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非常重要。所谓综合能力,除了指常规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包涵了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究,手脑并用的能力;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运用、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
一、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模棱两可的知识水平是难以立足的。如果谁要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学习语文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那么很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语文知识传授的精确性,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音形义的知识、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综合运用,而且不允许出现似是而非的答案。看这名话:“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从修辞角度讲,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说明方法讲,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往往有一些老师或学生经常混淆类似的概念。在说明文中,把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成是比喻的说明方法,是极不恰当的,确切的说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准确掌握运用语文基础的能力。
二、熟练的语言技能运用
语言技能除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包括查字典的技能,准确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常用思维方式的运用,思考问题的方法等。下面,我将重点从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每一种文体都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小学生学习语文总是依赖具体情境的,将其语文能力的训练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可以使用教学更有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源可以更好的训练学
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下面,我将以极富趣味性、情节怀的童话为学习的情境源,谈谈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以听童话为先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听辨能力
1.提高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非常被动。童话则极具趣味性和形象性,同时也不乏知识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选择好的童话故事,把故事讲得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做到讲谁像谁,讲谁是谁,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提高听的注意力。
2.要教给听的方法。听,是把信息输入大脑。听的过程,是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将若干形象组合成流动画面的过程。所以一定要使学生边听边想象,边思考的方法,在听童话的训练中,要求学生二要听出主要形象及关系;要边听边想象画面,记住故事内容;三要听出童话反映的道理。学生学会边听边想象边思考,不仅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记住故事中的形象并连成画面,也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概括出故事中的逻辑关系及蕴含的道理。
3.检验听的效果。听的能力,要通过说和写反映出来。在指导学生听童话时,要注意听与说,听与写的结合,结合的形式有:“听”后“复述”;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完整。同时,通过竞赛的形式,比比谁听得专心,说得有趣,说得有创造性。“听”后概括: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培养边听边概括的能力。“听”后辨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判断故事中传达的信息,哪些是真、善、美的行为,哪些是假、丑、恶的行为,培养学生初步的辨析、审美能力。“听”后写:要求学生在听、说的基础上,可以有创造性的把故事进行缩写、改写、续写、扩写,培养学生收集词汇,把听到的,说到的内容用自己的特点写出来。
(二)以读童话为基础,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首先,要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既有课内读,也要有课外读既有集中读,又有分散读。就课内而言,每天利用半小时的集中读书时间。读的方式最好是边读边画边记,把自己的词语、句子先用笔圈画出来,然后摘抄
下来。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自己的童话,也可以同桌共读一篇童话。这样让学生每天都有期待感,每天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课外而言,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后,也拿也半小时,读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读的方式可以是自己独立阅读,边读边记好词好句好段;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读完之后,共同交流各自的收获或感受,做到读有所获。其次,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把握童话特点。童话的特点是具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这正好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因指导阅读时,要凭借图画、音响、表演以及表情讲述等形式,唤起学生想象,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童话的另一特点是趣味性强,这是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学生很容易补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视了故事之间的连贯性与联系性。在指导阅读时,必须注意使学生把握故事结构的一般规律,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这样有利于在读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以说童话为纽带,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带动听、读、写的能力。
我认为,学生说的欲望强,听时就会比较专注,读时就会比较积极,写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说童话,一般要遵循由听到说,由读到说,由说到写的程序。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把说分为“复述性说”与“创造性说”两个类型,分别展开不同的训练活动。常用的训练形式有自言自语说,两人对话说,四人小组轮说,个别对全体说,几个人表演说等。在课后可以开故事会说,回到家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说等。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说的范围。在训练说的能力时,不能只让那些口齿伶俐,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而应尽可能扩大训练范围,让每个孩子都要有机会,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式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说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四)以写童话为途径,培养学生想像力,提早进行作文训练。
就低年级而言,写的能力应该从一年级下学期起步,鼓励学生多写,敢写,培养学生写的欲望。哪怕一次只写了几十个字,都要予以表扬、鼓励。但在写的要求上一定要明确“句子通顺,表意清楚,无错别字。”编写童话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听童话写童话,鼓励学生把听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二是看图编童话,写童话。要求学生把在图上收集的信息,加工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三是观察动植物写童话。鼓励学生根据动植物的特性,展
开合理的想像,写成小故事;四是观察物品写童话。让学生赋予无生命的一些东西以生命,通过物品之间的故事反映现实生活或常见矛盾,体现一定的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五是观察日常生活写童话。指导学生收集身边的趣闻、趣事,合理加工成小故事。这种训练形式,在运用时一定要把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扎实有效的写的训练。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一定要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践越多,知道越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基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一定要改革课堂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预习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比预习纳入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先布置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交流预习时的收获与问题,让学生尝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的基地。具体的预习要求有:(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思考课后习题;(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提出了哪些问题;(4)摘录好词好句好段;(5)观察、识记要求写的字,并组词。这种学习形式,是学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本剧表演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创意改编表演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课本剧改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改编文本。这种形式适用于课文内容有明显的戏剧特点,矛盾突出,场景集中,情节连贯,并通过对话来揭示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小蝌蚪找妈妈》、《南辕北辙》等课文,只要稍作修改,便可以成为一个较好的剧本。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配角色,确定台词,以小组形式进行排练表演。(2)挖掘潜台词。这种形式适用于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戏剧特点,但是有些情节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人物语言有很强的挖掘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像,补充一定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如《西门豹》一课,西门豹要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但课文情节很简单,也没有具体描写巫婆、官绅头子的语言、神态、
动作。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丰富课文中的情节。(3)续编故事。前面讲到的文本改编只是把原文进行再创造,在表演内容上没有摆脱原文的束缚。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根据原文本的矛盾冲突,摆脱原文本的情节的束缚,续编一个新的故事。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有一天,乌鸦又叼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狐狸又从树下经过……”,根据这个情节提示,编写狐狸和乌鸦之间的另一个故事。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空间。
就课外而言,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景。如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讲演,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布置读书、看报、看电视任务,旅游等等,让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使语文学习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途径之外,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1)专心读书的习惯。(2)认真听讲的习惯。(3)勤查工具书的习惯。(4)思考质疑的习惯。(5)背诵摘录的习惯。(6)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篇2]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众所周知,处于小学时期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具有无限的想象力,但是这种想象力仅限于客观事物,他们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进行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再见到圆形时就会联想到太阳或者是气球、汤圆等事情,一看到圆柱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火腿肠或者是金箍棒等事物。在形容圆的时候,教材中要求学生在圆形上随意填出几笔形成不同的图案或者是事物,并讲解它的含义及故事。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画出太阳、篮球、汤圆之类的,但是有个别学生将好几个圆联系起来,画成糖葫芦或者是眼睛等。因此,教师应该因此得到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二、从仿到写,循序渐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年级比较低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知识较少,认识的字词量也非常有限,同时学生对语言的逻辑性也是非常差的。因此,在学习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突然接触完全是手足无措,教师刚刚开始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仿写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例如,一些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小寓言故事等,通过让学生进行仿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语文技能。例如,在学习《手影游戏》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起个带头作用投影一下用手做一些类似于小鸭子、小鸟、小兔子等一些可爱的动物,通过这样的课堂小活动可以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游戏完事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做手影进行仿句练习,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还能够在愉快中快速地提升语文能力。
三、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不久,对于语文的学习还处于迷糊的状态,更不用说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了,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联想,还能够做到在阅读中想象画面,了解文字中描绘出的人物特点和场景,将文章中的整个画面浮现于脑海之中。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还能够接触到很多名人作者的好词好句,学会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怎样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提升。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的时候,文中用黄澄澄、红彤彤等优美的语句形容秋天的事物,将秋天描写得活灵活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句,让学生阅读背诵这些句子,从而提升学生的现想象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这门学科并不具有刻板的特点,它不像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也不像英语那样需要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温馨和谐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优美的语文殿堂中健康地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相关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12-1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11-23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1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1-2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10-2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