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从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效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堂,主要是“师生交流”,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则变成“生生交流”,“同龄人的交流”,课堂气氛变得民主、轻松、活跃、积极、愉快。因此,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科学方法。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简而言之,合作学习就是依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活动、互相提取、互相帮助,依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弥补以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往的缺点。对于初中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互动互助的方式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彻底改变课堂上由老师讲,学生听得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充当“管理者”与“参与者”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根据合作学习已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字串
一、 合作学习的方法
课堂的对子活动和小组都是合作学习形式。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小组成绩分阶法
这一方法是spavin在1986年提出来的。学习小组由成绩不一样的四到五人组成,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教师每周传授新知识,每个学习小组利用教师所发的练习题或其他辅助手段学习课文及其他相关材料,通过互教互问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拼合法
教师把一篇文章分为若干部分,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教师在讲解一部分新知识后,将任务交给各个小组,并提出相应要求。每个组员有各自的任务,教师只给予必要的建议与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小组任务。如在教授生词时,教师明确分配各个小组一定数量的生词,让他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其他学生。由于一个小组中既有优等生又有后进生,因此,一个小组的同学会一起查词典,共同商议这个词的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更有趣的是,有一些同一个小组的学生配合,一个表演,一个比划这个生词,这样生动活泼的教授方法使学生更容易记住且不易忘记。
(三)角色扮演
这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或教学内容提问,规定小组讨论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或其他教学需要组织学生练习情景对话或排演短剧,让每个学生扮演其中一个角色。
(四)调查与组建要合理
1.分组:将学生分成4至6人一组,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制订计划:根据题目,师生一起计划调查的步骤和任务并进行分工。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分工查找资料,教师及时指导。
4.归纳分析:小组归纳和分析收集的资料。
5.报告:各组在课堂上口头报告,或根据需要进行演示。
6.评估:教师和学生对各组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估。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有明显进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口头语言交际能力有明显进步,学生在课堂上敢讲敢说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对话、讨论等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快,此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明显进步。
(二)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交际技能,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改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了欣赏其他学生的长处。
(三)明确意义,树立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为了让学生明确学好语文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我一方面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电脑课自己查询与世界经济、文化以及军事战略的重要联系,并利用时事教育和班会课来组织学生讨论,综合各自查寻的资料信息,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通过听老师讲道理,自己查寻网络并开展合作讨论,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汉语在世界合作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作好铺垫。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学会合作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合作的技能与技巧,懂得在彼此意见不一致时让步妥协,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地参与活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注重学生合作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小组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与小组合作的才华。
合作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合作与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合作方法的渗透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真正为学习的主人,快乐地成长。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篇2]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经过几年的实践,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多的感悟,我觉得组织合作学习中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当好"演员",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主要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理性思考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集体合作的精神。
一、合理搭配, 激发合作兴趣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首先,合理分组。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异质学习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同时小组长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一般4~6人分为一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3个层次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另外, 小组成员不固定, 应经常互换或流动, 使学生有新鲜感, 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经常改变学生在小组中的地位, 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在分好小组后, 为让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 让小组内的同伴一起商量给自己的小组起组名,如用小动物的名称来为小组命名, 有“小蜜蜂组”、“小蝴蝶组”、“小刺猬组”等;用各种水果的名称来命名, 有“苹果组”、“香蕉组”、“葡萄组”等。孩子气、儿童化的组名会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到是十分亲切, 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小组合作的兴趣。
其次,选好小组长。组长的 “官位”不大,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组好不好,关键看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长,每小组两个,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两个学习小组长的任务是课堂上根据老师的教学要求,组织组内的一些学习活动,课后组织大家进行读书、预习新课、复习旧知识。纪律组长的任务是在任何时候都要管好纪律。实行这样的方式,我发觉乱讲话的少了,学习氛围好了。
另外,无论是小组内的组员还是祖上都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精心组织, 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一)培养合作意识
大部分孩子有依赖性,让他们讨论,有的学生就坐享其成,让小组长说,然后老师让他回答问题时,直接把小组长的答案说出来便可。长期这样下去,丝毫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反且会停滞他们的思想,创新无从谈起。于是,我就变换了一种方法,让他们讨论时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小组长推荐各自小组里谁的见解最优秀,谁便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便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了。
(二)培养合作能力
1.培养组织能力。①教师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组员开展合作交流, 使每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②指导组长进行有序的安排, 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 让会说的先说, 不会说的先听后说, 促使每个人得到发展; ③在交流过程中, 要指导组长进行协调; ④指导组长学会收集组员在交流中的不同解答, 并准确及时地向老师汇报。如在教学“分类”时, 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中, 先让小组成员讨论方法, 然后请小朋友亲自分一分, 在分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体会“分类”的不同标准。
2.培养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 培养说的习惯, 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 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①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教学中, 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 给予及时的表扬; 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 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 并加以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 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②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低年级学生, 知识面窄, 语言贫乏, 尤其要求他们“完整、流利”,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 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
3.培养倾听能力。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①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1》时,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了: 这是人们在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我和爷爷在赏月吃月饼、奶奶在过年的时候给全家包饺子……②让学生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倾听是对人尊重的表现, 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4.培养讨论能力。①培养共同探究的习惯。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讨论, 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 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②培养相互竞争的习惯。小组间开展比赛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6》,都是动物的名字,动物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基本上都能区分认识他们了,他们当中大部分小朋友都见过其中的几种动物,我就让他们用完整的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向大家介绍它的外形特点,并让小组间成员先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这样做, 激发了大范围学生间的合作, 学生的合作讨论的火化也迸发出来。
5.培养评价能力。小组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相互评估提供了条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际间相互评估, 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作出正确判断, 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习他人之长处, 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 补充不足和遗憾,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必须建立在“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认真地备课,挖掘出教材中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等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执教《风》这首古诗的时侯,理解古诗内容后,我要求每个小组合作一幅能表现出“风”的画。学生兴趣很高,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有的画的是被风吹弯的小草,有的画的是小女孩被风吹起的长发,还有的画的是小河里翻卷的波浪……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快乐中完成了这次合作学习任务。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其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教《口耳目》,教师请学生先在纸上画人的口、耳、眼睛,然后张贴到黑板上,再把篆文的“口、耳、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知道字与形有相似之处。教师接着把篆文的“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 板书,让学生小组合作: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说理由。学生兴趣盎然,在热烈的议论中,12个生字的音、形、义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轻易地把课后的“鱼、石、网、刀” 的几个生字也学会了。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画,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看动作学字、摆一摆、画一画、编口诀、编儿歌、做一做动作……使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应该怎样合作。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懂得了应该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从而加深了对小组合作的理解,为以后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所选篇目富有时代感,情节活泼生动,许多篇目适合表演,而学生又乐于表演,教师可利用这些课文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在排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合作技能;口语交际课专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设置,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常常会因观点的不同展开辩论,这时更需要教师点拨、指导他们在辩论的同时恰当地运用合作技能,培养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掌握合作的技能。
四、把握时机,适当引放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转换角色,使自己也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一员,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给与学生必要的建议和意见,使他们在不断地合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合作的质量,最终达到使小组合作良性发展。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识字,做一个识字的“有心人”。比如:把广告、标牌当作识字教材,把商标、包装盒当作识字教材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有些识字课,像《一去二三里》《口目耳》都是跟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字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满足其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五、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的几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研究主要归结为一下几种方式:
1、“互帮互学”式
这种活动形式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互相帮助,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弥补了中低层次学生在一些问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但还不能很快或全面解决问题的不足。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有利于未能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都能及时掌握。但在互帮互学中要消除学生之间的歧视情况,所以教师要特别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仿真模拟”式
“仿真模拟式”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复制出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景,然后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活动,意在让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学习内容。
这种小组合作模拟活动形式,其显著特点在于可以激发小组内全体成员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置于数学活动环境中,“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实际体验,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使各层次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但要注意的是,每个角色的扮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尽量发挥每位学生的才智。
3、“主题研究”式
这种合作形式主要是各小组内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结合难易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材料,制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解决方案不同,但得到的研究结果相同。
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自主选择解决的方法,即能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同时从多样的方法中,使各层次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新知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是自主选择材料,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选择材料上予以正确指导。
4、“个案选择”式
这种合作形式是学生在选择研究问题时,也是各层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各成员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方法不同,其研究成果也不同。
这种小组活动形式的特点在于,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丰富多样,各小组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非常感兴趣,参与的热情很高。让别人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时,自己也分享到了别人的研究成果。同样也是因为自主选择材料,教师要在学生选择研究材料时予以正确指导,注意到差异性。
5、“拼图”式
这种合作形式通常是教师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块分解,每个成员以子课题形式进行研究,以便对问题的研究更加集中。当完成一个单元或关联性比较强的几个单元,或在期中、期末复习时,组织学生把平时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甚至整册所学的一系列概念、公式、算理、应用等连结起来,形成系统的认识点,理清教材的脉络,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巩固、深化平时学习的材料,可采用“拼图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除了要独立地完成自己所分得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教学组内其他同学的任务,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筛选”式
这种合作形式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消息来源,小组成员再根据提供的资源进行筛选,讨论出小组认为合理的研究方案。
这种小组活动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使学生合作技能得到训练,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7、“课外协作”式
“课外协作”小组活动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课外合作活动,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协作能力,使各层次学生都获得满足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游戏—竞赛式”小组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对合作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不断培养。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年10 月北京第1版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学科教育 no.6 2000 第7页——第12页
二O一二年九月十日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11-2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1-23
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迁移能力11-23
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11-2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12-16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