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

时间:2022-11-23 15:12:4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一条根本原因就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问题习惯的培养。教师总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实际上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财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

一、放下架子,抛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利。

传统的教学比较重视求同思维,而忽视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副严肃的面孔,给人一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的感觉,常常给学生留下拒人千里之外之嫌,学生质疑问难的火花,在师道尊严面前,有时就那么一闪而逝。因此,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放弃师道尊严的思想,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娱乐,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可信,做学生的朋友,使他们在朋友面前尽情地畅谈自己的疑问,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利。

一次课间,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室的后面墙上贴上了苏东坡的一副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看到老师与平时不同的举动,孩子们都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我没有简单地说我在贴对联,而是热情地告诉孩子们:“我在贴一副催人上进,勤奋读书的春联”。说着,我指点着一字一句地念给孩子们听。孩子们的提问得到了鼓舞,问题一下子来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真的做到了吗?结果怎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问开了,我对孩子们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厌其烦的回答着他们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很简单,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作为教师,应该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保护学生好问的天性。

二、鼓励学生,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敢于提问属于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很少考虑被问者的态度、情绪、接受程度、回答能力,很少考虑时空限制,成功与否。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他们有种种心态:我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同学们会不会笑我?我提的问题说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我也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的提问,千万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漠然置之,有时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很可笑,很幼稚,但再可笑,再幼稚的问题都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萌芽,千万不要讥笑孩子们。

(一)允许学生提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敢问。

一位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后,孩子们带着下课玩耍后的兴奋走进教室,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让学生齐读一遍课题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首先给予肯定的是,这个班的学生有良好的提问习惯,纷纷举手发言,提了很多问题:谁手捧着空花盆?手捧着空花盆干什么?为什么手捧着空花盆?这时,在我身旁的一个小男孩从上课一开始,一直都沉浸在下课时的玩耍中,可以肯定,它是一个学业成绩不良的孩子,这时看到别人举手发言,着急了,站起来大声嚷道:“老师,我想知道这个孩子手里捧着什么?”一句话惹来全班学生的哄笑,因为刚刚读完课题,老师一听,也把脸沉了下来,生气地说了一句:“坐下!”然后对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转而进行别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教学。我仔细地观察了这个孩子,发现他坐下之后,一言不发,满脸通红,再也无心认真听讲。我想:当时教师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说上一句:“你能把课题响亮地读一遍吗?”这个孩子读完课题之后,一定会意识到,答案就在课题之中,由于方才的不认真听讲,自己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下次他一定会注意。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他们还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可能受“胆子太小,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说话”“没有自信心,害怕说错,惹得别人笑话,”“害怕同学们对你提出的问题没有兴趣,”“有人讥笑你提出的问题,”“担心自己的问题没有新意,没有探讨的价值”等因素的影响,不敢在大家面前提出自己心里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放心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帮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营造宽松的提问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都生活在宽松、和谐的世界里,学生才肯问、敢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这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时,即使老师不责怪提问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的嗤笑置之不理,也会挫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也许会导致该学生从此以后在课堂上沉默下来。所以,对于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表扬他们敢于提问题的行为,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提问题的勇气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开动脑筋,提出了问题,这时,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或办法,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只有这样,学生“敢问”的积极性才会保持下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灵性,要鼓励学生争强好胜,敢于怀疑,敢于挑剔,敢于质疑,以挑战教材,挑战老师,挑战他人。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教学中的“一言堂”,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教师严肃的神情,学生大都眼不敢抬,口不敢开,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愿说,这种沉闷的气氛,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心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才能沿着“敢问”的轨迹,不断创新,不断成长。

三、教给方法,创设提问时空,使学生会问。

为了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老师先引着学生去发现问题,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去提出问题、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的规律,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问题。

(一)就课题提问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就课题提问题的好处是课一开始就能设下悬念,吸引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有许多课题适合学生提问题,比如一位教师讲《看月食》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入语:“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吗?教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谁在看月食?月食是什么样的?在哪里看月食?什么时候看月食?怎么会发生月食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会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像《换胆记》、《排队逃命》等,这些文章的课题都很适合学生就课题提问。

(二)就书中的插图提出问题。

现在的教科书图文并茂,插图形象直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关注插图也应该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的内容。我们要有机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中思考,并能从插图中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会摇尾巴的狼》《关在笼子里的狐狸》等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三)就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常有许多不懂或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应引导学生提出来,然后适时进行解答。例如我在教学《长城砖》一课时,引导学生提出:长城砖为什么“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它的真正价值何在?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就不同想法质疑。

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疑惑的地方,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例如:《狼和小羊》一文,学生很容易有这样的想法:“狼为什么不把小羊一口吃掉,找那么多借口干什么呢?”结合学生提问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进一步理解狼的本性。

(五)就句子进行提问。

含义深刻的句子,统领全文的句子,均可以安排学生的质疑活动。例如:《军神》一课,文章结尾就有这样一句话:沃克惊呆了,大声嚷到:“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可以让学生先齐读这个句子,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一定会提出:“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说他是直正的男子汉?”等等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心地去读书,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文而异,不断探索,灵活运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提问是孩子们积极思维表现,结合语文教学,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但是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一贯的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我们要做孩子的知音,充分认识孩子良好提问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不断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孩子开辟良好的提问时空,让提问伴随孩子迅速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 [篇2]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是多么的简单,都应积极鼓励。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提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里把发明创造的起点归于“问”。在当前大力提倡课改的背景下,鼓励学生培养与锻炼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一、努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始于疑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中学生受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敢于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矛盾,促使形成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八月中秋的夜晚(有明月的),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气氛相当活跃。接着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月色朦胧,我们的心情将会如何?”“当我们心情不舒畅、孤独苦闷时,是希望月色明亮,还是月色朦胧呢?”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时,教师便马上引人新课。

二、多方鼓励,使学生主动提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具有自信心,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地追问。

如在教学《流行服饰的非理性》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就一些学生的穿着打扮要求他们谈看法,提问题,并结合课本展开讨论。其中就有一些非常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社会进步了,难道还要我们复古吗?”“难道我们穿的服饰就不美吗?”“什么样的服饰才叫美?”“什么叫流行?”

同时,教师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长期坚持,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提问题

以疑引疑,是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布置预习内容,提供预习提纲,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课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也同时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第1、2自然段时,给出预习提纲:1.北国的秋天有什么特点?2. 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南国之秋有什么特点?4.作者写第2自然段的目的是什么?5.“秋并不是名花……是不合适的”一句是什么意思?通过预习和思考后,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阶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为了达到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应让学生有问题可提。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四、认真引导,让学生善于提问

要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在“敢”和“善”两个字上下功夫。

敢于提出问题。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问题提得不恰当、不对头,遭人取笑。中国人好面子,是一大弱点,必须克服。善于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面对已知和未知的东西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不要拘泥于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尤其是语文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1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16

论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从提问中获取智慧11-23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1-2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1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23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孩子提问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