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时间:2023-07-17 09:39:4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学校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改变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于起始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起始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善听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善于倾听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你才会从他人的发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方法,或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认识,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这一点,对于独身子女占多数的当今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1、强化倾听意识

  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善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发言往往不关心,只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毫无顾忌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仅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因此,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从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就抓住机会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听和说同等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是倾听的最高境界。其次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假若发言的是我,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他们就能从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因为你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别人也能耐心地倾听你的意见。

  2、授予倾听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来,年龄小,在幼儿园时又没有过多的学习任务,缺乏倾听的方法指导。因而,当学生开始认识到“听”的重要性时,教师还应该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

  (1)在听老师讲课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还要抓住要点。

  (2)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要急于回答,等考虑成熟了再作出回答。

  (3)老师叫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做到:不插嘴,不跟其他小朋友小声交流、讨论;仔细听小朋友回答问题的过程,并想想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哪些地方他的意见比较好,自己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他的意见与自己不相同;等小朋友回答完毕,自己再举手要求作出补充,可用“刚才xx同学的意见……我认为……理由是……”,“我想补充的是……”等方式与大家交流。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学生学会了先听再思考后说,真正养成了善于倾听的习惯。

  3、训练倾听能力

  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在教师有计划的培养下,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听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是这样做的:

  口算分为视算和听算两种,教师经常利用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中,不但让学生进行视算练习,还经常穿插听算练习。在一年级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刚开始我报算式,学生在本子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算答案,速度稍慢。等我报完算式,学生同桌互换本子,我报得数,学生批改。然后同桌讨论、交流、纠正;第二步我报算式,学生在本子上有序的只记下得数。我有序的报算式与得数,学生对得数,并进行第二次思考、纠正;第三步同桌一个学生报算式,另一个学生算得数,报算式的学生要进行批改,然后交换进行。

  这样既改变了单一的练习模式,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提高口算的能力,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倾听力。学生在听算中,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在听算活动中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地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会算,更要注意会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

  二、会说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呵护好说的天性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在儿童身上这种需要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的课堂,压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出于天性,都想争着说。即使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无所顾忌,能争先恐后地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到高年级,课堂上好说的同学反而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懒得举手,反正有别人会回答。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当然,原因有各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请他表达,伤了学生的自尊。部分学生逐渐成了课堂的“默默无闻着”。因而,教师要呵护学生好说的天性。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其次,教师要做到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说的机会。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节课侧重请第一大组的学生回答,那么下节课就侧重请第二大组的学生回答,依次轮流。那么一周下来,每个学生都有3~4次说的机会。这样,教师不仅仅给了学生一个平等的表达机会,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把,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铺设说的“拐杖”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是非常重要的,从简单的问答,到比较复杂的情境描述,都应让学生试着去说一说。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对于学生表达中的合理成分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表达不当之处要及时点明,对于学生表达不足之处要及时引导补充,力求表达语句完整、准确。其次,在学生表达困难处需要教师铺设“拐杖”让学生接着说下去。如在学生表达困难的地方适当做些标记、暗示,其表达会更轻松;将繁琐的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形式,只让学生说出关键的部分,其表达会更顺畅;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我觉得……”、“我认为……”、“根据……和……能求出……”等),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其表达会更精彩。

  三、细读

  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语言的积累与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读题。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当遇到有文字的题目时,教师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读题时我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边读边思考,明确题目究竟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养成用符号标记的习惯,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同时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学生边读边摆学具,或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将数量关系直观科学地体现出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果学生不会全面观察,就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如一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幅情景图:一颗大树底下有9人在堆雪人,又跑来的人数图上只画着5人,旁边一个小女孩说“又跑来了9人”。一共有几人?学生很容易得到有9人在堆雪人的信息,但对又跑来几人,学生却常常会从图中观察,直观认为又跑来了5人,得出“一共14人”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观察,不能只观察图上的直观信息,还要根据图中的文字提示得到相应的数学信息。画面上只有5人,但还有的小朋友被大树挡住了,站在小女孩的位置能看到,但我们看不到。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慎写

  低年级学生好动,写作业时总是静不下心来。下笔之前比较随意,读题马马虎虎,只看个大概。就是几个0~9的数字、“+、-”符号也写不工整,还会经常抄错。这种不够谨慎的态度直接导致学生一错再错,习惯坏了,学习成绩总是很难进步。因此,在写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姿势要端正;数字、符号的书写不但要工整,而且要准确;下笔之前要仔细思考,下笔后不能用修改液,少用橡皮。在平时的批改作业时,我就特别留意学生写的字是否工整、清楚,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计算有没有正确。对符合要求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加红红的“☆”,并定期进行优秀作业评比、展览,还给他们发奖章。在这种奖励诱惑下,他们就能自觉地检查自己的作业。

  五、勤思

  数学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其次要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2

  众所周知,良好学习成绩的保持,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接班开始,我就注重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前习惯

  1、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习惯。前置性作业是生本学习的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前置性作业。

  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节课下课后,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必须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习惯

  1、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课姿势:要持续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就应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用心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潜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潜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务必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群众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课后习惯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2、及时复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每一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资料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构成知识网络。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五、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六、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6-08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8-04

如何培养低年级良好的书写习惯06-05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11-23

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1-23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06-05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0-09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