题的形式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现实的、有意义的,更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便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了已学的旧知识作保障,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充分的自信,积极参与的渴望,自觉主动地融入教学学习之中。
二、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的个体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穿插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8的乘法口诀》一课的重点是记忆8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无意注意仍是学生的主要注意,因此设计了让学生数1只螃蟹几条腿,2只呢,怎样列式,并根据以前的知识学着编口诀。学生编出来以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剩下的8的口诀让8个学生组成一组,每人手里一只螃蟹来共同合作完成,在抽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完成8的乘法口诀。这时发现全班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抽了几个平时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回答正确后脸上露出颇为洋洋得意之色,一是为自己找到了新知识的答案,二是为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而从心里感到快慰,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培养,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下一项学习活动中。教师再因势利导,开展“买东西”的活动,学生们更是大胆踊跃地参加,让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三、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老师来一肩承担,造成了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在《8的乘法口诀》中,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从同学的角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小组编口诀时,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仅为他鼓起了掌.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老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无论我们身处何境,自信,都会促使我们奋勇向前.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值培养自信心的好时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2]
前不久分别对我们实验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中询问同一个问题:“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考得怎样”,结果只有10%的孩子自信地回答:“考得很好!”而85%以上的孩子却显得沮丧:“没考好,只有90分......”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由于在学习生活中很难得到应有的赏识,久而久之便会丧失自信心,一旦遇上真正的困难,就会畏惧退缩,很难靠自我鼓励渡过难关。没有自信就没有创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应成为当今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当务之急。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树立自信心的环境。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生自信心就较强,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的关键还在于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原有方式,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等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体现,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应在课上采用民主性的教学语言和体态用语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体。比如当教师进教室时,可以饱满的精神、亲盈的笑容来放松学生的神经,除去学生的戒备心理;比如在讲课前,教师可用“咱们班发言最积极了,最喜欢动脑筋了……”等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再比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的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切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又如当学生有了新看法或取得学习成功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励他们更深入的探索、学习……当然,教师的语言、体态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要不然会适得其反。
相信,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心与创新的种子。
二、给予自我表现的学习机会,提供一条树立自信心的途径。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一定要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努力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决不替代。”
1、精心设计问题,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表现自己。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做到不问无用或无效的问题,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铺设一条有趣而感兴的探索之路。比如在教学“圆周长”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1)(师板书:圆周长)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
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题的思考之中,不用老师说一个词,学生就明确了此课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也就很快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圆周长与什么相关,圆周长公式是怎么样的”,为下一步学生的积极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这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
(2)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教师为学生提供直径不同的(2、3、4、5、6厘米)的圆若干个,并提供线、直尺、卷尺、剪刀等工具。由于材料多,学生有米可炊、信心十足、思维活跃,绕线测量法、滚动测量法、折叠量弧法、剪量法等均被学生不言而喻、不谋而合。
(3)圆周长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并引导学生看一些“流动圆”,并想想这些圆的周长怎样测量,从而为下一步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由于前面的手、脑、眼并用,圆周长公式推导中的关键“л”就很快被学生发现。而在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逐渐地加强。
2、加强互相合作交流,发扬合作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讨论、合作交流,是很必要的。比如在前面圆周长测量这一节课上,若采用小组合作法,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滚动测量时,两人合作测量的速度与正确率明显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想法,有利于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确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比如前面“圆周长”测量中有一位学生运用把圆折成十六个相同的小扇形,并通过测量小扇形弧的长度,计算出了圆的周长的折叠测量法,他就是以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测出相似结果为依据,坚定自己这种方法是正确的。
总之,在教学中,加强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训练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表现自己。
大量单一的练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呆板的知识,根本不利学生的发展,但不进行练习,学习的知识又得不到巩固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新能力。比如在复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时,设计一开放题“34□?”填上几能被3整除,一道题就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又由于答案多而不唯一,因此各个层次的孩子都能答,都愿表现自己,并由此找出了一些规律(比如□里可以填2、5、8中任何一个数等),这无疑是新的突破。又比如在学习圆周长后,让学生走出课堂量量花坛及树杆的周长,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更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了数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三、制造受挫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一次树立自信心的考验。
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若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们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当然在让学生“成功”之前,也要让他们经历挫折,让他们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以后他们在遇到真正困难时,就不会气馁,不会放弃,凭着对自己的自信,迎面解决、排除困难,向胜利前进。让他们在经历失败挫折的过程中,养成百折不绕、不懈进取的精神。如在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中,可先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很快有学生发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他们认为只要分母呈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当时,我没直接肯定或否定。很快有学生提出异议——像分母是10、50、100等是行,而分母为30、70、300、1100的分数就不行。这时,我及时对两种意见作了点评,并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继续自主探索。在经过几个回合后,学生终于兴奋地找出了规律。
感受着学生经过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学生获得成功不但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有利于培养他们勇往直前,不屈不绕的精神。
总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坚持的教学目标之一。孩子是学校的孩子,他们更是父母和社会的孩子,孩子还小,他们的心灵还很脆弱,要想真正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我们活泼自信、开拓创新的下一代而共同努力吧!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关文章:
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11-23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11-23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1-2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1-2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11-23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自信心11-23
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11-23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