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11-23 14:40:2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小学素质的核心问题。而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基本要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重视,从而为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并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做的很好”“你很聪明,思路正确,但方法应改善”等等。在教长方

体有八个顶点六个面十二条棱这个知识时,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一些学具:不同个数的小棒和橡皮泥小球,让学生搭正方体,看哪组搭的好。于是学生纷纷动起手来,过一会儿结果就不一样了,有的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有的搭得不像样,有的组根本搭不成。在大家不明情况时,我说:“这几个小组的同学既不笨也不差,那为什么没搭好?大家仔细找一下原因。”这时学生们注意到是小棒和球的个数的原因,大家讨论热情高涨,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明白了正方体点、面、棱的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习能力,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更新教学观念,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砸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小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

也就是说,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切实改掉过去教师的“讲清楚”学生的“听清楚”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改掉过去教师让学生观察、操作、回答问题、讨论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事先计划好的,学生只能在里面打转转,而不能跳出去,跳出了也要赶快拉回来的教师本位观念,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

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教学气氛比较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只有在这种数学课堂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探索、创新。在教学中,利用启发反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反馈来的知识与主体原有的知识结构相撞相激,闪现灵感的火花,接通原来未能的思路,使原来某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得到答案。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我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由于我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是学生思维活跃的结晶,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

四、开展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要培养小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话动,拓展书本知识。开展数学创新活动,可以拓宽创新教育的课程渠道,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等创新要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经历和体验完整的创新过程,产生和扩大创新成果。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我把各种有趣的图形带进课堂,并让孩子们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做。这一来,许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都出来了,从剪一剪,画一画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更快速了。当然像当小售货员,售票员,都是我开展的数学活动,这些对于培养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才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在今后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拓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新 21市纪教师素质纲要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第15页。

2、石国兴、王德林素质教育概论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2第1版.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2]

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培养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学生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的做法是: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营造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创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使学生会创造;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例:甲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3小时后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再让学生到台前表演,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待学生表演后,问A、B两地距离怎样计算?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层层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尝试探求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了。我在教学中常创设质疑的情景。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和一个正方形(边长4厘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些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些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想法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我们学校的面积,中国领土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 他们领悟到上述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这样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营造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创造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其次,教师要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把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

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的状态。在这种轻松和谐、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注重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使学生会创造。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并拼成美丽的图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操作,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应运而出了。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讲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一题多解,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解答(某车间计划做4800个零件,前4天做了总零件数的40%,照样计算,完成任务还要多少天?)一题时,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

(1)(4800-4800×40%)÷(4800×40%÷4)

(2)(1-40%)÷(40%÷4)

(3)[4800×(1-40%)]÷(4800×40%÷4)

(4)4÷40%-4

(5)4×[4800÷(4800×40%)]-4

(6)1÷(40%÷4)-4

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也不可低估情感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学生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是贴满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教学中,我满腔热情地赞扬他们自己思考结论,竭尽全力的去肯定他们的努力,去爱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为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1-23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1-2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