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时间:2022-11-23 15:11:07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从小学的品德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感恩教育的内容被相机编排到各个年段,呈现出分层实施,螺旋上升的特点。那么,在品德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呢? 结合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进行逐步的渗透教育。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一、感恩家人

家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港湾,每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背后都饱含着家人无数的心血,细看在爱的光环下成长的孩子们,刚入小学的孩子最爱因为各种小事告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特别害怕小孩子吃亏,有的家长从不过问孩子在校的学习、行为习惯如何,但是只要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吃了亏,就会马上兴师问罪。一个孩子往往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重的爱,教育方法不统一,稍不注意孩子就宠坏,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这种情况,家里谁最疼他,他就最爱欺负谁。面对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从而激发学生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教学《我的一家人》一课时,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人的工作,观察收集家中的趣事,在课中我安排了“话说家中的故事”, “亲子活动”,“读懂父母的心”,“跟家人说说心里话”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到家庭的快乐、幸福,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呵护,在我们得到爱的同时,怎样对待家人,做一个懂得感恩回报的孩子,从自己的行动做起。在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个单元中,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场合下,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作为一名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感恩教育不可缺失的一方面。在教材四年级上册《让爷爷奶奶高兴》和四年级下册《我爱我的家》都是很好的感恩教育题材,恰如其分的以活动为载体,能很好的让学生明理导行。

二、感恩集体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每个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活动时间是和同学,老师在一起。集体生活是培养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性格的载体,让学生融入这个班集体,乐于与同学、老师相处,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快乐,积极的学习,积极的为班级服务。反之有的学生就会出现性格孤僻,游离在班级之外,或者成为班级的捣蛋分子,天天惹事生非。在品德课中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习关心同学,欣赏别人的优点,拉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在一年级上册《新朋友、新伙伴》这一课教学中,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对班级的同学从完全陌生到慢慢熟悉,让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再介绍新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比比谁的朋友多,现场结交新朋友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班级的同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启发学生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激发学生有朋友才更快乐,激发学生交朋友的愿望,同时明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学习相互的关心,相互帮助。再如一年级下册《我和小伙伴》,二年级上册《你棒我也棒》、《我们班级趣事多》结合学生的认知、成长让学生学习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爱与被爱,互帮互助的温情。真诚的感谢将会获得朋友更多的帮助。

三、感恩社会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就会越来越多,在社会大家庭中怎样去遵守社会的规则,用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我们该怎样的和这个大家庭的人相处,在课堂让学生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心、关爱心去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在二年级下册“让家园更美好”这个单元中《我们的大地妈妈》、《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四课的教学都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善待我们优美的环境,善待动物,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热爱我们的地球妈妈。三年级上册《我生活的社区》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我们什么的环境,社区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可以为社区做点什么,怎样保护社区中的公共设施,怎样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的美丽。三年级下册《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身的调查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让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在三年级下册“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的生活需要谁》、《叔叔阿姨辛苦了》、《说声谢谢》让学生在观察、参与中明白个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别人的辛苦劳动,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感恩别人的劳动。在四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我的邻里乡亲》、《大家的事大家做》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不歧视残疾人,伸出爱的手。怎么去和邻居和睦相处?同时放眼我们的祖国感恩社会,感恩我们的祖国,在五年级上册“我爱祖国的山和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这两个单元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从小爱到大爱,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同时感恩教育不但贯穿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延伸。通过班级主题队会、体验实践活动、学科人文渗透等渠道,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感恩,快乐生活。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教师,我们也同样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加倾注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已经明确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把这一内容列为重中之重,整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责任意识的基本涵义

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至上”的观念充斥其间,部分公民的责任意识逐渐淡化甚至丧失。在这种大前提下,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越发重要。

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

早在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在其作品《日知录》卷十三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意思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兴亡负有责任。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了一个人责任感的概括了。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自己的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负有责任的。对于肩负着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初中生来说,责任意识被赋予了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更深层次意义。

(一)从个人方面来说,当今的初中生很多都是“00后”,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式生活,他们知道的只有享受,不知道何谓责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成长环境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会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哲学,同时会让他们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受保护过度,难以面对困难和挫折,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只有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首先对自己负责,才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二)从家庭方面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其家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家庭、为家庭分担的意识,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

(三)从集体方面来说,很多初中生由于与生俱来的环境影响,个人意识较强,融入集体的意识较弱,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想法,缺乏在集体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他们更多地希望在集体中享受更多权利,却不希望承担义务和集体责任。只有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懂得自觉承担责任,各尽其责,才能使集体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四)从社会方面来说,每一位初中生最终都将走向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初中的责任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营造人人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的思想在课程中得到升华,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责任,是践行责任的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课本蕴含着责任意识的内容,从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方面都予以了阐释。作为教师,应紧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目的内容,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贴合实际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和集体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对家庭、他人和集体负责,九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对社会负责,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为何要承担责任。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摈弃以往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所遇、所见、所想明确为何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大赛、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融入其中,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责任。可通过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如“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话题,结合“彭宇案”、“许云鹤案”等实际案例让他们对责任有新的认识。

(三)整合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承担责任。思想品德课较之其他课程,更多的体现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上。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空巢老人”、“光荣家庭”、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机构参加义务劳动或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将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我国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初中生,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立足本职,更新观念,用活教材,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摇篮”,让更多学生成为日后我国经济发展、和谐进步的有用人才。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1-23

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1-23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意识11-23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11-23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11-17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11-23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