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为了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思维载体。数学语言简洁、抽象、概括、直观,它们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文字、符号、图形三位一体;(2)精炼、准确、简洁、可变;(3)直观语言与抽象语言互相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善于将叙述语言翻译成专用的数学语言,并正确地理解它,才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是通过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来体现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主要途径。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数学、学会数学,归根到底,就是数学教师能正确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概念、定理教学中揭示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制约其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叙述精炼,前后连贯,逻辑性强,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门术语,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结果遗漏了概念和定理的重要条件,从而造成学生印象模糊,不能很好领会教师所讲内容,甚至是错误理解。
2.在数学符号教学中揭示数学符号语言含义的深刻性。数学中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只有深刻揭示其含义,才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来解题。
3.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形语言的能力。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形,包括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几何体间的位置关系;几何体中各元素在平面上、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相对于特定位置的排列顺序。其次要通过对图形的分割、补形、折叠、展开等直观处理来辅助解题,培养学生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
4.在书面作业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书面表达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高考都有很多考生因书写不规范而影响得分,要改变这一现状,只能通过教师解题表述规范的样板和学生严格的书面表达的长期训练来完成。在书面表达上,主要应做到思维清晰、叙述简洁、书写规范。例如在数形转化和设参换元问题上,严格要求学生在关键的转化步骤、图形的绘制、变量的限制范围等方面,做到严谨规范。
5.在应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提高应用能力。应用问题要通过数学方法获得解决,首先必须将其中的非数学语言数学化,摒弃其中表面的具体叙述,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本质,形成数学模型。同学们要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从而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最终提高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既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能相互转换,又能够条理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述解题过程,还能从纯文字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语言是数学信息的载体,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把书本上的数学信息传输给学生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既然了解了数学语言的特点,懂得了数学语言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并知道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我们就应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篇2]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慧发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一、规范课堂教学语言,教师率先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10页"算一算"时,我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买电器》时,我创设了到家电商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家电商场逛一逛,你们高兴吗?可它们的价钱不知道。请同学们猜一猜好吗?(师出示图片)提问:台灯的价钱是比70少3的数;电饭锅的价钱百位上是2,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十的一半;vcd的价钱是由4个百5个1组成的。使用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猜价钱,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游戏中走进数学。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小朋友往储蓄罐里投硬币"等生活情境,这样信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随之被激活了。"
三、重视训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
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2、小组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钠认变,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向非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3、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首先注意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
其次,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是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在学生讲述时,要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抓住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致,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总之,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和原因的,当学生要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时,就必须要讲清前因后果,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从课堂开始,从点滴做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11-0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09-07
如何培养3岁宝宝的数学思维与语言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08-19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11-16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