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谈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孩子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懂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该如何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习,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一、用儿歌口令强化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受到学校编制的习惯谣的启发,我也查找和编制了一些简单的口令式歌谣对学生进行反复式的教育。如:上课铃声响后,带着他们一起说:“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课堂里,有时候因为讨论或者其他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而使学生到达一个兴奋的极致,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我就从网上搜索了一些顺口溜,比如,课堂上讨论后,我会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端端正!并立刻坐好;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我就大声说:
三、二、一,学生马上喊出:嘴闭严!并随之安静下来;每当朗读前,我就大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口令一出口,学生马上双手拿书,端正坐好,做好朗读前的准备……这样的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行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使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行为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坐到,而且要作得更好。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当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声:你好!……我相信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样子去做。教室楼道有纸屑时,总有学生去捡拾干净;走在楼道里时,在慢慢地主动靠右行……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齐抓共管,严格要求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因此,我会联系各科任课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在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最近我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也将之告知给任课老师们,让他们也了解到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以求教育方法和行动目标和我达成一致,共同要求和训练学生,使习惯教育成为各科老师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我充分利用《习惯手册》的规章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最新谈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最新谈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2]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会使他的那些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巩固,而且可以转化为他内在的性格、情操、道德观念,成为他正确地为人处世的基础,建功立业的基础和他一生幸福的基础。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也是唯一可靠和保险的办法。”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学校门厅大镜上的箴言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扭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这为他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一、从六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行为能力了,同时他们将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因此我先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应该是亲切的,真心的,言简意赅的,而不是一味说教,更不是简单的惩罚、责怪或警告。善于不善于给孩子说道理,其教育效果完全不一样。善于说服,具有润滑剂的作用,事半功倍;善于谈话,有味精的功能,且良药不苦口。老师和孩子谈话,犹如是在磨刀,既可以让刀口锋利,也可能把刀变钝。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心理特点和班级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正处于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好多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把学习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不学习的学生找到事做保持纪律。
学生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并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
二、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由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一以贯之。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文明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民主的集体,所有同学都有权管理班级,形成了班级管理,人人有责的优良传统。班委会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责任。班级午管、卫生、眼操、早读、课间餐的管理都井然有序,有专门的班干部负责。对于班级的一些不良现象,同学们都会主动地去阻止,“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是我们同学们处理彼此间冲突的最好方法,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首先在自己的身上找缺点了,都懂得了实实在在做人的道理。
三、老师言传身教,更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老师需要注重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讲身教的重要性。老师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师者应尽的义务。
例如: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老师不仅要指导孩子会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还要知道孩子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要训练学生的快节奏,讲效率。这一点,在21世纪竞争激烈社会里尤为重要。而作为学生典范的老师,
要做好惜时的榜样,抓紧每分每秒,我们班的学生就能很讲究效率的去学习工作
总之,教师要教育每个孩子:从我做起,从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
【最新谈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1-18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0-31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0-19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10-29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1-2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05-14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11-23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