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近年中学地理教学经验及对创新、创新思维概念的理解,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创设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黄赤交角”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讨论,大胆发言。很快就有学生发现黄赤交角的度数同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联系初中的知识,也很快能发现极圈的度数与之是互余的。在初步肯定学生的发现后,教师设置问题:如果黄赤交角为20°,将会有什么其他要素的改变。学生通过演示地球仪、思考讨论后,很快也能得出结论:回归线、极圈度数相应变为20°、70°,紧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中是否还有进一步的发现,这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得学生能总结出黄赤交角决定了极圈、回归线存在的规律。最后教师再进行拓展性的引导:这是否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这样,整个课堂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讨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能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运用地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新性
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如,以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作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阅读各专题地图,进行以下思维活动:赤道、南回归线、南纬40°纬线通过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各处在什么气压带风带?沿海有哪些洋流?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对气候有何影响?各大陆分别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哪些反映出地带性分布、哪些属于非地带性?最后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师继续运用地图提出假设:若安第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移,沙漠面积、气候将怎样变化?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何非洲东部却是萨瓦纳气候?若马达加斯加岛移至南纬30°—50°之间,岛上气候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从这类具体事例中受到启迪,激发出思维的创造性。
三、合理选材,丰富学生想象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选取充分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想做。比如在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组讨论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优势。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又安排学生为对方所代表的地区地理特征进行总结,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印象深刻,加强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同时,很多同学打开了创新思维的闸门,新思想、新观念不时涌现,让教师和学生都大有收获。
四、巧“问”互动,引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造思维的开始,也是创造思维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关于地转偏向力的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了一般规律后,话锋一转,设问“北半球的河流河岸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吗?”,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给出肯定的回答并说明河流右更易受水侵蚀时,继续提问,如果你是长江大堤防洪总指挥,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南岸还是北岸的防洪兵力?要求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有很高的热情,经过研讨,南岸为防洪重点的观点很快就达成共识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南半球的情况,除了河流以外,看看大气运动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在北半球向北运动的风将如何变化?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后,教师又请学生将教材翻到后面大气运动部分,让学生自己感受思维创新的成果,享受学习的乐趣。一节课下来,知识学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思考,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结果。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要搞好地理创新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这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顺应科技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和造就有用人才。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相关文章: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1-23
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1-2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1-2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