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小编整理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你分享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各种问题,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理念和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和障碍,如,对前面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后面知识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本身的单调、枯燥……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他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在亲切自然的情境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两步式的加减混合应用题讲解时,我将春节时的促销活动引入课堂。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在春节促销活动中,凡购买物品超过100元的,可获得两种小礼品。”紧接着我将准备好的各种小礼品摆在桌子上,有男孩子喜欢的汽车、轮船,有女孩子喜欢的洋娃娃,还有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等。我问:“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种呢?”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着自己喜欢的两种物品,正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我把话锋一转:“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哪两种物品吗?”“老师平时最喜欢运动。”我提示着,学生们再次沸腾。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最崇高的、最受尊敬的,对于老师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也有着极高的兴趣,因而此刻他们有着不容置疑的热情。正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里时,我又将话锋一转,“虽然春节已过了,老师还是想买这两种体育用品。今天老师带了100元钱,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买这两种物品,应找回多少元钱?”看到老师需要帮助,学生们立刻响应,有的拿出笔和本开始列式计算,有的眼睛盯着价格表心里默默演算……很快学生们用他们自己的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们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当学生们理解了例题后,我又利用这道题,让学生自己编题、列式、解答。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虽然少了老师讲解的环节,但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依然掌握了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了解到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意识。
二、分层布置作业,激发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切记“一刀切”。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学生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有难度的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思维训练题,开发学生的智力。第二层次:稍有难度的基础题,增加较简单的思维训练。第三层次:较容易的基础题。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并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对于自己稍有难度的作业来做。根据个别生写字速度的快慢,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作业量,还可从三层作业中挑选自己想完成的题来做。如此布置作业,使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三、修正已得分数,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低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好的成绩,受到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受到同龄人的羡慕与赞扬。但是总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理想的成绩而沮丧。为了使学生不因一次或几次不理想的分数而感到压抑,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我与学生们做了一个约定,就是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找老师进行协商,重做练习卷或改正因马虎而做错的题,使自己的成绩可以达到理想的标准。这种方法的运用使他们在不影响情绪的情况下,继续积极努力的学习。而对于从未得过好成绩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老师在暗地里加以辅导,鼓励,就会促使其不断进步和成长。在期末复习阶段,班内有一男生平时学习一般,字迹潦草,常因马虎而出错,每次做练习卷不是“合格”就是“良”。为了让他在期末能考出较好的成绩,我在一张练习卷上做了手脚,要扣5分的题,我只扣了4分,使得本来得“良”的卷子得了“优”。当他看到这张卷子时高兴极了,我悄悄地走到他旁边说:“看你这张卷子做得多好呀!如果这几道题能再认真点儿,你绝对能得满分。”他看了看错题用力的点了点头。有了学习积极性的他,作业变得清楚整齐了,成绩也在一天天提高。正是因为这次老师为他修改已得分数,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对产生了学习兴趣,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理评价作业,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评价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关注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合理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什么地方有了进步,要继续保持,什么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改正。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把作业中的字作为评价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我除了对作业进行质和量的评价外,同时关注学生作业的字迹。“好习惯早养成”,作为低年级的他们不仅喜欢被表扬,还喜欢受到奖励。我针对他们的特点,对作业中的字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如果作业中的字清楚、整齐、书写规范,就在本上印一个小红花,并且标注“好!”“真棒!”等词语;如果作业中的字相对于以前有了进步,就可以得到写有“进步”二字的小红旗,以示鼓励,同时标注“只要努力,你的字一样写得很漂亮,努力吧!”。如果是书写不规范的,如:字写得横斜竖弯的,我就提示说:“字中的横就好比人的肩膀,放平了才端正”;“字如人,人只有站直时才精神,想让你的字和你一样精神吗?快把弯竖写直”。若字迹潦草或出格,我会这样写到:“衣着整齐、精神大方的你,这样的字真是出于你的手吗?这样的字可配不上你呀。”“你的本上怎么长出了‘草’,快把他擦掉。”“出了格的字就像脖子上加了把刀,让老师不忍看。”……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好的地方,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学生的作业清楚整齐了,认真程度、计算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更重要的是生动、活泼的评语给学生以情趣,易于学生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心灵深处的潜能很好地挖掘出来,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1) 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能准确地掌握知识,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指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连乘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a、看题、读题、审题,要求学生观看例题中的情景图,获取信息。
b、通过信息画出线段图和写出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c、以等量关系式为突破口列出算式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利用“思考—问题—点拨—解答”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让给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2) 操作——培养探究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创设学习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动手操作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a、引导操作,让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b、让学生感知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
c、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能得出什么结论?从而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和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 讨论——组织小组学习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途径是多方面的,而小组学习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中的例题转换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书中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情景图,然后提出问题:
a、从情景图的分析说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b、每两个进行比较大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c、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针对这三个问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表达的能力,感悟到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4)反思——进行自测自评
在每节课的末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测自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使学生感受到仍有待努力的地方。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新授后,让学生进行自测自评。
a、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b、你是怎样学会的?学生回答:“通过情景图的观察,从分数单位入手,联系到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而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c、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我还想知道,如果一个整数与一个分数在一起进行加减应如何计算”?
d、你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学生回答:“要善于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规律性”。这样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自测自评,让学生回顾每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说出学习的目标与愿望,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不是一种固有的、前人经验总结出来的东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育提倡的是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自我探索的意识。只有自主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呢?
自主学习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并在实践中加以证实。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这种独立性学习方式,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支持,用启发、引导等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最终能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
(5)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趣设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6)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而真正的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这时“自主学习”就是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之一。
在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角色与任务实际上就确定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唱惯了主角,已经习惯了一种灌输的教学方式。现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将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绝不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应该说,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了,教师的教学更人性化了。
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目标并在课前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重要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水平目标和内容框架,确定某一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群,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构想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这种设计方法的特点是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基础资料,并利用这些素材设计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并让学习者在课堂上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学习目标。当然,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给他们提供帮助。
(7)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者和鼓励者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敢于探索,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良好的教学气氛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才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启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的实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寻求新知。
(8)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去挖掘知识更深的蕴含。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在议中解决问题,共同提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9)强化倾听训练,让学生有序倾听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倾听训练,引导学生有序倾听,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对音乐理解水平的高低。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从音乐课堂中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些倾听指令的训练,如针对乐器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反映,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10)融入音乐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融入音乐游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倾听。当然,教师要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倾听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对倾听有进一步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传话的游戏,或者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判断性游戏,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歌曲以及周围的环境对课堂进行渲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11)结合音乐特性,实施目的倾听
音乐是一项抽象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音乐还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要抓住音乐的典型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节奏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是音乐生存的基础,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的节奏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感情。其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主体旋律,如悲伤、快乐、忧愁等,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将音乐完美地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要抓住音乐的速度、力度、色彩变化等,让学生从音律的速度、力度,感知音乐情感的冷暖,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1-2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11-2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4-13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11-2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1-23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