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刻,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丰富,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应该放在培养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上,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其阅读行为、阅读理解。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乐于看,愿意听,并与成人进行信息上的交流。所以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设法运用一定手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其中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戴上小松鼠、鼹鼠的头饰来表演课文,我说:“只有你们记住了课文,而且读得有感情才能表演呀!”结果学生几分钟就把课文读好了,还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舞台剧。课文结束时,我请孩子们续编“花生被谁摘走了”的故事。孩子们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说得有声有色。为此,我认为只要我们老师想一些策略和方法,孩子们对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有了阅读兴趣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利的。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 “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我采取灵活多样形式给学生推荐图书,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就在学生之间传阅开了。同时听故事也是一种阅读,“听读”不但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学生爱听故事,渐渐就会形成自己阅读故事的习惯。
3、选择适合于孩子的阅读的书籍
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后主要在学习汉语拼音,为了提高阅读的兴趣,可以根据学生学段特征提供一些图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读物。学生可以一边借助拼音阅读课外书,一边通过阅读巩固拼音。学生觉得在课外书上也能找到语文书上学的音节,会觉得很有趣。学生通过拼拼读读也能把一个简短完整故事读完,这样不仅会让他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还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从一年级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教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 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在孩子的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吧!
1、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识字非常有限,此时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作为老师定时举办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同样也是培养孩子阅读意识和兴趣的好方法,背诵儿歌比赛,讲故事比赛……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奖励,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些都将化为大家继续阅读的动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学期我班一部分孩子定了《少年时代》,可是我发现大部分孩子 都放在书包里。于是,我就想了个招儿,每周利用一节写字课请两个学生上来讲《少年时代》里的故事,讲得好的可以被评为“小小故事大王”、“星级少年”,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一个个争着抢着上来讲,而且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拼音,拓展了知识面,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利用自然环境,丰富感性经验。
儿童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他们喜欢看、喜欢问、喜欢说。教师应顺应儿童心理,充分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随时随地抓住契机引导儿童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提问,大胆地表述,丰富他们的语言。如:春游时,引导孩子看看、说说公园的花草树木、高大而独特的建筑物;秋天,带学生到操场上捡落叶……尽量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在亲身体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使孩子的语言更精彩而富有变化。这样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很快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胆地加以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打下基础。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单纯、幼稚,模仿能力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本身也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使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这种身教的作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的阅读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
4、培养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从拼音开始学习,从拼音地掌握到汉字的识记,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年级的学习阶段,他们刚刚开始正式接触汉字,接触文章。在这个时候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做好读书选择,是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形成的第一步。书籍,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促进书籍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小学生阅读的量,更要关注他们头脑中的收获。组织小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书店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通过自主高效阅读去扩展阅读面,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之旅的开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引导小学生精心选择喜爱的书籍,鼓励他们坚持读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者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小学生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书或者基础的科普类书目,促进小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阅读行为中去提高阅读能力。
5、加强阅读与思维训练整合
阅读行为,不仅仅是看完文章中的文字,而是要与文字进行互动,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阅读行为往往与思考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做思维运动,会让小学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活动,加强阅读学习行为与思维运动行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的时候,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小学生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课文的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讲解中对文章进行阅读。以学生的阅读代替自己的讲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思考,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度,也会让课堂更加生动。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思考小松树一心要找的花生身在何处。在朗读过后,让学生一起讨论,自由发言,促进课堂氛围的热烈,也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小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是活跃的,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信息,而不只是阅读。将阅读教学活动与思维训练进行结合,会让小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提高,也会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6、加强阅读与看图训练的整合
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远远好过于抽象思维能力。与文字相比,图片对于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在二者之间,他们对于图片的理解力更强。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发挥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将阅读教学与看图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形象化,也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去了解文字的大概内容。在阅读前,让小学生针对图片内容进行讨论,有利于调动其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夏夜多美》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小学生文章的插图,让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进行描述。图片的形象性以及小学生正处于夏季,他们的描述会十分真实,想象力也能得到发挥。这时,教师再引导小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有利于他们将图片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08-19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08-13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11-23
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11-23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6-29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