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11-23 15:10:42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寄宿制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养成教育,尤其是在中年级开始阶段。

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年级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各地出现了学龄儿童逐渐减少,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父母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当前农村寄宿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就离开父母,开始住校寄宿生活,所以在卫生、品德和学习等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具体原因分析

1、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

大部分学生的家,多处在边远贫困山区,有的刚解决温饱,有的还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和学习要求等意识还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卫生习惯上和礼貌习惯上,由于生活困难,很多家长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与子女进行认真沟通交流,学习上更没有精力过问,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家庭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2、缺乏启蒙教育

在低年级阶段,这些学生在偏远村小学求学,甚至有许多学生没有经历过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所以学习兴趣较低,加上小班教学,一个学校只有几个学生,所以对于教学课时也不固定,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养成作业拖欠、肆意妄为的习惯。中年级进入中心小学以后,相对于不住校学生,有父母督促,学习的时间有保证。而住宿在学校,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那些原本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就会沉迷于其他事情,忽视学业。这样,导致这些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部分教师没有完全转变教育观念,一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

3、细节教育的忽视

每年都有一些学生从村小学到我校寄宿就读,而这些学生由于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到我校寄宿后,很多行为习惯都要从头开始培养,但学校往往重视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忽视其他生活细节。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1、少年阶段是人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12岁正是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所谓“子训始稚”,“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正当始于蒙”,“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都正确地指明“养成正确的习惯当从儿童开始。“儿童少年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成教育也是一种人格和人的行为品质培养的基础工程。

2、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无论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学生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更为可怕的是家长把孩子的一切劳动都包下来了,帮他们洗衣服、洗脸、喂饭、叠被子……,这样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孩子不懂自己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情况。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虽然知识丰富,头脑发达,但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就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要切底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作为学校,主要是通过课堂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来说,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逼着他每天需要自主参加生活实践,寄宿制学校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潜在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弥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缺陷。

4、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方针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养成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寄宿制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根据各班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性,才能发挥对孩子的最大教育。而前提是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              

2、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做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寄宿制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远离父母,想家情绪比较突出,三天两头就想回家,尤其新生较突出。为此,学校除了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外,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采取了学校历年来较成熟的一些兴趣活动。如鼓队、棋弈、、美术、书法、体育、舞蹈等兴趣活动,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快乐,结交朋友,逐步淡化想家的情绪,慢慢适应了寄宿制生活的规律,从中体会到寄宿制生活的快乐。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因此,我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有队角、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等等。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习惯。我还和生活老师一起,美化寝室环境,在墙壁的四周贴上文明标语,如:被辱整齐、讲文明、讲礼貌、团结同学、按时就寝……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

4、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适量的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自我完善管理的过程。由于学校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是便于教师管理的角度而制定的,学生是被管理者,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按要求去做,无法发挥他们积极主动的一面。因此,我们采取了定期召开班对委会议;培训班队委的做法,只要是在职班队委都要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比如卫生方面,让学生参与检查、评比、监督,师生共同参与后,学生发现老师随意丢垃圾,特别是烟头,学生有权对教师进行“教育”,效果特别明显。另外,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纪律管理,包括在制定学年学校工作计划时,让学生也参与,使制定的工作计划师生都能了解,并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结语:寄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不断完善,让山区的学生也能在他们人生的起跑点上拥有良好的基础。

《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必须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近年来,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不少家长舍近求远希望子女能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就读,姚店镇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正迎合了教育需要的这一新变化,也是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全新实践。我校现有学生1003名,住宿生就有486名,将近占了全校学生的一半。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吃、住、行、学”上,具体表现在:一是管理难,尤其是小学1—3年级的学生,年龄均在6—10周岁,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都非常差,稍加放松,便出现问题;二是交通难,寄宿制学校周末学生放学集中,普遍存在超载现象;三是吃喝难,由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制约,学生食堂小,不能保证住宿生全天用开水;四是自主学习难,由于受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淡化,自主性学习的行为缺失,依赖性强,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情感脆弱,往往坐享其成,贪图享受。我校是2017年8月整合的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规范住宿生的自觉行为,这成为学校管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几年的研究,现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谈一谈

一、发挥表率作用,增强养成意识。 

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垃圾随处可见,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时,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做为教师应起到“表率”和“身教”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 第一,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纸屑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第二,班主任、宿管员应率先垂范。班主任、宿管员与住宿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在身边,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宿管员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劳动中,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在宿舍中,宿管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内务整理任务。另外,班主任、宿管员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真正起到“师表”的作用。 

二、规范常规制度,落实行为训练。 

新入校的同学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 第一,注重学习对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逐条对照找差距,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使学生明白道理,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二,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行为。通过培养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自觉履行行为规范。 例如:可以通过班集体活动锻炼学生的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力。有的班利用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了几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漫的学生成立后勤小组,要求他们在校运会期间按照赛程的时间,给本班的运动员按时送水。有的班实行班长轮流负责制,要求学生任职期间负责班集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这样不仅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而且增强了这些学生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此,班主任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训练,促进学生自我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习惯养成。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年龄大约都在7至14岁之间,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性格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处在健康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因此,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成才。 第一,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较差,为了能够使他们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并不断提高自理自立能力,我校对新入住的学生,均安排在同一个宿舍并指派宿管员专门陪住,亲自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会刷牙、洗碗盆、整理床铺、清理卫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孩子们自理自立能力逐渐增强,然后再步入正常的管理轨道,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安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仅7—9岁就离开父母来校住宿,他们因受不同家庭的早期教育而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为了给他们营造出一种学校如家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每天都安排了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成立了许多兴趣活动小组,每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活动均有专人负责进行组织和指导,在学生的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然而根据他们的特点与爱好组织相关体育、绘画、唱歌、跳舞等活动,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使他们感觉到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能够在学校安心地学习与生活。   

四、开展评价活动,激励自我养成。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宿舍之间的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宿舍长”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等活动,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五、加强监督矫正,实现全面提高。 

第一发动学生自我监督,互相监督。我校少队部成立少队委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组队,协助值周老师在校内维持学习及活动秩序,监督环境卫生。大队部印制了“红袖章”,发现并制止违纪行为的每次奖励一次,并给其所在班级加分,违纪的学生其所在班级扣分,这样学生在监督他人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监督 ;第二开办“家长学校”,我校开办“家长学校”后,先后组织好几次家长来校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还给家长们印发《告家长通知书》,每月一次,学生的行为在家庭和社会能得到有效监督和训练,教育效果极为显著。 第三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意做好部分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工作。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其成因,不外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诱-惑和缺乏良性教育环境,家庭朋友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等原因。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须对症下药,如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导罚结合”的方式来制止学生上网吧。一方面学校不断改善活动设施,健全班级图书角、活动角,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加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对个别禁而未止的学生严加处罚,连续二次被发现者不得参加三好生、积极分子等荣誉评选。使学生不得不在日后强化其道德控制力,使自己不再跨进网吧、电子游戏室。由于工作方法得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养成教育,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①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校的草坪,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墙壁上的刻画没了;地上的废纸、食品包装袋也不见了;学生宿舍整洁了;学生的吃饭秩序井然,整个校园保持清新、整洁。②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值日工作认真负责,包干区和教室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③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了,班干部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能主动带领班干部对后进生进行帮扶活动;高年级住宿生能主动帮助低年级住宿生,如整理宿舍、打扫卫生以及学习辅导等。④校园里打架骂人、小偷小摸的现象基本消失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 

总之,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我们做为教师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养成教育”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1-18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11-23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0-31

如何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次数11-23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0-19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11-23

如何培养寄宿制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10-29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