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预习。其次,学会听课。再次,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第四,学会复习。第五,学会阅读。而教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具体如下: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
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我们的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2]
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的思路,善于在学习中质疑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路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渐使这种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主渠道,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在平时概念教学、解题教学、阶段性复习教学中逐步加以培养。
1、通过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概念一般是以准确而精练的数学语言运用定义的形成给出的,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但靠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是很难牢固掌握概念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
2、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在解题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获得正确答案。教师要引导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教训,具体地说就是对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结果进行反思。
第一,反思解题思路。
对一道数学题,往往由于审题的角度不同得出多种解题方法,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停留在所得出结论上,应引导学生再回过头来思考,教师向学生提出: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用发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展开,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去探索更好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反思解题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第二,反思解题规律。
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完一道题要学生思考此题是否可作一般性推广和引申,这样学生能解决的就不是道题,而是一串题。
例.试证以过椭圆的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椭圆相应的准线相离。
证明完这道题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1)把题目中的条件“椭圆”改为“抛物线”,结论有何变化?
(2)把题目中的条件“椭圆”改为“双曲线”,结论又有何变化?
学生在这三题的证明过程中发现:在不同曲线下可得不同的结论,椭圆是相离,抛物线是相切,双曲线是相交,这三道看似不同的题目的证明方法却是完全相同,都可以根据圆以及曲线的定义来证明。
数学习题千变万化,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如在分析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把某些字母(或式子)看作未知数,而把其他字母看作系数,或把等式看作方程,这是灵活运用方程观点分析解题思路的常用方法,又例如,探索解题途径有困难时,可以通过变换解题工具或转换等价命题的方法使问题化难为易,比如,复数题常采用“复化实”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总之,利用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反思解题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整理、归纳能力。
3 反思解题结果。
解完一道题后,还须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结果是否合理?解题过程有没有漏洞。
综上所述,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1)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应用是否恰当、合理;
(2)基本方法的应用是否正确和合理,是否有更好的解题途径;
(3)结论有无明显的漏洞;
4..通过阶段性复习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通过反思沟通新的知识的联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因此,培养学生养成阶段性反思习惯是顺利而简洁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在阶段性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反例方式进行反思训练,恰当的反例对学生自行纠正理解上的错误是有益的,对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也是有利的。学完某一章数学知识后要学生反思:这一章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在阶段性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学生在某一章学习中发生错误的典型材料,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问题,并引导学生揭示相似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对一些错题要深入剖析错误原因。
学生反思的习惯是由教师在教学中长期,持久地逐渐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更大地发挥和提高他们的智能和潜能。
【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8-04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04-05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9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10-17
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12-02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1-29
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09-28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04-21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0-17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