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养成好学的最好的动力来源,就初中学生的生理、情感特点而言,兴趣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能成为学生以后学习道路上的前进动力。小编带来以下内容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1
当我面对沉寂的课堂时,我就会想起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生物学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审视传统的教学,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以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前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后者可以使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并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思考和参与。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关键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如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到这种乐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自我展示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3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自己行”的同学上讲台,让其他同学随意向他提上节课所学内容的三个问题,如果他三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同学提三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住了,就必须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1-2分的节目,所表演的节目必须让同学表决通过,从而达到“我能行”。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
2、精彩的问题上黑板。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每堂课的最后,都要公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预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设计好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两项处理:一是掌握预习的质量;二是筛选。由于精彩的问题可以到讲台去“亮相”,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而我在讲课时也可以直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减少了“无用功”。
三、积极引导,提供思路
“好问”和“勤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达“善问”。
1、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如“针对学校环境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哪几类?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回忆一下自己外出活动时怎样处理垃圾的,它们是否回污染环境?”等。
2、到实验中找问题。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均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一次实验之前和之后都要学生想一想:
(1)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惟一的吗?能否换一换?
(2)实验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进吗?
(3)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
(4)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所以每一次实验之后,我都会收到一堆的“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发现”了,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更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3、到想象中找问题。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使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生物史告诉我们,假说方法为各种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生提出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甚至给教师出了难题,教师不应环顾左右,避而不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万能的,而是他们学习路上的一些路标,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在课下共同寻求答案,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教师不但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而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往往能事半功倍。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2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本人从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时间合理,充分交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提问;能力
从事教学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甚至不会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学生只会读出课本中的问题,自己提不出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开端。
一、对以往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是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尽量多讲,每节课教师活动几乎占到40分钟的时间。到高三复习时,就像百米赛跑时的冲刺一样,教师在前,学生在后,重复书中的知识点,紧跟着通过大量做题巩固。尽管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过多年,但人才的选拔方式(高考)没改变,长期以来的教育方法已成习惯,再加之条件有限,所以素质教育的宗旨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真正落实,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还没有在生物课堂上得到根本改变。
常听同行发出这样的牢骚:一节课下来累死了,实际收效甚至微。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应该采用恰当、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两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再提出问题。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心活动只有经历了思与想,都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由此可引发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
问题一般产生于特点的情境。这些特点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浸出液在盆栽水仙中的运用”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得了日本园艺科研人员倡导的“酶栽培法”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可能出于专利或技术保密的原因,资料中并未提供诸如用于制备酶制剂的植物除考虑单子叶植物外是否还应包括双子叶植物?选用处于亚极端生境的植物所制备的制剂的活力是否更大些?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验证制剂对水仙花朵大小及株高的影响,所以是否应分别取材于不同植物的花被与全株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围绕这系列问题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则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背景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一定思维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用生物概念来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达不规范或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科学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将学生引导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每章的第一堂课都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它是学习各种生物现象的开始,而且学生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只要老师创设的情境适当,必然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出问题也就能水到渠成。
还有课堂教学最后十分钟也是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因为“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注意只能维持35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10分钟以内学生有疲倦感,注意力易分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克服虎头虎蛇尾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临近尾声时掀起高潮,可以用学生提问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象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求问题罢了。”因此在课堂结尾,除了老师对学生提问质疑外,有必要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老师授课内容质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判断力,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是否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相矛盾”类似问题,不在乎大小,它显现的是学生积极学习、大胆求证的结果,教师应首先肯定。再者,老师要及时解答相关问题。若自己不能回答,要诚实、有勇气地面对,切不可模糊不清、不懂装懂、敷衍塞责。让学生在新课结束后提出问题,老师的权威就受到挑战。老师不可只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还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了解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惟有如盯,才能接受挑战,提高质量。
3、时间合理,充分交流
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著。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的安排成了探究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探究的突出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现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但课程标准要求不低,却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探究活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
例如: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第六章包括五节教材: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第一节教材和第二教材分别需用6课时和5课时教学,第三节教材需要1课时教学,第四节教材需用4课时教学,第五节教材需用1课时教学。此外,本章有一个学生实习,一个研究性课题。若按照这样的安排去上课,这一章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也没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来提出问题;由此可见,给予学生的时间过多是一种浪费,它降低了教学的效率;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则不能激发学生的提问和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学的改革者,更要学会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问题简单明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4、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的恰当对学生学习生物的举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巧妙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万事开头难,对生物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提问能力,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3
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饱满的学习情绪。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及时了解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学正在蓬勃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比如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这些研究成果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及时将这些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和信息告诉学生,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扩大其知识面,而且能让他们从中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在讲解病毒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谈禽流感,告诉学生目前禽流感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能使课堂变得有新意、有活力。
二、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的呼吸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问学生一些问题: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施肥前为何一般要松土?为什么青蛙的皮肤要保持湿润?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根据高中、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
例如,高中、初中教科书中都有“消化和吸收”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就要认真分析高中生和初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高中生,可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初中生,则宜采用直观的模型、实物、挂图等,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组织教学。
三、认真设计开场白。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推敲,做到短短几分钟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紧,即可以先来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轶闻趣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开场白,能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入到神奇、有趣的生物世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容易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运用直观教具,也可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或者运用比喻、类比、拟人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生物进化理论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生物的.进化”、“从猿到人”的科教电视、录像,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样做既巩固了授课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在讲授遗传的内容时,介绍达尔文、摩尔根的婚姻悲剧。讲“血液的成分”的内容时,将红细胞比喻为“人体内的红色运输队”,将白细胞比喻为“白色卫士”,血小板比喻为“管道巡逻兵”,发炎现象比喻为“自卫反击战”等等。实践证明,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安排实验激发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实验进行教学,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安排实验方面,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讲课与实验同步。如叶片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验,当堂讲,当堂做。二是将部分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外实验。如“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等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操作。
六、课外活动促进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保护环境、爱护生物、节约资源的图标,以实际行动参与环保。在进行野外生态考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采集、制作生物标本。在教学生制作标本的同时,让他们利用植物的各种器官,通过自己的想象做各种作品,并且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感想,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在校内外种花、种草、植树、饲养小动物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相关文章: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23
提问能力如何培养11-23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11-16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能力03-16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