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培养,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欢迎阅读。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对小学生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小学生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心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心。那么,该如何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一、以身作则,充当学生楷模
俗话说得好:“说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样子。”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比如说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我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我是班级的一员,我该做些什么”的主题讨论会。讨论会上许多同学都发自内心地说到身为班级成员应该为班级出力。于是,我成立了 “小小服务岗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定期考核,如果不合格就“下岗”。这样,每个学生的肩膀上都担了一份责任,他们互相督促,共同承担起了班级中的劳动任务。从此,班中的卫生问题我不再操心了,同学们都养成了“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好习惯。我的以身作则,不仅使得同学们加强了“保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真正理解了“班级是我家,责任在大家”的含义。“润物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一个好老师的言行,可以影响一个学生一生。
二、着眼课堂,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每一件平凡事”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同时也要求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参加好每一次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订正好每一道错题,说好每一句话,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大力倡导学生凡事都要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潦草,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学习态度端正了,那么作业的正确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可见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责任心的表现。
对于班中特别调皮、约束力差的男同学,我要求他们在每节副课后向我报告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纪律情况,让他负责周围同学的上课纪律。一段时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厌其烦地“反复抓、抓反复”,塑造着学生上课主动学习的责任心,现在同学们逐渐上课自觉了、稳定了,视上课专心听讲为己任。当有老师选我们班上公开课时,我告诉大家这是老师对我们班的信任,也是平时同学们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责任心换来的。同学们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机会,表现也就更棒了。
三、借助活动,树立责任意识
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显得五彩斑斓。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学会了表现自己,达到了培养责任心的目的,从而使班级的荣誉硕果累累。
如“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要求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以此增强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讲述各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同学的事迹,讲述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四、各司其职,争当班级主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营造“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班级氛围。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应该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老师一定要把集体的事交给大家去做,调动他们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的问题分忧。每当新学期伊始,我总是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再从个人目标中挑选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切合实际的目标,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后制定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集体目标的形成就具有了全员参与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亲身参与了目标制定而积极主动地去努力。然后让学生充当主角,广开渠道,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每天一个小故事,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两周一次的自主班会也是学生自己报名当主持人,负责内容的编排、主持稿的撰写;实行班干部竞选值周制,每个人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建立学习互助岗、板报宣传岗、卫生监督岗、安全巡查岗、课外兴趣岗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投入的好习惯。
总之,责任心是学生做人之本,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而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吸纳家庭的教育力量,集合社会的教育力量,齐抓共管,互相交流,建立一个积极的教育团体,为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共创佳境。我希望通过常抓不懈的培养,逐步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将来才能成为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一、强化倾听训练,让学生有序倾听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倾听训练,引导学生有序倾听,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对音乐理解水平的高低。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从音乐课堂中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些倾听指令的训练,如针对乐器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反映,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融入音乐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融入音乐游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倾听。当然,教师要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倾听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对倾听有进一步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传话的游戏,或者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判断性游戏,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歌曲以及周围的环境对课堂进行渲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结合音乐特性,实施目的倾听
音乐是一项抽象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音乐还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要抓住音乐的典型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节奏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是音乐生存的基础,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的节奏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感情。其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主体旋律,如悲伤、快乐、忧愁等,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将音乐完美地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要抓住音乐的速度、力度、色彩变化等,让学生从音律的速度、力度,感知音乐情感的冷暖,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
悉心引导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学生养成良好素养的支持力量。我们培养学生们的好素养一定要注意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舆论与班风学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良好的风气,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正确认识与言论的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对全班学生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素养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素养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势端正,作业书写规范,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
认识自我
素养的培养越早越好,须从接手班级的第一天开始,从头抓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学生的坐、言、走、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初次接触,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良好素养养成的重视。期间,班主任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着装,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力求不漏。如谁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谁字迹工整美观;谁衣着整洁得体等。同时还要不点名地指出同学身上的不足,两相对比,该选择怎样的素养一目了然。教师还要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不断地提出素养养成的新要求,还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体验或名人养成好素养的故事来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素养的热情。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而崇高的地位,学生对自己喜爱与崇拜的教师的言行都容易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平时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学生做表率,尤其要注意行为与生活细节。在培养儿童良好素养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教师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家校配合,家校教育目标与教育要求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家长在家里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之外,还要以身作则,尽量用自己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只是要求孩子。
榜样带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并非杂乱无章,有许多程序性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不断重复操作,尤其在学生的素养养成方面更是需要抓反复,反复抓。在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实践的过程中,班级的各项常规制度应运而生,如《家庭作业制度》、《值日生制度》、《晨读制度》、《班干部职责》等,这样实现了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让班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好了会怎么样,违反了纪律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些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素养的养成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素养“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相关的有趣活动,抓住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素养让自己尝到甜头,坏素养使自己吃到苦头”。
鼓励与加油
改变不良的素养与建立新的良好素养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养成良好素养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素养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素养作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好素养,确保每一位同学的素养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素养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努力需要及时得到老师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学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素养的进一步养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素养。教师与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足够重视并及时纠正,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素养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养成素养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教师与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素养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素养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所以,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素养的培养时,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注意教育的重复性和反复性,不要抱着一蹴而就和急于求成的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相关文章:
管理者如何培养负责任的员工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09-19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学生的口语交际如何培养04-28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10-13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12-13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