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立统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才能优化。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思维死板、僵化,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尝试从培养学生的敢问、会问、善问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角度,谈下自己浅显的见解。学生的提问能力就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发现问题,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教师通过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提问,才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观点是应该纠正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1、明确提问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到要问人的行为总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和活动的目的性越明显,行为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人们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时,就会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进取,积极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亦是如此,让学生明了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另外,有问也必有思,有思也定有所得。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表明:在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发现,才会激发人的积极性,去积极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假如牛顿在看到苹果后没有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不会去探索、研究,也就不会有牛顿定律。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不断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证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让学生感觉到我要问,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敢问的气氛
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犹如忪软的土壤对于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两个教师他们上同样的班级,教学业务水平是相当的,一个教师性格严谨,上课时不苟言笑,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堂氛围严肃、紧张、呆板,导致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他的课,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教为民主,上课既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课堂氛围宽松,学生都乐于接受他的观点,乐于和他交谈,向他提出问题,从教学效果上看,上课民主,课堂氛围宽松的
教师的教学成绩明显比课堂氛围紧张、呆板的那位教师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教师应改变死板的面孔说教的形象,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形成一种以爱为核心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当有些学生由于好奇而提出各种问题,虽然问题与课本内容无关,我们也不应该板起面孔对学生进行训斥,而应该首先肯定该同学积极求知的精神,同时又指出错误所在,引导学生要在学习上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
3、明确提问的入口,促进学生会“问”
这一问题就是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怎样问。学生光有勇气去问是不够的,有勇气而不知道问什么、怎样问的话,学生只会“乱”问,提出的问题一点价值也没有,作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怎样问。从问题提出可能性的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没一句话都可以提出问题,但在实践中无此必要,因此,应让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提问,本人认为从以下的几方面提出问题。
第二:在教材的基本原理中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基本原理中提出问题并分析解答,可以淡化教师说教的色彩,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增强接受原理的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高中儿二年级哲学常识的联系的基本原理这一内容,这一内容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好联系的基本原理,就是联系具有的四“性”,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多样的,在这一内容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以下问题,联系是普遍的,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联系,是不是就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自觉去理解原理。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二:在重点内容上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重点内容上提出问题,可以突出课文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中哪部分应该重点掌握,应该怎样掌握。例如:在讲述高一经济常识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一内容,这一内容的重点内容是要求掌握好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可以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是否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否一定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否一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是否一定没有使用价值?商品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所有者可以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得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任何人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要获得其中一方面,必须放弃另外一方面。这可以使学生更好把握好课文的重点。
第三;在知识联系上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各知识点、各框体,各课之间联接处提出问题,学生往往能够发现课文的逻辑结构,增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例如:在学习哲学常识的关于唯物的辩证法的内容后,联系旧的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唯物的辩论法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首先必须弄清楚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唯物的辩证法各自有哪些原理,原理的内容,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理论体系,同时通过比较,明确唯物论和辩证法他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唯物论是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而辩证法是回答世界的状态问题,既世界是怎样的问题,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第四;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联想对比法,归纳推理法来提出问题。
1、逆向思维法。就是根据原有的知识,从知识的反方向去思考提出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商品的概念时,知道商品时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劳动产品是不是一定是商品?
2、联想对比法。就是根据已学习的内容通过联想旧的知识,通过联系和区别的对比方法提出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完辩证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事实求是的有关内容,对这些知识进行联想对比它们三者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论,并在实际中运用这些方法-论解决问题。
3、归纳推理法。就是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逻辑推理去提出新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政治常识的关于国家性质内容,可根据国家的阶级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通常是和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一致的,通过归纳总结,推理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国家的阶级性质是由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诱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急于亮底牌,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而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通过搭桥引路,开窍、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交叉后反思中找出比较理解的答案,然后教师加以小结,尽可能让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到解答。
总之,明确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感到要问: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明确提问的入口,使学生知道问什么;交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问,提高问题的质量。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 [篇2]
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现状。学贵在于问,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表明,任何创新都来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那么,我们怎样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跑线,是开幕词一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积累和发展知识、思想、方法的原动力。是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催化剂,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角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没有问题,就不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入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现代学习方式就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同时,也是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既然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鼓励学生提问。
把问题意识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要鼓励学生头脑中要带有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习中解决原有的问题,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再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提问首先要实行教学民主,根除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法,让学生敢想敢问、畅所欲言。
三、引导学生提问。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为重要、更有意义。它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景,提供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阅读,不人云为亦云,不随波逐流,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个性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多用求异思维,多用发散思维,自然会有许多不同于别人的发现,自然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个性、有创意。
四、训练学生提问。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或反复阅读加深感受和体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认真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发扬团队精神,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寻求研究解决问题的空破口;或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加强语文实践,开辟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训练学生从各方位、多角度去探索、发
现、寻找独特的解法,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寓创新意识于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适时、适当的提问训练,以达到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能力03-16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23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11-23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提问能力如何培养11-23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11-16
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