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

时间:2022-11-23 15:10:3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创设情景,增强情感体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制造幽默氛围,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引导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已尽,趣未尽之效。

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情景,增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况。采用情感教学是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的有效保证。创设情景,采用情感教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中的情节通过语文、图片、实物演示,动作演示等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觉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求知欲。可谓教中有学,学中有乐。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

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这些问题能否有效地启发思考,揭示矛盾。一般来说,说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1、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的,体现重点难点;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心求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用巧妙的提示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3、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要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设计问题,力求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有用”的目的,而不是做那种简单的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制造幽默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聊天,有时还说一些调侃的话,而这些话可不是胡说八道,它们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五、积极引导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更多的知识

《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课已尽,趣未尽。

优秀的教师都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他们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了名种结尾,有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和丰富课文内容;有的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生活做细致的观察;有的鼓励学生去探求科学的奥秘。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好的课外作业,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延续,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熟练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保证。

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 [篇2]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考虑如何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1.联系实际,引发好奇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意识不强,但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感和好胜心,基于这个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精心设置疑问,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先得较为重要了。

2.培养观察能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创设疑问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x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x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再采用在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里装沙实验的方法得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了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了。

4.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知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剪一剪等实践活动,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让他们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总之,就是使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具有集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处理好教材,尽可能大力挖掘教材资源,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动手操作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5.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点,设置有趣的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2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颗小五星,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趣味练习,发展学习兴趣

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地设计一些练习题,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使学生乐学不倦,勇于再攀。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王阿姨用一张长12.56厘米,宽9.42厘米长方形的米皮包线。她怎样包才节约米线?你买哪种比较划算?先让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实际算一算,得出结论。然后找学生汇报结果,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创造性解题的乐趣,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我用了通俗易懂的话让他们记住:"瘦高瘦高的装得少(体积小)矮肥矮肥的装得多(体积大)"。这样的设计既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说明巧设练习可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7.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不要灰心,只要加倍努力,就成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习各自需要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8.通过鼓励创造,升华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对学生准确回答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并加以鼓励,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倾注更多的宽容、尊重、理解、信任等,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形成想学、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哪怕只是一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或者是一面红旗,一颗星,都会达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不分大小,都要给予鼓励性评价,能给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满足,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领悟创造的愉快,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升华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然而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学生的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配合默契,这样的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相关文章: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与兴趣11-23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1-01

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1-23

初中数学思维如何培养10-2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1-23

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