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成效龙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在大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朝着奋斗目标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能够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对于合理定位与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顺利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
要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获得专业能力,有必要对专业知识的含义和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行业、环境、工作、活动等特定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细化,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否则就无法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越强,在职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显著。专业知识是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大学生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获得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呢?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虽然目前在就业时已经淡化了专业的概念,并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学习或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正相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就业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专业成绩的好坏仍是专业型用人单位选择的重要标准,
第二,当期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毕业生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无疑会在就业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力。学海无涯,专业理论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课程学习的层面上,纸上谈兵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理论的要求。职业能力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体现和提高,只有在校期间对于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继续学习工作中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
最后还可以通过社会培训和参见社会实践来培养专业能力。
总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对于增强自身竞争力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通过通识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
通识知识是指在普遍的条件下,工作和进行与工作相关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一个人开展工作、活动的前提,具有普遍的适用范围。通识知识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形成的基础。随着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辅助工作顺利开展。通识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通过通识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就是要积累知识,离开知识积累,能力就成无源之水。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勤奋学习、不耻下问,正如王充所说“智能之事、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
其次,要勤于实践,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要适当的去发展个人兴趣。兴趣对培养能力相当重要,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取得事业成功的。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时说:“成功的秘密是兴趣”。因此大学生要围绕所学专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以这些兴趣为契机,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
(三)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传世名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基本能力。它还能够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更系统的了解领域的知识结构,巩固和拓宽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之对本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参与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实践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存新世界的重要方式。
《成效龙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其次,通过勤工助学参与社会实践,它不仅能够获取劳动所得,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接触社会,也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方式。
最后就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作业,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通过毕业实习,大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单位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向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此外,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心态要积极,沟通要主动,准备要充分,实践要勤奋等等。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将来的发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即通识知识和能力,为专业能力的发展添枝加叶,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另外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还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三者在一个人职业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
成效龙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篇2]
作为一个大学生将来面对的无非就是找到一个好职业,那就需要我们在现阶段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职业能力也是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素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职业能力一般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应急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
第一:专业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专业实践活动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之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表现为自我学习和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协调,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和决策能力。
第二:课题调研等探究型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实习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感到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难于组织、安排和落实。从经济、成本和效益等诸多方面考虑,许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即使去了,也大多从事一些烦杂的事务性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真正接触到职业岗位,职业技能
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新的社会实践模式,即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科研(课题)小组,根据相关单位的需求,选定研究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完成调查报告或提出解决方案。 安排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开展以课题调研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型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在选定课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他们针对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实施方案,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确定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并去实践、操作,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直至达到任务目标,从而切实培养了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如何取得他人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应对挫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感谢学校能给他们这样一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面对压力和挑战,迎难而上,不畏艰苦,这种宝贵的经历和经验对于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有益。
第三:社会志愿者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外,还必须关注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人格发展是否健康和完善,甚至可以说,这些基本素养同样构成通用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格品德等个人素养决定着劳动者职业生涯的成败,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和谐与繁荣。以志愿者活动为主的公益性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心和奉献意识尤为重要。教等活动。
第四:社会实践是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发展,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获取与利用信息以及应对挫折等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更具有竞争力。社会实践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开来的,必须与课程教学、专业教学等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割裂开来的,某一特定的实践活动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通用
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同于某一专业基本技能或具体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通过单一的课程或系列教学模块来完成,而是需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经过持续的实践和体验,逐渐培养起来的,换句话说,该种能力素养无法通过“教”和“学”取得,而是需要“历”与“炼”才能获得,因此,社会实践是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五:就业和创业教育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业和创业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进行全面权衡,在科学的职业理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地职业态度。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第六: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围绕个人的人生目标,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高职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与挑战,又要积极为将来工作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成效龙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相关文章: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11-09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道德12-09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11-09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8-14
中学生应如何培养自身的抗挫折能力11-23
如何培养感悟能力05-02
如何培养创业能力12-20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11-23
提问能力如何培养11-23